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成初,以帝為河中節度使。 明年二月,加檢校太保、同平章事。 十一月,加檢校太傅。 長興元年,加檢校太尉。 先是,帝興樞密使安重誨在常山,因杯盤失意,帝以拳擊重誨腦,中其櫛,走而獲免。 帝雖悔謝,然重誨終銜之。 及帝鎮河中,重誨知其出入不時,因矯宣中旨,令牙將楊彥溫遇出郭則閉門勿納。 是歲四月五日,帝閲馬于黃龍莊,彥溫閉城拒帝,帝聞難遽還,遣問其故,彥溫曰:「但請相公入朝,此城不可入也。 」帝止虞鄉以聞,明宗詔帝歸闕。 遣藥彥稠將兵討彥溫,令生致之,面要鞫問。 十一月收城,彥溫已死,明宗以彥稠不能生致彥溫,甚怒之。 後數日,安重誨以帝失守,諷宰相論奏行法,明宗不悅。 重誨又自論奏,明宗曰:「朕為小將校時,家徒衣食不足,賴此兒荷石灰、收馬糞存養,以至今貴為天子,而不能庇一兒!卿欲行朝典,朕未曉其意,卿等可速退,從他私第閒坐。 」遂詔歸清化裡第,不預朝請。 帝尚懼重誨多方危陷,但日諷佛書陰禱而已。 二年,安重誨得罪,帝即授左衛大將軍。 未幾,複檢校太傅、同平章事、行京兆尹,充西京留守。 三年,進位太尉,移鳳翔節度使。 四年五月,封潞王。 閔帝即位,加兼侍中。 既而帝子重吉出刺亳州,女尼入宮,帝方憂不測。 應順元年二月,移帝鎮太原,是時不降制書,唯以宣授而已。 帝聞之,召賓佐將吏以謀之,皆曰:「主上年幼,未親庶事,軍國大政悉委硃宏昭等,王必無保全之理。 」判官馬裔孫曰:「君命召,不俟駕行焉。 諸君凶言,非令圖也。 」是夜,帝令李專美草檄求援諸道,欲誅君側之罪。 朝廷命王思同率師來討。 三月十五日,外兵大集。 《九國志·李彥琦傳》:潞王守岐下,諸道將急攻其壘,彥琦時在圍中,罄家財以給軍用。 十六日,大將督眾攻城,帝登城垂泣,諭于外曰:「我年未二十從先帝征伐,出生入死,金瘡滿身,樹立得社稷,軍士從我登陣者多矣。 今朝廷信任賊臣,殘害骨肉,且我有何罪!」因慟哭,聞者哀之。 時羽林都指揮使楊思權謂眾曰:「大相公,吾主也。 」遂引軍自西門入,嚴衛都指揮使尹暉亦引軍自東門而入,外軍悉潰。 十七日,率居民家財以賞軍士。 是日,帝整眾而東。 二十日,次長安,副留守劉遂雍以城降,率京兆居民家財犒軍。 二十三日,次靈口,誅王思同。 二十四日,次華州,收藥彥稠系獄。 二十五日,次閿鄉,王仲皋父子迎謁,命誅之。 二十六日,次靈寶,河中節度使安彥威來降,待罪,宥之,遣歸鎮。 陝州節度使康思立奉迎。 二十七日,次陝州,下令告諭京城。 二十八日,康義誠軍前兵士相繼來降,義誠詣軍門請罪,帝宥之。 駕下諸軍畢至,誅宣徽南院使孟漢瓊于路左。 是夜,閔帝與帳下親騎百餘出元武門而去。 夏四月壬申,帝至蔣橋,文武百官立班奉迎,教旨以未拜梓宮,未可相見,俟會于至德宮,時六軍勛臣及節將內職已累表勸進。 是日,帝入謁太后、太妃,至西宮,伏梓宮慟哭,宰相與百僚班見致拜,帝答拜。 馮道等上箋勸進,帝立謂群臣曰:「予之此行,事非獲已,當俟主上歸闕,園陵禮終,退守籓服。 諸公言遽及此,信無謂也。 」衛州刺史王宏贄奏,閔帝以前月二十九日至州。 癸酉,皇太后下令降閔帝為鄂王。 又,太后令曰:「先皇帝誕膺天眷,光紹帝圖,明誠動于三靈,德澤被于四海,方期偃革,遽嘆遺弓。 自少主之承祧,為奸臣之擅命,離間骨肉,猜忌磐維,既輒易於籓垣,復驟興于兵甲。 遂致輕離社稷,大撓軍民,萬世鴻基,將墜於地。 皇長子潞王從珂,位居塚嗣,德茂沖年,乃武乃文,惟忠惟孝。 前朝廓清多難,有戰伐之大功;纘紹丕圖,有夾輔之盛業。 今以宗祧乏祀,園寢有期,須委親賢,俾居監撫,免萬機之壅滯,慰兆庶之推崇。 可起今月四日知軍國事,權以書詔印施行。 」是日,監國在至德宮,宰臣馮道等率百官班于宮門待罪。 帝出於庭,曰:「相公諸人何罪,請複位。 」乃退。 甲戌,太后令曰:「先皇帝櫛風沐雨,平定華夷,嗣洪業于艱難,致蒼生於富庶。 鄂王嗣位,奸臣弄權,作福作威,不誠不信,離間骨肉,猜忌磐維。 鄂王輕舍宗祧,不克負荷,洪基大寶,危若綴旒,須立長君,以紹丕構。 皇長子潞王從珂,日躋孝敬,天縱聰明,有神武之英姿,有寬仁之偉略。 先朝經綸草昧,廓靜寰區,辛勤有百戰之勞,忠貞贊一統之運,臣誠子道,冠古超今。 而又克己化民,推心撫士,率土之謳歌有屬,上蒼之眷命攸臨。 一日萬機,不可以暫曠;九州四海,不可以無歸。 況因山有期,同軌斯至,永言嗣守,屬任元良,宜即皇帝位。 」 乙亥,監國赴西宮,柩前告奠即位。 攝中書令李愚宣冊書曰: 第13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五代史》》
第1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