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陣亡者:把總李鍾山,外委李鍾林,七月十七日,在張家灣禦敵,不克,死。 先後被難者:遊擊王燮,五月二十五日在東便門彈壓拳匪,被戕,並毀其屍;采育營部司楊光第,於閏八月二十九日聞洋兵至,衣冠坐營中,被槍死;把總張進志擁護同死。 均經留京辦事大臣昆岡上聞,贈恤有差。 崇壽,溫徹亨氏,滿洲鑲黃旗人。 光緒十六年進士,入翰林,累擢翰林院侍讀。 變作時,不勝憂憤,仰藥死。 詔以「見危授命」褒之,謚文貞。 韓紹徽,字筱珊,貴州貴陽人。 光緒二十年進士,授主事,分刑部,勤於所職。 拳亂初起,嘗走同官,涕泣誓身殉。 七月二十一日,自經於陝西司司堂。 掌江西道禦史韓培森,巡城積勞,城破,絶食死。 內閣中書堃厚,手書「見危授命」四字,與妻同縊死。 馬鍾祺,字維春,隷漢軍鑲黃旗。 少為諸生,以襲一等子,例不得與試,授三等侍衛,擢二等,有文武才。 初服膺陸、王之學,繼參以程、硃、張、呂,不主一家。 為人伉爽有奇氣,慕孫白穀之為人,好與朝野賢士遊,與語或不合,輒哦詩亂之,以此得狂名。 光緒二十年,日本爭朝鮮,廷議出師,鍾祺上書請自效,遂從戎奉天。 盛京將軍依克唐阿器之,使統鎮邊馬隊。 會和議定,遂歸。 二十五年,李秉衡奉旨巡視長江,親訪於家,疏請從行。 拳匪禍作,冒鋒火而北,秉衡殉難,鍾祺護其喪歸。 歸三日,京師破,鍾祺自縊死。 著五倫大義、馬氏日記若幹卷。 候選縣丞董瀚,於城破日與弟候補巡檢徵曰:「我等職雖微末,既讀聖賢書,惟有以身殉國而已。 」同時自縊。 涿州附生譚昌祺,聞城陷,懷藥哭諸聖廟,仰藥死。 舉人莊禮本,留京讀書。 拳匪初起,即以為憂。 洋兵入城,痛哭不食,後以一慟而絶。 州同銜馮福疇,在通州署辦刑名事。 七月十六日,敵入署,守護案牘,不屈,被戕。 東城司吏目、練勇局委員宮玉森,洋兵攻局,其女請避,怒投其女於井,拔刀出戰。 傷數處,自知不免,亦投井死。 時同被難者,為原品休致禮部侍郎景善,前奉天府尹福裕,蒙古副都統耆齡,前察哈爾副都統明秀,冠軍使文琭,工科給事中恩順,刑部郎中汪以莊,兵部員外郎薩德賀、趙寶書,吏部主事鍾傑,戶部主事陶見曾、李慕、鐵山,刑部主事毛煥樞、王者馨,工部主事白慶、恆昌,理籓院主事英順,光祿寺署丞多文,國子監助教柏山,候選道鄭錫敞,前紹興府知府繼恩,分省知縣王朝鐀等,見冊報者千餘人。 全家焚溺服毒自經以盡節者眾,騎都尉候選員外郎陳鑾,住東便門二閘,於七月十九日洋人攻城,勢急,與諸弟率眷屬仆婢三十二名,一時自盡,尤為慘烈雲。 宋春華,字實菴,陝西三原人。 光緒十二年武進士,授藍翎侍衛。 出為天津鎮標右營守備,與士卒共甘苦,所部為天津綠營冠。 聯軍內犯,總督裕祿檄春華守城南門。 城東南製造軍械所不守,春華集其眾曰:「軍械所存亡,天津生死系之。 不奪歸不可,膽勇者盍隨吾出城!」皆應曰:「諾!」率百餘人夜半潛出,及庫垣,春華先登,眾隨之。 槍中春華左股,眾欲退,春華負創大呼曰:「今夕之事,有進無退!」眾爭奪敵,死傷甚眾,卒以守堅,退歸城。 已而敵兵日集,守土官多棄城走,春華慨語其妻陳曰:「城孤兵單,終恐不守。 汝當以吾子出求生,吾誓與城存亡矣!」語畢,登陴督戰不少息。 城既陷,身被數傷,猶死守不退。 或勸少避,春華曰:「城不守,死自吾分。 汝曹各有父母妻子,歸可也,俱死無益!」眾感其義,無退者。 敵畢登城,乃仰天嘆曰:「吾志不遂,負國恩矣!然自接戰以來,殺敵過當,今日之死,亦無所恨。 」以首觸陴,腦出,死,年三十五。 馬福祿,字壽三,甘肅河州人。 光緒六年武進士,用衛守備,歸河南鎮標,以終養告歸。 二十年,循化撒拉回族以爭教叛,固原提督雷正綰檄福祿往崔家峽、樊家峽協防,戰輒勝。 河、湟回匪繼起,復助官兵獲大捷。 累功至記名總兵。 二十一年,河州諸回變,福祿本回教,回以福祿助官軍,欲加害。 福祿在城,人亦以回教為疑,獨正綰信之。 時河州鎮總兵湯彥和遠駐起乍堡,命福祿率騎兵迎入河州城鎮之,彥和猶豫不果行,叛回周七十乃糾眾據山巔下擊。 