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ぅ云:「少正卯其人名卯,而官少正也。 當時魯、鄭皆有少正之官,列于卿,故子產亦稱少正。 」按《氏族博考》云:「以官為氏者有公正、宗正、少正、正令等。 」蓋卯官少正,其後列國為此官者,子孫因以為氏耳。 ◎郝氏遇仙 霸州郝恭定公惟訥母李太夫人,戶部侍郎傑之配也。 孕公時,家有盜警,夫人倉卒墜樓傷股。 忽有老嫗詣門,自言能療,且曰:「腹中兒當大貴,吾並活之。 」先一手摩股,久之,投藥少許,骨格格有聲,遂相屬,胎竟不墮。 酬以金帛,辭弗受,竟去,不知所之。 後公中順治丁亥進士,歷官左都御史、工、刑、禮、戶、吏五部尚書。 ◎神黃豆 神黃豆,產滇之南徼西南彞中,形如槐角,子視常豆稍巨,用筒瓦火焙去其黑殻,碾作細末,白水下之,可永除小兒痘毒。 服法:以每月初二日、十六日為期,半歲每服半粒,一歲每服一粒,一歲半每服一粒半,遞加至三歲,服三粒,則終身不出痘矣。 或曰:按二十四氣服之,以二十四粒為度。 南趙玉峰士麟中丞、王子瑜刑部說。 ◎癸亥地震 康熙癸亥十月初五日,山西巡撫穆爾賽疏報:太原府屬地震,凡十五州縣,而代州崞縣、繁峙為甚。 崞縣城陷地中,毀廬舍凡六萬餘間,與丁未山東、己未京師之災相似。 ◎族望 唐人好稱族望,如王則太原,鄭則滎陽,李則隴西、贊皇,杜則京兆,梁則安定,張則河東、清河,崔則博陵之類。 雖傳志之文亦然。 迄今考之,竟不知為何郡縣人,殊可恨。 宋人罷官者多居近畿,不歸其鄉,死即葬焉,子孫亦遂占籍。 如鉅野晁氏、東萊呂氏、華陽范氏、梓州蘇氏易簡,代居京師。 又如歐陽居潁而葬新鄭,蘇公居許而葬郟。 後世過廬陵、眉州者,豈復可尋其彷彳弗耶?此二者至明乃無之。 ◎魚石 前即墨令周屺公斯盛說:陽縣有魚石,如饅頭狀,破之即成兩石,各有一魚形,鱗鬣宛然,以手摩揩之,作魚腥雲。 此山一溪中所產石子盡然。 溪有魚石娘子廟,求石者必禱之,不禱則石皆無魚也。 前郟令陸雲士次雲又說:新昌縣有水簾洞,洞口出石,亦如饅頭狀。 人戲雲欲得糖者,或肉或菜者,破之一一逼肖。 造物狡獪如此。 ◎叫蛇 粵西有叫蛇,能呼人姓名,應之即死,然性畏蜈蚣。 逆旅主人每以篋貯蜈蚣,客至輒授之,令置枕旁云:「夜半舍外有呼姓名者,慎勿應,但開篋縱蜈蚣,蜈蚣即徑去食蛇腦,已,仍還篋中。 」 ◎泰山孝子 順治十年四月,泰安州知州某于泰山下行,忽見片雲自山巔下,雲中一人,端然而立,初以為仙,及墜地,則一童子也。 驚問之,曰:「曲阜人,孔姓,方十歲。 母病,私禱太山府君,願殞身續母命。 母病尋愈,私來捨身岩,欲踐夙約,不知何以至此。 」知州大嗟異,以乘輿載之送歸。 ◎蘇公墓 郟縣二蘇公墓,明末劇寇吳宗聖作亂,松柏剪伐無餘。 順治初,知縣張石只篤行,章丘人,丙戌進士至,謁墓下,復為封樹立碑,增植松樹千餘株。 題詩云:「峨眉遙望獨傷情,樹盡碑殘野草生,莫道荒村煙火絶,山家今日是清明。 」是夜夢一青衣曰:「東坡遣致謝。 」問先生今何在?曰:「在臨汝,公至彼當相見。 」是歲七月,以事至汝州,有青衣款門,遺一卷,乃東坡墨跡《蜀岡送蘇伯固之嶺南》五言詩也。 青衣忽不見,張異之,因命工摹勒于石,自記其本末如此。 ◎洞溪物產 陸次雲《洞溪纖志》所載物產有絶奇者,略記於此。 風鬼,出黔中,無形無影,能以旋風攝人。 夜叉,產蜀之黎州,穴生,長七尺,亦名曰ㄑ,路見婦人,盜之入穴,生子以楊為姓。 木客,產粵洞中,衣服舉止與人不異,在恍忽有無間,野婆,亦產粵西,狀如嫗,陟險如飛,遇男子,負去求合。 嘗有人刺其腰間,得一玉印,篆文莫能識。 黃丈鬼,生東粵,身著黃衣,能為疫癘。 潛牛,居江中,能上岸與牛斗;角軟,入水濡之,復鬥,其力甚鋭。 肉翅虎,飛而下山,食人;食已,復飛去。 《月山叢談》云:“夔州府有鬼物,名小神子,高尺餘,一二十為群,依人以居,自景泰間始有之。 皆異聞也。 ◎成御史遇仙 前御史樂安成公寶慈勇,明崇禎中,以疏救黃公石齋道周譴戍。 鼎革後,隱崑崙山中。 一日大雪,登絶頂,遙見松林中有人僵臥,意其凍死,趨而視之,四面皆積雪,無人跡。 其人衣木葉,臥處丈許獨無雪,見公至;蹶然而起,曰:「候公久矣。 」問其年,云:「不記年歲,只憶少在京師見楊椒山赴西市,遂發憤出家學道耳。 向見左蘿石、沈周泉二公,托訊公起居,故候于此。 」問二公何在?曰:「在上帝左右。 」因又言,二公每欲薦公自代,沈公云:「成公正人,顧嘗疑我,今其疑須釋。 」成公聞之,惘然有間,曰:「昔沈公疏論漳浦,遺書及我,我不答。 此事人無知者,誠不妄矣!」道人自言有長生術,當授公。 公曰:「吾陳人也,以速死為幸,長生何為?」道又曰:「聊試公耳。 二年後清明日,當偕二公候公。 」言畢謝去,步履如飛。 公果以康熙戊戌清明無疾而逝。 ◎響豆 同年李侍郎奉倩迥言:樂安縣有孫公者,年九十,強健如四五十歲人,自言生平惟服響豆。 每歲槐子將熟時,輒令人守之,不令鳥雀啄落。 既成實,即收作二枕,夜聽其有聲者,即響豆也。 因棄其餘,如是數易而得響豆所在。 每樹不過一枚,每歲服不過一粒,如是者數十年矣,無他術也。 ●卷二十三·談異四 ◎善慶庵老僧 第12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池北偶談》
第1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