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擢山西澤州知州。 歲祲,發常平倉以貸民,剋期輸還無爽。 又減耗羨,革陋規,省徭役,平物價,民情大悅。 國瓏嘗以論事忤太原知府某,某嗾人誣揭之,坐罷任。 州民鳴鐘鼓罷市,欲詣闕。 既而得白,留原任。 時平陽民變,巡撫檄國瓏以兵往,國瓏曰:「是速之亂也。 」單騎馳赴,民皆額手曰:「佟公至,吾屬無慮矣!」乃安堵受撫。 五十九年,以疾乞免。 後以所屬高平令虧帑被逮,責償萬金,民感其惠,捐金投州庫代償其半雲。 陸師,字麟度,浙江歸安人。 少負文名。 康熙四十年進士,授河南新安知縣。 修學校,集諸生治經,童子能應試者免其徭,民興於學。 響馬賊季國玉為患久,捕誅之。 巡鹽使者下縣,取鹽犯四十人。 師曰:「律以人鹽並獲始為犯,今勘犯止二人,何濫為?」父憂歸,在途,有六七騎挾弓矢,驅牛車,載婦女三十餘人,言歸德饑民,某將軍買以歸者也。 師叱止之,令官還婦女於其家,白將軍收其騎卒。 或謂已去官胡忤將軍,師曰:「知縣一日未出境,忍以饑民婦女媚將軍耶?」 服闋,補江蘇儀徵。 有盜引良民為黨,師親馳往捕,見壞器滿地,言有暴客食此不償值,因而鬥毀。 詰其人,狀與盜肖,事得白。 春徵,勸富戶先輸,秋則減其耗,令自封投櫃。 故事,驛夫臨時取給鋪戶,倉猝滋擾。 一切禁革,但令戶日賦一錢歸驛,商賈以安。 揚州五縣饑,大吏令縣各以五千金糴穀備賑,具舟車往,則虛而歸。 師察知府意欲縣官借補所虧也,力爭,於是五縣皆得穀以賑。 卻鹽商例餽,固請,乃籍其入以修學宮,具祭器樂舞,浚泮池,植桃李其上。 修宋文天祥祠,又以其餘建倉廒,潔治囹圄。 質庫書票,故有月無日,勿論久近,皆取一月息。 師辭其歲餽,令視他縣月讓五日。 舊有豬稅,下令蠲除之。 課最,行取擢吏部主事,升員外郎。 掌選,有要人求官,力持不可。 督山東礦務,條上開採無益,罷其役。 還,擢禦史,巡河、讞獄皆稱職。 康熙六十一年,河督陳鵬年疏請以師為山東兗沂曹道,未到官,卒。 祀名宦祠。 龔鑒,字明水,浙江錢塘人。 早與同郡杭世駿齊名。 雍正初,以拔貢就選籍,授江蘇甘泉知縣。 縣新以江都析置,故脂膏之地,鑒恥為俗吏,一以子惠黎元、振興文教為己任。 故某侍郎子與有舊,入謁,有所囑,拒之。 有同城官為大吏所昵,令伺察屬吏者,有挾而請,又拒之;巨室延飲,又拒之。 於是大江南北盛傳甘泉令不近人情,鑒益自刻苦,無一長物。 縣境邵伯埭受高、寶諸湖之水,地卑下。 鑒謂當於農隙運土築高埂沿堤為防,以徐議溝洫。 堤上即植桑,興蠶事。 其西境地高,浹旬不雨即龜坼,宜每一里為水塘以蓄之。 如是則高下之田俱無患。 大吏韙之,然不能行。 邵伯埭下有芒稻河,設閘泄水尤要。 值大水泛溢,鑒冒雨至,呼閘官泄之。 閘官以鹽漕為言,不可。 會總河嵇曾筠視河至,鑒直陳,厲聲訶閘官,曾筠即令啟閘。 又用鑒言,定鹽漕船過湖需水不過六尺,過即啟閘,無得藉口蓄水,為民田患。 每歲晏,江都之鰥寡孤獨多入甘泉部中。 西湖聖因寺僧明慧者,恃前在內廷法會恩寵,幹求遍於江、浙。 一日以書幣關白,鑒杖其使而遣之。 事流傳,上聞。 世宗召明慧還京,錮不許出。 當是時,甘泉令聲聞天下。 在任六年,以父憂去官,貧,至無以葬。 河南巡撫尹會一故為揚州守,雅與鑒善,招之,欲使主大梁書院,以修脯助葬。 遂卒於河南。 鑒湛深經術,能摘先儒之誤,顧書多未成。 所成者毛詩疏說,闡明李光地之說為多。 列傳二百六十四 循吏二 陳 • 榮 芮復傳 蔣林 閻堯熙 王時翔 藍鼎元 葉新 施昭庭 陳慶門 周人龍 童華 黃世發 李渭 謝仲 • 李大本 牛運震 張甄陶 邵大業 周克開 鄭基 康基淵 言如泗 周際華 汪輝祖 茹敦和 硃休度 劉大紳 吳煥彩 紀大奎 邵希曾 陳德榮,字廷彥,直隷安州人。 康熙五十一年進士,授湖北枝江知縣。 修百里洲堤,除轉餉雜派。 雍正三年,遷貴州黔西知州,父憂歸。 