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雲已定糟糠,不能復貪相府佳麗,此亦人之恆情耳!邱魁忠而且直,孰料不允,那黃嵩不思人倫禮義,又逢迎相府,以權逼勒書生,令其毀退前妻,坦腹相府。 邱魁百般推辭,而黃嵩堅逼不允,反以利害壓之。 邱魁因恐觸怒盧杞,只得逃而避之,豈料盧杞身為首相,不思報國,擅提五城兵馬,追回逃官邱魁,拘禁待罪院中。 反以藐視國法,辱罵朝臣,奏聞天廷。 臣等惟恐聖明一時被其惑亂,屈及無辜,敢冒死罪于午門之外,欲陳陛下之前。 今早,忽盧杞、黃嵩上朝,生等避之不及。 卻令喝衙役家人,百般呼喚,加之以打。 臣等思他二人身居百僚之上,反作此滅倫敗禮、欺君罔上之事,臣等乃草茅之賤士,故此略于爭差。 彼二人視生等皆異鄉下第之士,易於陷坑,自將冠戴扯碎,賴生等辱毀。 只求聖上赦臣等小過,飭部勘問他二人欺君逼贅,私調兵馬,擅禁榜眼,藐君滅倫之罪。 」 天子聞言點頭道:「原來如此。 」隨命眾舉子午門外候旨。 天子又問盧杞、黃嵩說道:「方纔眾舉子說你勒逼榜眼休前妻而配己女,此事是真嗎?」盧杞俯伏奏道:「此乃兒女私情,皇上休論。 邱魁藐視國法,眾舉子毆辱元宰,乞陛下速為正法。 」天子聞言大怒道:「你二人職司風化,振理紀綱,不為教育人才,敦倫上理,反作此欺君誤國,倒置綱常之事。 朕也不暇細問,着三法司帶回衙門。 審明奏聞定奪。 」天子恨恨轉進皇宮,眾臣俱已朝散。 再言大理寺同馮公來至刑部衙內,早見那些差役,把盧杞、黃嵩並眾舉子帶到。 差人又至待罪院,提出榜眼邱魁,一同赴審。 此時,三位大人升了法堂,上面供着聖旨龍牌,衙役參過了堂,儀門一開,吩咐各犯帶進。 盧杞、黃嵩來到大堂,參拜了,然後來到丹墀。 只見馮公對刑部大理寺官道:「聖上着弟與二位大人同審這案,請二位大人鞫問。 ”二人一起道:「老大人職司風憲,理當應允,弟副審可也。 」馮公笑道:「如此弟有僭了。 」便令帶上盧杞,問道:「我等奉聖上旨意勘問這事,勿得隱瞞,我等以便回旨。 」盧杞笑道:「老夫也無什麼口詞,幸三位先生看同朝份上。 」馮公道:“老太師這強逼榜眼,私調兵馬,人人皆知,難道這算不得口詞嗎?」 盧杞笑道:「大人此言差矣!我堂堂相女,何愁無配,焉有強逼之禮嗎?若說擅調兵馬,那是老夫因邱魁藐視國法,掛冠逃走,未及請旨,是以權行追趕逃官,並無別的隱情。 ”馮公道:“國家軍務事重,豈是為臣子的可以權行的?這就是欺君之罪。 我還問你,當初那梅吏科因何身死?目下陳東初因何下獄?從直說來!」 盧杞道:「這是別的事情,皇上只命你問邱魁一案,因何又將別事扯在裡面?老夫勸大人息了此念吧!」馮公大怒道:「老太師如若不招,下官就要得罪了。 」盧杞笑道:「大人此言差矣!梅魁、陳東初只因得罪聖上,阻擋軍機,自取罪戾,與老夫何干?況老夫身居相位,輔弼太子,縱有些小過失,亦不得大人加罪刑問。 」馮公道:「二公,他故意不招,下官就不容情了。 」正欲用刑拷問,只聽得聖旨下。 馮公聽了一驚,莫不是殿下說了人情,奏準了天子?心中猜疑。 三公只得出門來接。 只見一個老太監,捧着聖旨,三人跪接。 來到大堂,擺設香案,將皇令供起,見外面搬進許多燔龍棍、刑杖。 黃嵩嚇得吃了一驚。 這黃太監用手指道:「這是宗人府的刑杖。 皇上命咱家來說,這兩個奸賊,還請你三人審問,因此發下刑具,將從前欺君誤國的事,款款奏聞。 ”又說道:“三位老先生放心,用刑審問,這兩個忘八羔子,十有九分送命了。 」 馮公笑道:「公公吩咐我等,也是兩盡其道。 方纔公公說,他十有九分送命了,輔弼太子難道不救他嗎?”黃太監道:「你們還不知道嗎?方纔太子在駕前苦苦保奏,聖上大怒,說道:『這兩個奸賊,害人不淺,若三法司審不明白,聖上還要親自訊問呢!』故而叫咱家送這刑來。 」又問道:「盧杞在哪裡?」黃嵩在下面應道:「老中貴,在這裡受冤枉。 」黃太監道:「我把你這兩個狗養的,誰冤枉了你!」復又向眾人說道:「咱家無有後代,全靠一個侄兒,乃是陳東初的門生,名喚黃權,原任是江西一個道官,因他做了一個清官,無有甚麼孝敬與他,他就每每尋事害他。 咱家聽見信息,便親自到他相府,求他一個情兒。 他說道:『既是公公的侄兒,只當我的侄兒一樣了,自然照應他。 』」馮公等問道:「到後來怎麼樣了?」黃太監道:“到後來虧他照應得好,到那黃上鎮賊案內去了,把他一家,一個個殺得乾乾淨淨。 」 說著,便指盧杞罵道:「你這兩個狗娘養的,也有今日。 」又將盧杞踢了一靴尖,只聽得「哎呀」一聲,不知生死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十七回 三法司奉旨審奸 兩奸賊法場受刑 詞云: 稔惡總須有報,天公定不拘私,奸相到底失便宜,萬般計謀何濟?秦鏡當頭照鑒,豈能隱蔽毫釐,君家自取殺身機,當得臭名千世。 詩曰: 洋洋得意滿朝綱,赫赫聲名振帝邦。 一朝敗露從前過,難免誅身滅族殃。 話說盧杞被黃太監踢了一足,便倒在地下,哼了一聲。 第5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二度梅全傳》
第5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