懋竑性恬淡,少嘗謂友人曰:「老屋三間,破書萬卷,平生志原足矣。 」歸里後,杜門著書。 校定硃子年譜,大旨在辨為學次序,以攻姚江之說。 又所著白田雜著八卷,於硃子文集、語類考訂尤詳。 謂易本義前九圖、筮儀皆後人依託,非硃子所作,其略雲:「硃子於易,有本義,有啟蒙,與門人講論甚詳,而此九圖曾無一語及之。 九圖之不合本義、啟蒙者多矣,門人何以絶不致疑也?本義之敘畫卦雲:‘自下而上,再倍而三,以成八卦。 八卦之上,各加八卦,以成六十四卦。 ’初不參邵子說。 至啟蒙,則一本邵子。 而邵子所傳,止有先天方圓圖。 其伏羲八卦圖、文王八卦圖,則以經世演易圖推而得之。 同州王氏、漢上硃氏易,皆有此二圖,啟蒙因之。 至硃子所自作橫圖六,則注大傳及邵子語於下,而不敢題曰伏羲六十四卦圖,其慎如此。 今直雲伏羲八卦次序圖、伏羲八卦方點陣圖、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伏羲六十四卦方點陣圖,是孰受而孰傳之耶?乃雲伏羲四圖,其說皆出邵氏,邵氏止有先天一圖,其八卦圖後來所推,六橫圖硃子所作。 以為皆出邵氏,是誣邵氏也。 」又雲:「邵氏得之李之才,李之才得之穆修,穆修得之希夷先生,此明道敘康節學問源流如此。 漢上硃氏以先天圖屬之,已無所據。 乃今移之四圖,若希夷已有此四圖也,是並誣希夷也。 文王八卦,說卦明言之。 本義以為未詳,啟蒙別為之說,而不以入於本義。 至於‘乾,天也,故稱乎父’一節,本義以為揲蓍以求爻,啟蒙以為‘乾求於坤,坤求於乾’與‘乾為首’兩節,皆文王觀於已成之卦,而推其未明之象,與本義不同。 今乃以為文王八卦次序圖,又孰受而孰傳之耶?卦變圖啟蒙詳之,蓋一卦可變為六十四卦,彖傳卦變,偶舉十九卦以說爾。 今圖、卦皆不合,其非硃子之書明矣。 」其說為宋、元儒者所未發。 又考證諸史,謂:「孟子七篇,所言齊王皆湣王,非宣王。 孟子去齊,當在湣王十三四年。 下距湣王之歿,更二十五六年,孟子必不及見。 公孫醜兩篇,稱王不稱謚,乃其元本,而梁惠王兩篇稱宣王,為後人所增。 通鑒上增威王十年,下減湣王十年,蓋遷就伐燕之歲也。 」可謂實事求是矣。 同邑與懋竑學硃子學者,有硃澤澐、喬僅。 澤澐,字湘陶。 少勤學,得程氏讀書分年日程,尋序誦習。 更學天文於泰州陳厚耀,能得其意,久之,有志於聖人之道。 念硃子之學,實繼周、程,紹顏、孟,以上溯孔子。 有謂硃子為道問學,陸、王為尊德性者,復取硃子文集、語類讀之,一字一句,無不精心研窮,反身體認,質之懋竑,懋竑屢答之。 深信硃子居敬、窮理之學,為孔子以來相傳的緒,窮即窮其所存之心,存即存其所窮之理,止是一事,喟然嘆曰:「尊德性者,莫如硃子,道問學者,亦莫如硃子矣。 」 雍正六年,詔大臣各舉所知。 直隷總督劉師恕欲薦於朝,使其弟造廬請,弗應。 晚年得髀疾,然猶五更起,盥沐,觀書至夜分不倦。 誡其子光進曰:「聖賢工夫,正於困苦時驗之。 」疾甚,謂門人喬僅曰:「死生平常事,時至則行,無所戀也。 」吟邵雍詩,怡然而逝,年六十有七。 所著止泉文集八卷,硃子聖賢考略十捲。 僅,字星渚。 少有氣節。 水決子嬰堤,眾走避,僅倡議捍塞,十日堤成。 從澤澐受學,恪遵硃子教人讀書次第。 取硃子書切己體察,有疑輒質澤澐,時年五十矣。 澤澐稱之曰:「從吾遊者眾矣,惟喬君剛甚。 」因舉或問過時後學、語類訓石洪慶語告之,僅益奮。 乾隆元年,舉孝廉方正,辭不就。 與懋竑書,論學問之道凡再三。 自謂向道晚,須用己百之功。 聞弟卒江陵任,即日冒雪行數千里扶櫬歸。 有潘某貸金不能償,以券與之。 疾革,曰:「吾自頂至踵,無一處不痛。 惟此心凝然不亂耳!」