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方山,名鳳,河南新安人,以刀筆仕至南京龍驤衛經歷。 少讀小學、《大學》、《中庸》、《禮記》,躬行有德,日以朱、墨二圈,記別理欲。 有弟蕪其田,以為己分田多瘠,先生即以己田易之。 已而沃,弟田復蕪,先生又易之。 初仕獻縣丞,稱清官第一。 後自南京告老歸,居方山下,鄉黨以為錢宣靖公後一人。 先生與洛陽尤西川時熙友善,西川門人孟雲浦化鯉狀其行,呂忠節公維祺作謚議,予于纂修《明史》時,曾以其行狀、謚議送史館。 ◎沈文端公家書 歸德沈文端公鯉家書一通。 略云:「王父母賜扁,曾央大哥往謝否?爾已後只以不相見為主,寧可禮節上差些,勿要開了此端,出入公門,招惹是非,且受勞苦。 拜客只可騎馬,不可乘車;家下凡百儉素恬澹,不要做出富貴底氣象,不惟俗樣,且不可長久。 大抵盛極則衰,月滿則虧,日中則昃,一定之理。 惟有自處退步,不張氣焰,不過享用,不作威福,雖處盛時,可以保守。 近者江陵張老先生,一敗塗地,只為其榮寵至極,而不能自抑,反張氣焰,以致有此,可為明鑒。 我今雖做熱官,自處常在冷處,必不肯多積財貨,廣置田宅,使身終之日,留下爭端,自取辱名。 爾能體我此意,凡百學好,已知持滿之道;只愁爾一向做得門面大了,無富之實,有富之名,日後子孫不免受累。 為今之計,要減些田土,損些受用,衣服勿太華美,器用寧可欠缺,留些福量,遺與後人,此至理也。 秋夏糧及早上納,多加與些火耗,各莊上人,常約束他,莫要生事。 舍與窮人綿襖一百個,趁早預備;親戚中貧者、孤寡者闕,暮年光景,頃刻可過,何苦如此?只圖灑落為快也。 我求歸之意,已與申老先生說過,尚未見許。 沈埭近日頗知讀書。 坊牌既不能止,隨府縣建在何處,只是不可妨礙人家,既有自備木料,官木料不必用之。 」又寄子域云:「昨相知有書雲地氣自南而北,今吾鄉人半入南中矣。 」此段似為四明相而發 予跋之云:「右歸德沈文端公家書一通,字字聖賢忠恕之旨。 予欲續《名臣言行錄》,因從宋牧仲所借歸,手錄藏之。 然以文端公敬慎如此,而猶不免四明之忌,仕路真可畏哉!」公為先伯祖太師公隆慶辛未會試房師,其文集正、續稿皆太師序刻之。 ◎施允升 宣城施允升先生大猷,愚山之祖也。 萬曆中,倡明講學,私淑于江羅近溪,與鄒南皋、焦澹園諸公游。 嘗有羅姓者,兄弟鬩牆,先生要之家,反覆勸譬,聲淚俱下,兄弟遂相抱而哭;先生為之講學歌詩三日,始散去。 其叔祖某絶產千餘金,應歸先生,一介不取,捐為義田以贍族;又置義學以教族之子弟。 所著有《中明子集》若干卷。 ◎王端毅公遺事 三原王端毅公遺事,凡四十則,公子康敏公所述。 夏日京邸,偶得一編讀之,因錄一二則以自警。 公家法甚嚴,子承雖孩提,無敢嬉笑于側;盛暑中必使著衣襪始侍左右。 嘗曰:「教爾曹讀書,非為利達計也,正欲使知為人底道理。 」 公謝政後,有一通家子在官,寄茶一簍,公受之;後復寄二簍,亦受之。 但答書云:「令先君為時名臣,吾子宜清白律己,勿替家聲。 何勞為老夫之故,數數寄贈,吾受之心甚不安。 此後勿再寄,寄亦不受矣。 」 公門人蔡虛齋《發志錄》一條云:「公嘗問『今學者滿天下,何故異才難得?』予對云:『是固有由上之人所以養之者,本未盡其道;下之人又幸際時之昇平,而售之急耳。 以生所見言之,如生稍知章句訓詁,人便舉而進之於學宮矣;未幾作經義,甫成篇,便得補廩;又未幾作三場文字,便期中舉人、中進士矣。 一中進士,則官已到手,或無暇于學,或自以為無用學矣。 其仕而能學者無幾。 蓋識見既淺,踐履必薄,規為必粗,非所謂俟其熟而食之者也。 況自幼入小學,所學多非學做人之實事,人才之不如古以此。 』公曰『然。 吾兒子承裕今年二十三,丙午年已中舉人。 然吾未欲其急於仕,且令靜覽群書,間閲世務,冀他日得實用爾。 』」承裕即康敏公,仕至戶部尚書。 ◎楊斛山先生 富平忠介斛山楊公,清節冠一時。 其以建言罷,出都,夫人乘一驢,公自步從。 三原馬溪田光祿生日,聲伎滿堂,聞公至,急揮去,設齏鹽相對而已。 關中士大夫至今能言之。 公裔孫紹武,順治己丑進士,與予友,嘗遺公文集。 ◎楊以齋 海寧楊以齋雍建通政,予同年進士,知高要縣,入為給事中。 初上諫獵疏,世祖皇帝震怒,親幸南海子,召九卿以下至晾鷹台,然後召楊入,諭以安不忘危之意,責以沽名。 天威甚厲,眾皆為危懼。 然世祖實獎其敢言,有意進用之。 康熙初,彗星見,上天變修省疏。 廷議遣滿洲大臣巡方,上疏止之。 凡所論奏,皆關天下大計。 給事中舊司封駁,久廢不行,楊獨行之,直聲震一時。 本朝諫官當以以齋為第一,御史當以李琳枝森先為第一,銓曹當以王東皋伯勉,為第一。 天下公論如此。 ◎王東皋 第3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池北偶談》
第3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