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錫嶸居京時,日鈔書數十紙,雖盛暑不輟。 祿薄,日常一餐,無一介乞助於人。 著有孝經章句讀、硃子就正錄、孝經問答行於世。 陝西巡撫劉蓉奏錫嶸死事,言:「自到營以來,嘗著草履,與士卒同甘苦。 文學之臣,能堅苦自奮如此,臣實惜之!」家極寒,國籓賻三千金養其孤,漕運總督吳棠刻其遺書。 王東槐,字廕之,山東滕縣人。 生穎異,父病危,命饑寒毋廢學。 居喪哀毀,母以遺言勉之,乃忍痛致力群經。 屢空,日與昆弟食一餅。 道光十八年,聯捷進士,改翰林,散館授檢討。 二十四年,轉江西道監察禦史,奏劾山東玩盜官吏,得實,升戶科給事中。 時議開礦益帑藏,已允行,東槐敬陳列聖封禁成訓,謂:「開採者,上非良吏,下非良民,請緩其令。 」事竟寢。 巡視北城,王府役車,橫行中逵,懲治不貸。 廉獲巨猾曹七,治如律。 三十年,應文宗登極求言詔,奏言:「捐例一開,鹽商輒請捐數十萬,運庫墊發,分年扣還。 覈其虧短,都不堪問。 即如道光二十年兩淮清查案內,欠至四千三百餘萬,是鹽商捐輸者,掩耳盜鈴之術也。 又官員捐輸,現任居多,所捐之項即庫款,所虧之項即捐款。 上年山東虧至一百四十餘萬,江、浙更甚,是現任官之捐輸,剜肉補瘡之術也。 是事例不停,庫虧不止。 若開礦之舉,臣曾疏陳不便,順天已停,而湘、贛等省試辦,驚擾百姓,利害莫測,則尤愈趨愈下也。 查戶部歲入之數,四千四百餘萬,歲出之數,三千九百餘萬,經費本自餘裕。 督撫整理有方,寇盜不作,則耗財者去一;邊防慎守,無生事以挑外患,則耗財者又去一;河防得要,長流順軌,不使更添別款,則耗財者又去一;州縣之官,斥貪墨,重清廉,陋規力裁,流攤永禁,則耗財者又去一。 去此四害,而又罷不急之工,減無益之費,量入為出,而財患不足者,未之有也。 」奉諭:「貴州仍令開採,餘省著督撫確查,果不便民,即奏停止。 」左都禦史王廣廕舉東槐忠鯁,升內閣侍讀學士,旋授湖南衡州知府,陛辭,帝面諭雲:「汝樸誠,故任外事。 」未至,升福建興泉永道。 廈門濱海,俗又敝,東槐刊硃子試吏泉漳勸俗文揭於衢,傳誦多感發。 屬縣蠹役、訟師,嚴鋤治,惟與學捨生徒講析道義,則溫然以和。 海上番估好違約放恣,東槐戒毋逾尺寸,為國全大體,尤人所難。 鹹豐元年,調湖北鹽法道,未赴,署福建按察使。 舉行保甲法,竭八晝夜,剖汀州互訐之訟。 親歷南台、閩安各海口,相度形勢,於夷船往來之處設卡樓、築砲台、資防守。 並令澳嶼漁戶盡編保甲,以清盜源。 二年,抵鹽法道任,捐備軍需,優敘。 粵匪犯湖南省城,調防嶽州,躬勵將帥,夜不解衣臥。 剿臨湘縣土匪,獲首逆楊兆勝等。 復奉調防蒲、通,丁母憂,奪情留武昌。 提督博勒恭武棄嶽州,東槐請於巡撫常大淳,全調城外兵勇,亟發庫藏勵士氣,尚可嬰城固守。 巡撫吝賞,不能用。 城陷,東槐偕妻蕭氏對縊死之,其女投井死,恤世職,謚文直。 子四,均賜舉人。 同與此難者:湖北按察使曹楙堅,江蘇吳縣人。 豪於詩。 道光十二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主事,官科道時擒治妖道薛執中。 江蘇巡撫創議南漕改折,上疏力言其不便,事遂寢。 漢黃德道延志,武昌縣知縣何開泰。 延志,瓜爾佳氏,滿洲正紅旗人。 何開泰,字梅生,安徽鳳陽人。 道光三十年進士。 周玉衡,字器之,湖北荊門州人,本鍾祥王氏,依外祖周,遂從姓焉。 嘉慶十二年舉人,道光四年,大挑知縣,發江西。 署會昌、龍泉、大庾,除龍南,調贛縣。 又署寧都、新建,遷義寧知州。 湖北崇陽土匪滋事,以協防功擢知府。 二十五年,授南康,調贛州。 鹹豐元年,粵匪起,又以防守毗連粵境地方功進道員。 二年,授吉南贛寧道。 時廣東土匪竄始興,玉衡飭守備任士魁等協剿,殲擒甚夥。 三年,剿泰和竄匪失利,坐褫職留任。 