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所說的:「戒之」,如果不瞭解日本人各種義務有其「勢力範圍」,就不知是何意義。 整個敕諭表明,官方在儘量貶低「情義」而提高「忠」的地位。 在敕諭的全文中,日本人通常含義上的「情義」這個詞一次也沒有出現過。 它不提「情義」,而強調有「大節」「小節」之分,所謂「大節」,就是「忠」;所謂「小節」,就是「徒守私情之義」。 敕諭極力證明,「大節」完全足以成為一切道德的準繩。 它說「所謂義,就是履行‘義務’」①。 盡「忠」的軍人必然有「真正的大勇」。 所謂「真正的大勇」就是「日常待人必以溫和為先,旨在得人敬愛。 」敕諭暗示:只要遵從這些教導,就不必求助於「情義」。 「義務」以外的諾言是「小節」,必須慎重考慮才能承擔它。 它寫道: 「如欲守諾言(在私人關係上)而(又)欲盡義務②,……則自始即應該重考慮是否可行。 如以己身束縛於不智之義務,則將使自身處於進退維穀。 如確信不能既守諾言而又堅持義(敕諭把‘義’規定為‘履行義務’)③,則應立即放棄(私人的)諾言。 古來英雄豪傑,慘遭不幸,或竟身死名裂,遺羞後世,其例益不鮮矣,皆因唯知信守小節,而不辨大義,或因閣知公道之理,徒守私情之義也。 」 ④ ①原文為:“盡本分之謂也(己が分た盡すとぃろなり)。 ——日譯者 ②此段譯文是本尼迪克特引自 敕諭的官方英譯本。 英文是「If you wish to keep your word and to fufill your gimn」。 本尼迪克特競不必要地強調了「and」一詞,從而把「守信義」與「盡義務」對立起來,並在括號中補充文字加以說明。 這是因為她過分拘泥於「情義」和「義務」(忠)的對立,而實際這兩者並非經常矛盾。 請參閱下文注。 ——日譯者 ③此處本尼迪克特也是把「諾言」和「義」對立起來加以考慮的。 ——日譯者 ④此段敕諭譯文,按英文譯出,與日文原文頗有出入。 ——譯者 這段諄諄教導「忠」高於「情義」的文字中,正如前文所說,全文未提「情義」一詞。 但是日本人都知道有這種說法,即「為了情義,我不能行義」。 敕諭則改成這樣的說法:「如確信不能既守諾言。 而又堅持義……」。 ①敕諭以天皇的權威說:在這種情況下,就應當拋棄「情義」。 要記住:情義是小節,只要遵循敕論的教導,拋棄「情義」,維護「大節」,就仍然是有德之人。 ① 如前所著,這裡,本尼迪克特把敕諭原文誤解為「若只守私約與盡義務不可同時得兼」,因而認為它是前一句話(「為了情義,我不能行義」)的另一種表述方法。 ——日譯者 第12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菊花與劍》
第1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