元二年三月日,翰林學士朝奉郎知制誥蘇軾狀奏。 右臣聞國之興衰,系于習俗,若風節不競,則朝廷自卑。 故古之賢君,必厲士氣,當務求難合自重之士,以養成禮義廉恥之風。 臣等伏見英州別駕鄭俠,向以小官觸犯權要,冒死不顧以獻直言。 而秘閣校理王安國,以布衣為先皇帝所知,擢至館閣,召對便殿,而兄安石為相,若少加附會,可立至富貴,而安國挺然不屈,不獨納忠於先帝,亦嘗以苦言至計規戒其兄,竟坐與俠游從,同時被罪。 呂惠卿首興大獄,鄧綰、舒之徒,構成其罪,必欲置此人于死,賴先帝仁聖,止加竄逐,曾未數年,逐惠卿而起安國。 今來朝廷赦俠之罪,復其舊官,經今踰年,而俠終不赴吏部參選。 考其始終出處之大節,合于古之君子殺身成仁、難進易退之義,朝廷若不少加優異,則臣等恐俠浩然江湖,往而不返。 若溘先朝露,則有識必為朝廷興失士之嘆。 至于安國,不幸短命,尤為忠臣義士之所哀惜。 臣等嘗識其少子ヵ,敏而篤學,直而好義,頗有安國之風,養成其才,必有可用。 慾望聖慈召俠赴闕,並考察ヵ行實,與俠並賜錄用,不獨旌直臣于九泉之下,亦所以作士氣于當代也。 謹錄奏聞,伏候敕旨。 【薦布衣陳師道狀】 元二年四月十九日,翰林學士朝奉郎知制誥蘇軾同傅堯俞、孫覺狀奏。 右臣等伏見徐州布衣陳師道,文詞高古,度越流輩;安貧守道,若將終身;苟非其人,義不往見,過壯未仕,實為遺才。 慾望聖慈特賜錄用,以獎士類。 兼臣軾、臣堯俞,皆曾以十科薦師道,伏乞檢會前奏,一處施行。 謹錄奏聞,伏候敕旨。 【乞留顧臨狀】 元二年四月二十日,翰林學士朝奉郎知制誥蘇軾,同李常、王存、鄧溫伯、孫覺、胡宗愈狀奏。 右臣等竊見給事中顧臨,資性方正,學有根本,慷慨中立,無所阿撓。 自供職以來,封駁論議,凜然有古人之風,僥倖之流,側目畏憚。 近聞除天章閣待制充河北都轉運使,遠去朝廷,眾所嗟惜。 方今二聖臨禦,肅正紀綱,如臨等輩,正當置之左右,以輔闕遺。 或者謂緣黃河輟臨干治。 臨之所學,實有大於治河,治河之才,固有出臨之上者。 慾望朝廷別選深知河事者以使河北,且留臨在朝廷,以盡忠亮補益之節。 臣等備位侍從,懷有所見,不敢不盡。 謹錄奏聞,伏候敕旨。 ●卷五十四 ◎奏議十八首 【論擒獲(鬼章)稱賀太速札子】 元二年八月二十七日,翰林學士朝奉郎知制誥兼侍讀蘇軾札子奏。 臣竊聞熙河經略司奏,生擒西蕃首領鬼章,宰相欲以明日稱賀。 臣愚以謂偏師獨克,固亦可慶,然行于明日,臣謂太速。 如聞本路出兵非一,見有一將方指青塘,此乃阿里骨巢穴,若更待三五日間,必續有奏報,賀亦未晚。 今者俘獲醜虜,功誠不細,賞功勸後,固不應輕,然朝廷方欲緝治邊防,整肅驕慢,若捷奏朝至,舉朝夕賀,則邊臣聞之,自謂不世之奇功,或恩禮太過,則將驕卒惰,後無以使。 臣願朝廷鎮之以靜,示之以不可測。 昔謝安破苻堅書至,安與客圍棋不輟,曰:「小兒輩遂已破賊。 」安亦非矯情,蓋萬目觀望,事體應爾。 所有明日稱賀,乞更詳酌指揮。 臣受恩至深,不敢不盡,出位妄言,罪當萬死。 取進止。 【因擒(鬼章)論西羌夏人事宜札子】 元二年九月八日,翰林學士朝奉郎知制誥兼侍讀蘇軾札子奏。 臣竊見近者熙河路奏生擒鬼章,百官稱賀,中外同慶。 臣愚無知,竊謂安危之機,正在今日。 若應之有道,處之有術,則安邊息民,必自是始。 不然,將驕卒惰,以勝為災,亦不足怪。 故臣區區欲先陳前後致寇之由,次論當今待敵之要,雖狂愚無取,亦臣子之常分。 第2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蘇東坡集 下》
第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