命沐浴正衣冠而逝,年六十五。 著日省錄、訓子要言、困學堂遺稿,湯金釗序而行之。 謂其「學術剛健篤實,發為輝光,粹然有德之言」。 李夢箕,字季豹,連城人。 年十五而孤。 精進學業,崇向硃子,以孝友著稱。 其教人輒言為善最樂,人易而忽之。 夢箕曰:「為之難,汝為之否乎?」人問之曰:「其樂何如?」曰:「不愧不怍,」「孰與孔、顏之樂?」曰:「熟之而已矣!」事兄如嚴父,撫猶子如子。 每語諸子以氣質之偏,使知變化。 疾亟,謂所親曰:「吾生平竭力檢身,將毋有不及省者?第言之,得聞過而終,亦雲幸矣。 」卒,年八十一。 子圖南,字開士。 康熙六十一年舉人。 能世其學。 初工詩古文,既而嘆曰:「吾學自有身心性命所宜急者,可以虛名騖乎?」於是究心濂、洛、關、閩書,以反躬切己為務。 居連峰、點石諸山中者久之。 嘗曰:「學者唯利名之念為害最大。 越此庶可與共學。 」與蔡世遠講明修身窮理之要,世遠重之。 雍正九年,吏部檄天下舉人需次縣令者先赴京學習政事,圖南至,觀政戶部。 以母病亟歸,歸先母卒,年五十七。 雷鋐謂:「學聖人必自狷者始,圖南庶足當之。 」時邑人張鵬翼、童能靈皆以學行稱。 鵬翼,字蜚子。 歲貢生。 八歲嗜學,十餘歲通諸經。 塾師教以作文取科第,心疑之。 熟讀四書大全,忽悟曰:「心當在身內,身當在心內。 」遂不仕。 連城處萬山中,無師。 鵬翼年已四十,始見近思錄及硃子全書。 更十年,始見薛文清讀書錄。 嘗曰:「考亭易簀之時,乃我下帷之始。 」蓋俛焉日有孳孳,不知其老且耄也。 所居鄉曰新泉,男女往來二橋,道不拾遺。 巿中交易,先讓外客,皆服鵬翼教也。 著有讀經說略、理學入門、孝子傳、歷代將相諫臣三譜、二十二史案、芝壇日讀小記。 能靈,字龍儔。 貢生。 好學,守程、硃家法,不失尺寸。 乾隆元年,舉博學鴻詞。 累舉優行,皆以母老辭。 年九十,兄弟白首同居。 居喪以禮,化及鄉人。 能靈嘗與雷鋐論易,主河圖以明象數之學。 其樂律古義,謂:「洛書為五音之本,河圖為洛書之源。 河圖圓而為氣,洛書方而為體。 五音者氣也,氣凝為體,體以聚氣,然後聲音出焉。 蔡氏律呂新書沿淮南子、漢書之說,誤以亥為黃鍾之實。 惟所約寸分釐絲忽之法,其數合於史記律書,因取其說為之推究源委以成書。 」他著中天河洛五倫說、硃子為學考、理學疑問。 連城理學,始自宋之邱起潛、明之童東皋,而能靈、鵬翼繼之。 力敦倫紀,嚴辨硃、陸異同。 張伯行撫閩時,建文溪書院,祀起潛、東皋。 後增建五賢書院,中祀宋五子,而以能靈、鵬翼配焉。 胡方,字大靈,新會人。 歲貢生。 方敦崇實行,處道學風氣之末,獨守堅確。 總督吳興祚聞其名,使招之,方走匿,不能得也。 事父母,色養靡不周,而心常如不及。 遇有病,憂形於色,藥必嘗而後進。 夜必衣冠侍,未嘗就寢。 及居喪,藉草宿柩旁,三年不入內。 先人田廬,悉以與弟,授徒自給。 族★L5不能自存者,竭力資之。 有達官賫重金乞其文為壽,不應;吏懾之,不應;家人告以絶糧,不應。 鄉曲子弟偶蹈不韙,有原就鞭撲,不原聞其事於方者。 裡中語曰:「可被他人笞,勿使胡君知。 他人笞猶可,胡君愧煞我。 」其從學者,仕與未仕,白首猶懍懍奉其教。 雖困甚,終不入公庭。 聞聲向慕,以得見為喜,曰:「教我矣!」有以廕得官,則大慚曰:「吾未能信,得無辱我夫子。 」方告之曰:「為官能不愛錢,致力於官守,有何不可?」其人卒不負其言。 第30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下》
第30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