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沐,字仲誠,河南上蔡人。 順治十五年進士。 康熙元年,授直隷內黃知縣。 縣苦賦役不均,沐令田主自首,不丈而清。 嚴行十家牌法,奸宄斂跡。 大旱,自八月不雨至明年九月,民饑甚。 沐力籌賑,捐貲為倡,勸富民貸粟,官為書其數,俟秋穫取償,人爭應之,民免轉徙。 沐為政務德化,令民各書「為善最樂」四字於門以自警。 著六諭敷言,俾人各誦習,反覆譬喻,雖婦孺聞之,莫不欣欣鄉善。 五年,坐事免。 十八年,以左都禦史魏象樞薦,起授四川資陽縣,途出內黃,民遮道慰問,日行僅數里。 既抵任,值吳三桂據瀘州,相去數百里,羽檄如織。 城中人戶不滿二百,沐入山招撫,量為調發,供夫驛不缺。 滇事平,以老乞休。 沐自幼勵志為聖賢,初官內黃,講學明倫堂,請業恆數百人。 湯斌過境,與語大悅,遺書孫奇逢,稱其任道甚勇,求道甚切。 沐因以禮幣迎奇逢至內黃講學,俾多士有所宗仰。 及在資陽,供億軍興之暇,猶進諸生誨導不倦。 退休後,主講汴中,兩河之士翕然歸之,多所成就。 年八十三,卒。 沐之自內黃罷歸也,值登封令張塤興書院,偕耿介同講學,為文紀其事,一時稱盛。 塤字牖如,江蘇長洲人。 以官學教習議敘知縣。 康熙十七年,授登封縣,單騎之任。 途中與登封吏同宿逆旅,吏不知也。 至縣三日,拜嶽,誓不取一錢,不枉一人。 衙前樹巨石鎸曰「永除私派」。 設櫃,民自封投,無羨折。 招集流亡,督之耕種,相其土宜,課植木棉及諸果實。 大修學宮,復嵩陽書院,宋四大書院之一也,延耿介為之師。 導諸生以程、硃之學。 自縣治達郊鄙,立學舍二十一所。 課童子,以時巡閲,正句讀,導之以揖讓進退之禮。 間策蹇驢歷諸郊問所苦,有小爭訟,輒於阡陌間決之。 西境有呂店者,俗好訟。 塤察里長張文約賢,舉為鄉約,俾行化導,澆風一變。 里長申爾瑞負課且受杖,路拾人輸稅金,返之,寧受責,不利人財,塤義之,旌其門。 鄉民高鵬舉死,妻孟年少,舅欲強嫁之,孟哭夫墓將自縊,塤適微行,問其故,給以銀米勸還家而免其徭,歲時存問,俾終其節。 縣故多胥役,時獄訟日尟,奸偽無所容,諸胥多自引去。 其更番執事者,退則操耒耜為農,以在官無所得錢也。 開萼嶺二百里,復古轘轅路。 建古賢令祠,修鄢公墓,崇禎末為令守城抗賊死者也。 在官五年,民知向方,生聚日盛,大書「官清民樂」於門。 耿介嘗嘆曰:「年來嵩、洛間,別一世界矣!」二十二年,以卓異薦,擢廣西南寧通判。 去之日,民遮道哭,立祠於四鄉,肖像祀焉,榜曰「天下清官第一」。 至南寧,未幾,乞歸。 母喪,服除,赴京師,卒。 陳汝鹹,字華學,浙江鄞縣人。 少隨父錫嘏講學證人社,黃宗羲曰:「此程門之楊迪,硃門之蔡沈也。 」康熙三十年,會試第一,成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福建漳浦知縣。 民好訟,嚴懲訟師,無敢欺者。 縣中賦役故責戶長主辦,版籍混淆,吏緣為奸。 汝鹹躬自編審人丁,各歸現籍。 糧戶自封投納,用滾單法輪催,以三百戶為一保,第其人口多寡供役。 五年一編丁,而役法平。 吏胥以不便撓之,大吏搖惑,汝鹹毅然不回,奸人無所施技。 民樂輸將,賦無逋負。 俗輕生,多因細故服斷腸草死,挾以圖財,力懲其弊,令當刑者掘草根贖罪。 禁舁神療病,曉示方證,自製藥以濟貧者。 毀學宮伽藍祠,葺故儒陳真晟、周瑛、高登諸人所著書表章之。 歸誠書院,乃黃道周講學地,為僧據,逐而新之。 無為教者,男女群聚茹蔬禮佛,籍其居為育嬰堂。 西洋天主教要大吏將於漳浦開堂,卻止之。 修文廟,造祭器,時會邑中士紳於明倫堂講經史性理諸書。 設義學,延諸生有學行者為之師。 修硃子祠。 教養兼施,風俗為之一變。 會大水驟漲,幾及城堞,輿錢登城,多為木筏,渡一人與錢三十,人皆以錢助拯,活者數千。 