福祿戰二日,以失地利無功。 彥和復潛走,軍無統帥,賊益蹙之。 福祿乃突圍出南番境,至蘭州乞師。 沿路拔出難民數千,難民德之,狀總督楊昌濬,昌濬以福祿孚眾望,乃檄與蘭州道黃雲由北路援河州。 時喀什噶爾提督董福祥奉旨赴甘肅協剿,由狄道進兵。 福祿率師至蓮花渡,與賊隔岸相持,為福祥軍犄角,卒解河州圍。 時韓文秀亦作亂,河湟提督李培榮、總兵牛師韓軍失利,陝西巡撫魏光燾與福祥會白塔寺,議進兵。 福祿入謁,陳亂事顛末,及前後戰狀,福祥奇之,檄剿叛回冶主麻於米拉溝。 剿未盡,馬營土豪馬采哥應之,福祥部將石堯臣等告敗,福祿復分道往援,首先陷陣,斬采哥,聚而殲之。 冶主麻收餘燼由黑山趨米拉,復還兵破之,斬無算,用是有驍將名。 拳匪倡亂,福祥奉旨入都,檄福祿統馬步七營、旗防山海關,尋移永平府,福祥入衛京師,檄隨行。 五月,各國聯軍躪楊村而西,偕漢中鎮總兵姚旺等赴黃村禦之。 抵廊坊,兩軍相接,乃令騎兵下設七覆,步兵張兩翼,敵近始發槍,倒者如仆牆。 敵彈落如雨,騎兵以散處少傷,兩翼左右復包抄其後,短兵相接,敵不支,遽卻,為庚子之役第一惡戰。 六月,福祥檄令攻使館,中彈歿於陣,猶子耀圖、兆圖亦死,同殉者百餘人。 楊福同,直隷清苑人。 同治七年,投軍,累擢遊擊,從討朝陽教匪。 嗣以副將駐營大名,專力緝捕,以功記名總兵,分統練軍左翼馬隊,兼統天津馬步隊各營。 近畿拳匪蜂起,淶水尤甚,總督裕祿檄福同率隊往。 至史家莊,伏匪邀擊,力禦之,擒數人。 次日,又敗匪於石亭鎮,擒首要梁修。 福同不忍多誅,令限日解散,留馬隊三十人鎮之。 無何,匪以千餘眾攻留隊,福同率步兵數十馳援。 將及石亭,群匪自溝中突出,白刃交下,創甚,猶格殺數人,力盡死之。 從弁孫裕清、盧興璠俱力戰死,賜恤如例。 吳德潚,字筱村,四川達縣人。 性至孝。 博極群書,以進士用知縣。 庚子年,任浙江,西安、北京拳亂起,江山縣土匪以仇教為名,連陷江山、常山,縣人鹹欲應之,德潚謂北事未定,洋人必不宜殲。 有羅楠者,素健訟,德潚嘗嚴懲之,久含恨。 結都司周之德,挾眾指德潚袒洋教,劫德潚縛道署轅門,盡鑷鬚髮,以利刃攢刺,洞腹死,德潚罵不絶口。 子仲韜馳哭屍下,又殺之,併入縣署殺全家四十餘口。 事定,恤如例。 成肇麟,江蘇華亭人。 父孺,諸生,列儒林傳。 肇麟由舉人官直隷知縣,遷直隷州知州,署滄州靜海,補靈壽,所至有績。 光緒二十七年,京師和議梗,聯軍西上,覃及邑境,責供牲畜糗糧甚厲,肇麟壹弗應。 俄而布政使廷雍檄至,令迎犒,肇麟自念:「不迎犒,無以全民命;迎犒,則以中國臣子助攻君父;事處兩難,守土之義無可避,惟有一死耳!」乃繕遺牒遣人間道達府,媵之以詩曰:「屈體全民命,捐軀表素懷。 」李鴻章狀死事以上,謂其能伸大義,降敕褒嘉,贈太仆寺卿,謚恭恪,予世職。 明年,允直督請,建直隷省城專祠。 列傳二百八十三 忠義十 劉錫祺 阮榮發 程彬 桂廕 存厚 榮濬 錫楨等 張景良 倭和布 周飛鵬 松興 松俊等 宗室德祜 彭毓嵩 楊調元 楊宜瀚陳問紳 德鋭 皮潤璞 榮麟等 張毅 喜明 阿爾精額 斌恆等 譚振德 熊國斌 陳政詩 陸敘釗 齊世名等 羅長崟 曹銘 章慶 徐昭益 曹彬孫汪承第 吳以剛 陶家琦等 奎榮 王毓江 劉駿堂 鍾麟 何永清 沈瀛申錫綬等 世增 石家銘 琦璘 毛汝霖 胡國瑞 張舜琴 鍾麟同 範鍾嶽等孔繁琴 王振畿 張嘉鈺 陳兆棠 馮汝楨 何承珍 白如鏡 何培清黃兆熊 張德潤 張振德 舒志 來秀 劉念慈 李秉鈞 王榮綬 定煊 長瑞 巴揚阿等 王有宏 何師程 黃凱臣 戚從雲 盛成 哈郎阿南山 培秀等 桂城 延浩 文蔚 佘世寬等 高謙 黃為熊 文海 趙翰階 貴林 量海等 額特精額 文榮等 玉潤 勞謙光 吉升 張程九 王文域 譚鳳亭等 第39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下》
第39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