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議已定,待至夜半,平仲率步騎萬人,出城劫敵,專向中營斫入。 不意衝將進去,竟是一座空營,急忙退還,已經伏兵四出,干離不親麾各隊,來圍宋軍。 平仲拚命奪路,才得走脫,自恐回城被誅,竟爾遁去。 李綱率諸將出援,至幕天坡,剛值金兵乘勝殺來,急忙令兵士用神臂弓射住,金兵才退。 綱收軍入城,師道等接着。 綱未免嘆悔,師道語綱道:「今夕發兵劫寨,原是失策,惟明夕卻不妨再往,這是兵家出其不意的奇謀。 如再不勝,可每夕用數千人分道往攻,但求擾敵,不必勝敵,我料不出十日,寇必遁去。 」此計甚妙。 綱稱為善策。 次日奏聞欽宗,欽宗默然無語。 李邦彥等,謂昨已失敗,何可再舉?遂將師道語擱過一邊。 浪子宰相,何知大計? 干離不回營後,自幸有備,得獲勝仗,且召康王構、張邦昌入帳,責以用兵違誓,大肆咆哮。 邦昌駭極,竟至涕泣。 康王獨挺立不動,神色自若。 此時尚肯捨命。 干離不瞧著,因命二人退出,私語王汭道:「我看這宋朝親王,恐是將門子孫,來此假冒,否則如何有這般大膽?你且往宋都,詰他何故劫營,並令易他王為質。 」汭即奉令入都,如言告李邦彥。 邦彥道:「用兵劫寨,乃李綱、姚平仲主意,並非出自朝廷。 」明明教他反詰。 汭便道:「李綱等如此擅專,為何不加罪責?」邦彥道:「平仲已畏罪遠竄,只李綱尚在,我當奏聞皇上,即日罷免。 」汭乃去。 邦彥入內數刻,即有旨罷李綱職,廢親征行營使。 並遣宇文虛中至金營謝過。 越是膽小,越是招禍。 虛中方出,忽宣德門前,軍民雜集,喧聲大起。 內廷急命吳敏往視,敏移時即還,手持太學生陳東奏牘,呈與欽宗。 欽宗匆匆展閲,其詞略云: 李綱奮身不顧,以身任天下之重,所謂社稷之臣也。 李邦彥、白時中、張邦昌、李梲之徒,庸謬不才,忌嫉賢能,動為身謀,不恤國計,所謂社稷之賊也。 陛下拔綱,中外相慶,而邦昌等嫉如仇讎,恐其成功,因緣沮敗。 且邦彥等必欲割地,曾不知無三關四鎮,是棄河北也。 棄河北、朝廷能復都大梁乎?又不知邦昌等能保金人不覆敗盟否也?邦彥等不顧國家長久之計,徒欲沮李綱成謀,以快私憤,李綱罷命一傳,兵民騷動,至于流涕,咸謂不日為虜擒矣。 罷綱非特墮邦彥計中,又墮虜計中也。 乞復用綱而斥邦彥等,且以閫外付种師道,宗社存亡,在此一舉,伏乞睿鑒! 吳敏俟欽宗閲畢,便奏道:「兵民有萬餘人,齊集宣德門,請陛下仍用李綱,臣無術遣散,恐防生變,望陛下詳察。 」欽宗皺了一回眉,命召李邦彥入商。 邦彥應召入朝,被兵民等瞧見,齊聲痛詈,且追且罵,並用亂石飛擲。 邦彥面色如土,疾驅乃免。 至入見時,尚自抖着,不能出聲。 殿前都指揮王宗濋,請欽宗仍用李綱,欽宗沒法,乃傳旨召綱,內侍朱拱之奉旨出召,徐徐後行,被大眾亂拳交揮,頓時毆死,踏成肉餅,並捶殺內侍數十人。 知開封府王時雍麾眾使退,眾不肯從,至戶部尚書聶昌傳出諭旨,仍復綱官,兼充京城四壁防禦使,眾始歡聲呼萬歲。 嗣又求見種老相公,當由聶昌轉奏,促師道入城彈壓。 師道乘車馳至,眾褰簾審視道:「這果是我種老相公呢。 」乃欣然散去。 越日詔下,飭捕擅殺內侍的首惡,並禁伏闕上書。 王時雍且欲盡罪太學諸生,於是士民又復大嘩。 欽宗又遣聶昌宣諭,令靜心求學,毋干朝政。 且言將用楊時為國子監祭酒,即有所陳,亦可由時代奏。 諸生都大喜道:「龜山先生到來,尚有何說!我等自然奉命承教了。 」看官道龜山先生為誰?原來楊時別號叫作龜山,他是南劍州人氏,與謝良佐、游酢、呂大臨三人,同為程門高弟,程顥歿後,時又師事程頤,冬夜與游酢進謁,頤偶瞑坐,時與酢侍立不去。 至頤醒,覺門外已雪深三尺,頤很為嘉嘆,盡傳所學。 及頤于大觀初年病逝,世稱伊川先生,並謂伊川學術,惟謝、游、呂、楊四子,最得真傳,因亦稱為程門四先生。 不特補敘程伊川,並及謝、游、呂諸人。 宣和元年,蔡京聞時名,薦為秘書郎,京非知賢,為沽名計耳。 尋進邇英殿說書。 至京城圍急,時又請黜內侍,修戰備,欽宗命為右諫議大夫,兼官侍講。 此次太學生等請留李綱,朝議以為暴動,時覆上言:「諸生忠事朝廷,非有他意,但擇老成碩望的士人,命為監督,自不致軼出範圍。 」欽宗因有意用時,至聶昌復旨,併為陳述太學生情狀,隨即命時兼國子監祭酒。 併除元祐黨籍學術諸禁,令追封范仲淹、司馬光、張商英等人。 第17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演義》
第17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