多方撫卹,雖災不害。 土寇伏七里洞,將入海,發兵擊之,走山中。 密招賊黨,誘擒其渠曾睦等,餘黨悉散。 又擒海盜徐容,盡得賊中委曲,赦其罪,責以招撫。 諸盜歸誠,海氛遂清。 汝鹹任漳浦凡十有八年,大吏因南靖多盜,調使治之,縣民請留不得,扌冓生祠曰月湖書院,歲時祀之。 汝鹹至南靖,諸盜自首就撫,開示威信,頌聲大作。 四十八年,內遷刑部主事,擢禦史。 疏言:「商船出海,掛號無益,徒以滋累。 」又言:「海賊入內地,必返其家。 下海劫掠,責之巡哨官;未下海之蹤跡,責之本籍縣令;當力行各澳保甲。 」會海盜陳尚義乞降,汝鹹自請往撫。 聖祖命郎中雅奇偕汝鹹所薦阮蔡生往,尚義率其黨百餘人果就撫,擢通政使參議。 五十二年,奉使祭炎帝神農、帝舜陵,並頒賚駐防兵。 遍歷苗疆,審度形勢撫馭之策。 歷鴻臚寺少卿、大理寺少卿。 五十三年,命赴甘肅賑荒,徒步窮鄉,感疫,卒於固原。 漳浦士民聞之,奔哭於月湖書院,醵金置田,歲祀不絶。 著有兼山堂遺稿、漳浦政略諸書。 繆燧,字雯曜,江蘇江陰人。 貢生,入貲為知縣。 康熙十七年,授山東沂水縣。 時山左饑,朝使發賑,將購米濟南。 燧以路遠往返需日,且運費多,不便。 請以銀給民自買,當事以違旨勿聽。 燧力爭以因地制宜之義,代草疏奏請,得允。 既而帑金不足,傾囊以濟之。 洊饑之後,民多流亡,出私錢為償逋欠,購牛種,招徠復業。 因捕劇盜已獲復逸,被議歸。 尋復官。 三十四年,授浙江定海縣,故舟山也,設治未久,百度草創。 海水不宜穀,築塘岸以禦鹹蓄淡,修復塘碶百餘所,田日增闢。 繕城濬濠,葺學宮,建祠廟,役繁而不擾。 地瘠民貧,完賦不能以時,逾限者先為墊解,秋後輸還。 舊有塗稅,出自漁戶網捕之地,後漁塗被占,苦賠累,為請罷之。 地故產鹽,無灶戶,鹽運使屢檄設廠砌盤,官為收賣。 燧持不可,請仿江南崇明縣計丁銷引,歲完鹽稅銀四十二兩有奇,著為例。 學額多為外籍竄冒,援宣平縣例,半為土著,半令他縣人認墾入籍以充賦。 又以土著不能副額,擴建義學,增廩額以鼓舞之,文教興焉。 民間日用所需,多航海市諸郡城,關胥苛索,請永禁,立石海關。 海嶼為盜藪,隨監司歷勘,凡羊巷、下八、盡山、花腦、玉環、半邊、牛韭諸島,權度要害措置之,盜風頓戢。 同歸域者,海上死事諸人瘞骨處,捐貲修葺,建成仁祠,以勸忠義。 歷權慈谿、鎮海、鄞縣及寧波府事,皆有惠政。 擢杭州府同知,未任。 五十六年,卒於定海。 士民援唐王漁、宋趙師旦故事,留葬衣冠,奉祀於義學,名之曰蓉浦書院,蓉浦,燧自號也。 遺愛久而不湮,光緒中復請祀名宦祠。 燧任定海前後二十二年,賜四品頂戴,賜禦書。 後雖擢官,迄未離任。 時朝廷重守令,循良多久於其職。 陳汝鹹治漳浦十有八年,陳時臨治汝陽亦二十年。 一邑利病,無所不知,視如家事,故吏治蒸蒸日上雲。 時臨,字二鹹,浙江鄞縣人。 少從陳錫嘏學,得聞證人書院之教。 家貧,遊京師。 三籓之變,從軍敘功,授湖南城步知縣。 父憂歸,廬墓三年。 康熙三十年,起授河南汝陽縣,兵亂之後,風俗大壞,民不知喪禮。 時臨為斟酌古今所可通行者,衰絰聚飲之風以息。 楊埠有支河,久淤,濬復其舊,民獲灌溉之利。 河南諸縣多食蘆鹽,獨汝寧一郡食淮鹽,蘆商欲並之,時臨謂:「蘆鹽計口而授,不問其所需之多寡,以成額給之,是厲民也。 吾不能為河南盡革其害,反徇商人意以害境內乎?」力爭得止。 巡撫徐潮亟稱之,於是前後諸大吏皆以為循吏當令久任,數報最,數留之。 時臨亦與民相安於無事。 後擢兵部主事,宦橐蕭寥,臨行,百姓扶老載弱相送數十里。 踰年,以病乞歸,卒。 第28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下》
第28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