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亞里士多德明白無誤地表述了:事物中的質料和形式是密切結合在一起的,形式離不開質料,質料也離不開形式。 正由於他有這樣的觀點,所以儘管最後他的「形式」發展到神的觀念,列寧仍認為他與柏拉圖的唯心論有所不同,他客觀一些。 第二,質料和形式在事物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在亞里士多德看來,質料和形式雖然統一在事物中,但兩者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他認為,在由質料和形式組成的事物中,有的事物是質料優於形式,有的事物是形式優於質料,這樣便產生了事物的由低到高的不同等級。 無機物是存在事物中的最下層,在它們裡面質料占絶對的優勢。 無機物之上是植物,植物之上是動物,地球上的最高的存在就是人類。 在人身上質料和形式相比,形式占著絶對的優勢。 一切事物都不斷地朝著高級的形式發展。 他認為,事物之所以存在和發展,不取決於質料,而取決於形式;形式是事物存在和發展起決定作用的東西,是事物的本質。 這是因為質料是潛在的東西,形式是現實的東西。 這一觀點是貫穿在亞里士多德質料和形式學說中的重要思想。 作為現實的形式,其自身也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根本原因。 亞里士多德把動力因和目的因歸入形式因,並得出形式是積極、能動的,質料是消極、被動的結論,是形式的推動才能使潛在的質料變成現實。 為什麼磚瓦木石能成為房屋?原因就在於形式是本質,「由於形式,使質料得以成為某些確定的事物」。 (《形而上學》) 亞里士多德從這一點又進一步推出:形式就是客觀存在的具體事物,即實體,形式就是自然。 所以他有時把形式、本質、實體看作同一個東西。 再往前推,就錯了。 錯誤就在於他認為形式先於質料,形式先於一切具體事物。 這種先於質料的形式,沒有質料的形式,是萬物的總因,是「不動的第一推動者」。 亞里士多德的四因說,有成績有錯誤,當他說質料與形式相結合才能組成事物,兩者是互相依存時,他是正確的;當他把形式的作用加以誇大,加以神化時,他是錯誤的①。 ①參見楊壽堪:《亞里士多德範疇學說簡論》,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4-61頁。 3. 時空觀 在第一節《運動論》中,我們從時間與運動的關係的角度提到了亞里士多德的時空觀。 他在物理學中很詳盡地討論了時空問題,因此我們在上述談論的基礎上,再較詳細地分析一下他的時空觀點。 論及到亞里士多德時空觀點的文章不少,我們還是以《亞里士多德範疇學說簡論》中的有關論述為主,介紹、分析亞里士多德的觀點。 第11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亞里斯多德傳》
第1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