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又稱嵩岳、玄岳、中嶽,為五嶽之首。 分太室山和少室山兩大部分,以少林河為界,太室山如大屏風橫亙在登封縣北,少室山如一朵巨蓮,聳峙在登封縣西。 古時稱石洞為石室,該山有石洞,皆以石室相稱,徐霞客的遊記中也多用「石室」。 嵩山被稱為「文物之鄉」,東漢三闕太室、少室、啟母。 北魏時建的嵩岳寺塔等皆很有名,另有歷代碑刻,廟宇多處。 該記從嵩山外圍寫起,盡顯嵩山周圍秀色,如香爐山之奇峰異水、天山院古松玉立等,並對山下水流溪徑進行了描繪與分析,其文有此精彩鋪墊,為進入嵩山之遊而渲染了某種難得的氣氛。 到了盧岩寺,即狀其瀑布勝狀,對山石交映成趣描寫頗為成功,對太室絶頂的描寫將遊記引入到對嵩山最中心的考察,把太室山之雄厲展現得非常充分,其後對各山峰、洞窟、廟宇之方位,峽谷、流水之優劣一一作了記敘,最終以登少室為高潮,對少室之少林寺、珠簾飛泉、煉丹台等作了詳盡的描繪,對其山勢雲狀、寨舍林木極盡周詳衍化。 全文曲折有致,佈局嚴謹,其語言的活潑生動也極為難得。 余髫年tiáo幼年蓄五嶽志,而玄岳出五嶽上,慕尤切。 久擬歷襄、鄖,捫太華,由劍閣連雲棧,為峨眉先導;而母老志移,不得不先事太和,猶屬有方之遊。 第沿江溯流,曠日持久,不若陸行舟返,為時較速。 乃陸行汝、鄧間,路與陝、汴略相當,可以兼盡嵩、華,朝宗太岳。 遂以癸亥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仲春朔,決策從嵩岳道始。 凡十九日,抵河南鄭州之黃宗店。 由店右登石坡,看聖僧池。 清泉一涵潭,停碧山半。 山下深澗交疊,涸hé乾枯無滴水。 下坡行澗底,隨香爐山曲折南行。 山形三尖如覆鼎,眾山環之,秀色娟娟媚人。 澗底亂石一壑,作紫玉色。 兩崖石壁宛轉,色較縝潤細緻而潤澤;想清流汪注時,噴珠泄黛,當更何如也!十里,登石佛嶺。 又五里,入密縣界,望嵩山尚在六十里外。 從岐路東南二十五里,過密縣,抵天仙院。 院祀天仙,黃帝之三女也。 白松在祠後中庭,相傳三女蛻骨其下。 松大四人抱,一本三干,鼎聳霄漢,膚如凝脂,潔逾傅粉,蟠枝虯曲,綠鬣舞風,昂然玉立半空,洵xǘn實在是奇觀也! 周以石欄。 一軒臨北,軒中題詠絶盛。 徘徊久之,下觀滴水。 澗到此忽下跌,一崖上覆,水滴歷歷通瀝其下。 還密,仍抵西門。 三十五里,入登封界,曰耿店。 南向石淙道,遂稅駕停宿,稅通「脫」焉。 二十日從小徑南行二十五里,皆土岡亂壟。 久之,得一溪。 渡溪,南行岡脊中,下瞰則石淙在望矣。 余入自大梁即開封之古稱,平衍廣漠,古稱「陸海」,地以得泉為難,泉以得石尤難。 近嵩始睹蜿蜒眾峰,於是北流有景、須諸溪,南流有潁水,然皆盤伏土磧中。 獨登封東南三十里為石淙,乃嵩山東谷之流,將下入于潁。 一路陂陀屈曲,水皆行地中,到此忽逢怒石。 石立崇岡山峽間,有當關扼險之勢。 水沁入脅下,從此水石融和,綺變萬端。 繞水之兩崖,則為鵠立,為雁行:踞中央者,則為飲兕sí雌犀牛,為臥虎。 低則嶼,高則台,愈高,則石之去水也愈遠,乃又空其中而為窟,為洞。 揆估計崖之隔,以尋八尺為尋尺計,竟水之過,以數丈計,水行其中,石峙于上,為態為色,為膚為骨,備極妍麗。 不意黃茅白葦中,頓令人一洗塵目也! 登隴,西行十里,為告成鎮,古告成縣地。 測景台在其北。 西北行二十五里,為岳廟。 入東華門時,日已下舂日落時分,余心艷盧岩,即從廟東北循山行。 越陂陀數重,十里,轉而入山,得盧岩寺。 寺外數武步,即有流鏗然,下墜石峽中。 兩旁峽色,氤氳成霞。 溯流造寺後,峽底矗崖,環如半規即半圓,上覆下削。 飛泉隨空而下,舞綃曳練,霏微散滿一谷,可當武彞之水簾。 蓋此中以得水為奇,而水復得石,石復能助水,不尼阻止水,又能令水飛行,則比武彞為尤勝也,徘徊其下,僧梵音以茶點餉,急返岳廟,已昏黑。 二十一日晨,謁岳帝。 出殿,東向太室絶頂。 按嵩當天地之中,祀秩排列次序為五嶽首,故稱嵩高,與少室並峙,下多洞窟,故又名太室。 兩室相望如雙眉,然少室嶙峋,而太室雄厲稱尊,儼若負扆yǐ畫斧之屏風。 自翠微以上,連崖橫亙,列者如屏,展者如旗,故更覺岩岩。 崇封始自上古,漢武以嵩呼之異,特加祀邑。 宋時逼近京畿,典禮大備。 至今絶頂猶傳鐵梁橋、避暑寨之名。 當盛之時,固想見矣。 太室東南一支,曰黃蓋蜂。 峰下即岳廟,規制宏壯。 庭中碑石矗立,皆宋、遼以來者。 第1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徐霞客遊記》
第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