服闋,署威寧府。 未幾,威寧改州,補大定知府。 烏蒙土司叛,東川、鎮雄附之,德榮赴威寧防守。 城陴頽圮,倉猝聚米桶,實土石,比次甃築,墉堞屹然。 賊焚牛衛鎮,去城三十里,德榮日夜備戰,賊不敢逼。 總兵哈元生援至,賊敗走。 尋以母憂去官。 服闋,授江西廣饒九南道。 九江、大孤兩關錮弊盡革之。 乾隆元年,經略張廣泗疏薦,擢貴州按察使。 時群苗交煽,軍事方殷,古州姑盧硃洪文諸叛案,德榮治鞫,詳慎重輕,鹹稱其情,眾心始安。 及苗疆漸定,駐師與屯將吏多以刻急見能。 二年,貴陽大火,德榮謁經略曰:「天意如此,當竭誠修省,苗亦人類,曷可盡殺?」廣泗感動,戒將吏如德榮言。 四年,署布政使,疏言:「黔地山多水足,可以疏土成田。 小民難於工本,不能變瘠為腴。 山荒尤多,流民思墾,輒見撓阻。 桑條肥沃,亦不知蠶繅之法。 自非牧民者經營而勸率之,利不可得而興也。 今就鄰省僱募種棉、織布、飼蠶、紡績之人,擇地試種,設局教習,轉相倣傚,可以有成。 應責各道因地制宜,隨時設教。 一年必有規模,三年漸期成效。 」詔允行。 乃給工本,築壩堰,引山泉,治水田,導以蓄泄之法。 官署自育蠶,於省城大興寺繅絲織作,使民知其利。 六年,疏陳課民樹杉,得六萬株。 七年,貴築、貴陽、開州、威寧、餘慶、施秉諸州、縣報墾田至三萬六千畝。 開野蠶山場百餘所,比戶機杼相聞。 德榮據以入告,數被溫旨嘉獎。 又大修城郭、壇廟、學舍。 廣置棲流所,收行旅之病者。 益囚糧。 冬寒,恤老疾嫠孤之無衣者。 親課諸生,勖以為己之學。 設義學二十四於苗疆,風氣丕變。 十一年,遷安徽布政使,賑鳳、潁水災,流移獲安。 十二年,卒於官。 德榮在貴州興蠶桑,為百世之利。 時遵義知府陳玉畐,山東歷城人,到郡見多檞樹,土人取為薪炭。 玉畐曰:「此青萊樹也,吾得以富吾民矣。 」乃購歷城山蠶種,兼以蠶師來,試育五年,而蠶大熟,獲繭八百萬,自是遵綢之名大著。 正安州吏目徐階平,亦自浙江購繭種,仿玉畐行之正安,亦大食其利。 遵義鄭珍著樗繭譜,以傳玉畐遺法。 芮復傳,字衣亭,順天寶坻人,原籍江蘇溧陽。 康熙四十八年進士,授浙江錢塘知縣。 悉除諸無名錢,曰:「官足給饔飧而已。 」有金三者,交通上官署,為奸利,立逮杖斃之,一時大快。 五十八年,大旱,復傳勘實上狀,上官欲寢之,固爭曰:「律有捏災、匿災並當劾,某今日請受捏災罪。 」時同城仁和民千人,跣走圍署,曰:「錢塘為民父母,仁和獨不父母我耶?」上官感動,竟以災聞。 開倉行賑,復傳設粥廠二十有七。 微行覘視,治胥吏之侵擾者,帑不費而賑溥。 駐防營卒馳躪民田,便宜懲治,輒縛而鞭之。 治績上聞,世宗特召引見,擢溫州知府。 故事,貢柑,歲期至。 織造封園,民以為累。 復傳第取足供貢,不使擾民。 府境私鹽充斥,設三團,集灶戶,平其直,私販息,官鹽不督自行。 天台山東南有山曰玉環,在海中,總督李衛欲開田設治,檄復傳往勘,以徒費無益,陳請罷之。 衛怒,檄他吏往,意必行。 時山中田僅二萬畝,乃割天台、樂清兩縣民田隷玉環,經費不足,則捐通省官俸,又加關津一切雜稅以給之。 弛山禁,漁者往來並稅,曰塗稅。 既而漁者不入,山者度關納稅,亦徵其塗稅。 復傳爭曰「是重稅也」,是牘凡七上。 衛益怒,以為阻撓玉環墾田事,蜚語頗聞。 劉統勛奉使視海塘,過溫州,語之曰:「君與李宮保,兩雄不相下,不移不屈,君之謂乎?」 尋擢溫處道。 會銅商積弊敗露,復傳持法,又揭劾知府尹士份不職,士份反誣以阻商誤銅,大吏故嫉之,遂並劾復傳。 解任,總督趙弘恩質訊,坐失察關吏舞弊奪職。 會高宗登極,詔仍留浙江辦銅,事竣,例得復官,以親喪歸,遂不出。 家居三十餘年,卒,年九十有四。 第28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下》
第28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