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著,妃嬪等也陸續到來,問安門外,當由後命啟扉迎入。 為首的進來,就是張美人,乃後宮第一個寵妃。 應二十七回。 巧慧多智,素善逢迎,仁宗早欲立她為後,因與劉太后意見未合,因冊立郭氏。 至郭後見廢,又欲立妃為繼後,妃卻自辭,乃改立曹氏。 平居與兩後相處,倒也謙退盡禮,無甚怨忤,因此愈得主眷。 慶歷元年,封清河郡君,嗣遷為修媛,忽然被疾,申奏仁宗道:「妾姿薄不勝寵名,願仍列美人。 」仁宗點首允許。 她名目上雖居後列,實際上幾已專房,此次入內請安,仁宗反答言撫慰,就是曹後也曲意周旋。 還有一位周美人,緊隨張美人後面,她本是四歲入宮,為張美人所鍾愛,撫為養女。 及年將及笄,生得嫵媚動人,居然引動龍心,排入鳳侶。 仁宗漁色,可見一斑。 又有苗才人、馮都君等,亦依次進謁。 苗系仁宗乳媼女,馮是良家子,祖名起,曾任兵部侍郎,以德容入選,這且不勝縷述。 大家問安已畢,次第退還。 越日下詔,譴斥皇城使,及衛官數人。 副都知楊懷敏,坐嫌疑罪,參知政事丁度,請執付外台窮治。 偏樞密使夏竦,奏言事關宮禁,不必聲張,但由台官內侍,審鞫禁中,便可了案。 仁宗準奏。 及審問懷敏,夏樞密早已替他安排,查不出什麼逆證,乃止將懷敏降官,仍充內使,這明明是護符得力了。 夏竦且巴結宮闈,明知張美人得寵,想就此結一內援,遂上言美人有扈蹕功,應進榮封。 功在何處?仁宗眷戀張美人,日思把她進位,但苦無詞可借,此次得夏竦奏牘,頓覺藉口有資,即命冊張美人為貴妃。 竦且得步進步,復唆使諫官王贄,奏言:「叛賊起自中宮,請徹底追究!」他的本意,無非欲搖動後位,拔幟易幟,討好張妃。 仁宗也不禁起疑,親見曹後守閤,有何可疑?自來做皇帝者,多半是負心人。 可為一嘆。 轉問御史何郯。 郯答道:「中宮仁智,內外同欽,這是奸徒蜚語中傷,不可不察。 」仁宗乃擱置一邊。 惟張貴妃伯父堯佐,驟擢高位,命兼宣徽節度景靈群牧四使,殿中侍御史唐介,與知諫院包拯、吳奎等,力言不可。 中丞王舉正,又留百官列廷論駁,乃罷堯佐宣徽景靈二使。 未幾,又命知河陽,兼職南院宣徽使。 御史唐介復抗章上奏,極言:「外戚不可預政,前皇上從諫如流,已經收回成命,此次何復除拜,自紊典章」云云。 仁宗召介入語道:「除擬本出中書,亦並非盡由朕意。 」說不過去,便推到宰相身上。 介復道:「相臣文彥博,也想聯絡貴戚,希寵固榮麼?」仁宗聞言,拂袖竟入。 介退朝後,又親自繕成一疏,劾奏文彥博交通宮掖,引用貴戚,不稱相位,請即日罷免,改相富弼等語。 次日入朝,當面遞呈。 仁宗略閲數語,便即擲下,並怒叱道:「你若再來多言,朕且遠竄你了!」介毫不畏怯,竟拾起奏章,從容跪讀。 讀已,復叩首道:「臣忠憤所激,鼎鑊且不避,何憚遠謫呢!」仁宗召諭輔臣道:「介為諫官,論事原是本職,但妄劾彥博,擅薦富弼,難道黜陟大權,他也得干預麼?」時文彥博也在殿前,介竟向他注目道:「彥博應自省!如有此事,不該隱諱。 」亦太沽直。 彥博向仁宗拜謝道:「臣不稱職,願即避位。 」仁宗益怒,叱介下殿,聲色俱厲。 諫官蔡襄趨進道:「介誠狂直,但納諫容言,系仁主美德,乞賜寬貸!」仁宗怒尚未釋,竟貶介為青州別駕。 嗣由王舉正等再諫,乃改徙英州。 文彥博後亦罷職,出知許州。 相傳張貴妃父堯封,曾為彥博父洎門下客,貴妃未入選時,認彥博為伯父。 及入宮專寵,彥博獻蜀錦為衣,這錦名為燈籠錦,系特別製成。 仁宗初怒介妄言,及調查得實,因將彥博外調,另派中使護介至英州。 後來中官作詩詠事,有「無人更進燈籠錦,紅粉宮中憶佞臣」二語。 究竟是真是假,無從考明。 或說燈籠錦由文夫人入獻,彥博原未與聞,這也是未可知呢。 不欲苟毀賢臣,因復歷述所聞。 小子有詩詠道: 交通宮掖有還無,偏惹台臣口筆誅。 當日潞公無辯論,想因獻錦未全誣。 彥博既去,夏竦亦死,勢不得不另簡相臣,試看下回分解。 第三十二回 狄青夜奪崑崙關 包拯出知開封府 第8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演義》
第8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