以克複萬安、泰和、搜捕龍泉等處餘匪,援剿廣東南雄、韶州勞,復職。 五年,擢按察使,總理吉安軍務。 時粵匪由湘入贛,連陷郡邑。 玉衡子江寧布政司理問恩慶適奉差至,遂捐貲募勇,率恩慶領兵三千餘分路進剿。 先後復安福、分宜。 攻萬載,賊眾二萬拒官軍,玉衡身先士卒,奮勇鏖戰,恩慶繼之,斬馘無數。 克萬載,軍威大振。 賊由間道竄吉安,急率兵馳救,曆數十戰,斬馘數千。 賊圍城月餘,糧盡,死守,援不至。 地雷發,城陷,猶巷戰,手刃數賊,死之。 恩慶亦遇害。 玉衡起家牧令,長聽斷,勤緝捕,有循聲。 及身在戎行,與士卒同甘苦,故人思效命。 卒,年六十有六。 詔視布政使例賜恤,謚貞恪,賞世職,祠祀吉、南、贛三府。 子恩慶贈知州銜,賞世職,詔祀荊門。 穆宗禦極,追念殉難諸臣,各賜祭一罈,玉衡與焉。 玉衡第四子炎,知府。 剿匪泰和,陣亡,贈太仆寺卿,亦賞世職。 王本梧,字鳳棲,浙江鄞縣人。 道光六年,由拔貢朝考用七品小京官分兵部,進主事。 遷員外郎,充軍機章京,擢河南道監察禦史。 奏言:「各省州縣設常平倉,出陳易新,備民間水旱之用。 近年州縣乘出借名色,任意侵蝕,新舊交代,捏造冊籍。 非以無為有,即折銀代穀。 設遇荒歉,倉無顆粒。 本年江西、湖北被水,皇上恩膏立沛,共撥銀百數十萬,兩省州縣未聞有碾動倉穀賑濟之處。 若非州縣朦蔽轉報,掩飾虧空,何至臨事束手!請敕督撫將所屬倉儲若幹,盤查足額,有缺照數買補。 直隷、山東、河南等省,本年秋收豐稔,常平倉穀,正可及時採買。 民間村鄉有原立義倉者,地方官為倡捐,曉喻紳士,踴躍樂輸,不必官為辦理,致胥吏之擾。 」允行。 尋掌京畿道,疏陳水師營務廢弛,請飭海疆督撫留意人材,力加整頓,條列六事,曰:戰船宜堅固,戰具宜精良,將弁宜激勸,兵丁宜振作,海岸宜防守,商船宜護送。 帝納其言。 俸滿,截取知府。 鹹豐元年,授江西吉安府。 時吉安戒嚴,飭屬團練為備。 郴州陷,賊氛逼,籌防益力。 三年,賊竄撲南昌,本梧率兵馳援。 七月,泰和匪起,聞警折回。 偕贛南道周玉衡先後赴剿,行抵倉背嶺,賊直撲吉安。 本梧退保郡城,坐褫職留任。 賊攻城急,本梧激勵兵勇,登陴固守,相持五晝夜。 賊麕集城外,肆焚掠,本梧憤甚,身先士卒,出城迎擊。 斃賊百餘,俘十餘人。 守備嶽殿卿擁兵城內不援。 中賊計,兵潰,勢孤力竭,猶手刃數賊,死之。 贈道銜,賞世職,祠祀吉安。 陳宗元,字保之,江蘇吳江人。 道光十三年進士,吏部主事,歷郎中。 鹹豐二年,俸滿用知府。 三年,記名以道府用,授江西吉安府。 吉安當往來之沖,先嘗被陷,宗元至,疆吏以西南保障委之。 五年九月,粵匪陷永新、安福,圖犯吉安,宗元力籌堵剿。 會按察使周玉衡率兵至,遂同克複二縣,賊竄逸。 十一月,賊自袁州、臨江回竄,別隊更自泰和來犯,號稱五六萬。 城中練勇及玉衡所部僅千人,紳民大懼,宗元慰勉之,分兵守要隘。 越六日,賊至,撲城。 宗元燃砲轟之,賊少卻,知無外援,築長圍,日夜攻撲。 宗元語玉衡及諸僚佐曰:「事急矣!非戰無以為守。 」會夜風雨大作,開城出擊,毀賊營數座,殺千人,奪旗幟無算。 賊恨之,攻益力,屢用梯衝、地道,俱不得逞。 相持半月,城中糧且盡,宗元周巡慰勞,勉以大義,婦孺感憤有泣者。 十二月,宗元出與賊戰,身被數創,血至足,屹不為動。 城有缺口,宗元督勇填垛,行少疾,失足,自雉堞顛,折左股。 蹩躠覆上,若無所苦。 遣使間道赴省告急,先後十八次,並繪援兵繞道地圖,卒不應。 六年正月,逆首石達開遣糾內應之賊,宗元屏左右,面與約,縱之。 翌日,賊果偪東門,而宗元命發空槍,賊遂放膽,蟻附城下。 宗元突鳴鼓角,槍彈矢石並下,賊不及退,死四五千人。 第37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下》
第37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