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三月,兆綸按試廣信,賊陷吉安、撫州,進據安仁,兆綸上疏請援,並以練勇千守貴溪。 賊竄德興,陷建昌,廣信勢益孤,兆綸督諸生集鄉團,與廣信知府沈葆楨、上饒知縣楊升籌防禦。 遣上饒諸生郭守謙率鄉勇三百夜襲金谿,諸生曾守誠奮勇先入城,賊不虞兵至,奪西南門逸,克其城。 乘勝會攻建昌,而饒州又陷,官軍敗績,廣信益危。 兆綸與國籓等合疏請截留閩兵一千六百專攻建昌,分檄守謙與在籍道員石景芬防剿。 六月,國籓遣都司畢金科復饒州,兆綸飭景芬、守謙等馳攻撫州。 會賊連陷廣昌、南豐、新城、瀘溪四縣,八月,守謙軍撫州張家橋,三接皆捷,窮追遇伏,力戰死。 時兆綸方赴鉛山,道梗,咨衢州鎮總兵饒廷選乞援。 廷選率兵二千一百至,兆綸冒雨穿敵壘,復入廣信,共謀守禦,寇屢攻不下。 凡七戰,捕斬其渠六,斬六千餘級。 廷選與遊擊穆隆阿、都司賴高翔等又屢擊破之。 賊走玉山,廣信始解嚴。 兆綸防守危城,盡出俸銀餉軍,貧困至不能自給,尋以病告歸。 七年,病痊,仍直南書房,署工部侍郎。 八年,授戶部侍郎,調倉場侍郎。 時軍事方急,兆綸疏請責成督撫辦賊,略曰:「今於督撫外另設統兵大員,其本省督撫雖有會剿之名,其實專為籌餉之事。 統兵者往往以呼應不靈,餉糈不給,漸至遷延;而督撫又往往以事權不一,供億不貲,各生意見。 及至城池失守,統兵者無地方之責,或邀寬大之恩,而並未帶兵之督撫,轉受其咎。 名實不符,事多掣肘,賊氛之熾,職此之由。 臣惟督撫大吏,類皆朝廷簡拔之人,設其人未盡知兵,不妨擇統兵大員,畀以督撫之任,使之各清各省,而責其成功。 方今川、黔、閩、廣,並未另派統兵大員,而本境漸就肅清。 湖南北之專任督撫討賊者,轉有餘力助剿鄰境。 至於江蘇一省,統兵者不一而足,而潰敗糜爛至今。 平心而論,統兵大員中,豈乏公忠體國之臣?所以然者,抑其所處之地不同,用情亦異,此其故不可不深長思也。 清、淮一帶,實為南北要衝,漕運總督不兼管地方,宜此時權設江北巡撫,抑或將漕運總督權改斯缺,所有江北各路軍務,悉歸統制,庶可控扼江、淮,聲援汝、潁。 不惟江南群逆絶其覬覦之心,即豫東會、撚各匪出沒之區,亦可斷其一臂矣。 」疏上,不報。 九年,英吉利兵北犯,疏請以戰為和。 十年,英兵掠豐益倉,兆綸疏自劾,上寬之。 又疏言:「軍興以來,各省兵不足,因招募鄉勇。 比來兵日少,勇日增,不可不預為之計。 此後勇丁如有技藝精嫺,戰陣得力者,請令統兵督撫大臣,即於存營缺額挑選充補。 軍事既定,原歸農者遣散,原效力者分隷各標,序補額兵。 」上韙之。 兆綸以交河糧商囤積穀秕,遣勇目捕治,糧商訴勇目索詐,辭連兆綸,事上聞,命刑部逮問。 同治元年,京察休致。 二年,諭責兆綸在任用人不當,奪職銜。 兆綸感知遇,遇事敢言,以是多齟 。 罷官歸,讓產諸弟,主問津書院,以修脯自給。 六年,卒。 雷以諴,字鶴皋,湖北鹹寧人。 道光三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洊升郎中。 遷禦史、給事中,擢內閣侍讀學士,三遷奉天府府丞。 鹹豐元年,應詔陳言,請任賢能,覈名實。 二年,復授太常寺少卿,屢上疏陳軍事。 三年,遷左副都禦史,命會同河道總督楊以增巡視黃河口岸,迭疏請撫卹茌平、東平、東阿、汶上饑民,撤山東防河兵,省各渡口冗費,皆報可。 粵匪陷揚州,以諴自請討賊,募勇屯萬福橋,扼揚州東南。 賊窺裡下河,以諴屢擊走之,通、泰十餘城賴以保全。 授刑部侍郎,幫辦軍務。 與琦善、陳金綬會攻揚州,以諴分兵駐守要隘,焚浦口賊舟。 屢會諸軍擊賊,而揚州久攻不能下,諸將以總兵瞿騰龍最勇敢足恃,詔命援安徽。 以諴疏言:「臨陣易將,兵家所忌。 」琦善亦以為言,乃留勿遣。 其冬,賊陷儀徵,偪運河西岸,官軍屢擊走之。 以諴與浙閩總督慧成合駐軍灣頭六徬,未幾,賊援至,鄉勇潰散,琦善奏劾,奪官留軍自效。 嗣琦善請移灣頭大營,以諴與慧成力爭,琦善復劾以諴諱飾。 上責琦善諉過,飭以諴仍守灣頭及萬福橋諸隘。 賊既自揚州退瓜洲,時來攻,以諴與陳金綬合擊敗之,加三品頂戴。 尋授江蘇布政使,屢督砲船渡江會剿,攻北固山,破其土城,乘勝逐至金山,敗之。 六年,托明阿兵潰瓜洲,揚州復陷,詔責以諴等擁兵不援。 又疏辨冒功,為德興阿所劾,褫職戍新疆。 以諴在戍所,呈請將軍紮拉芬代奏,言江北軍事。 尋赦還,賜四品頂戴,授陝西按察使。 遷布政使,入為光祿寺卿。 同治元年,京察,休致。 光緒五年,以重宴鹿鳴還原銜。 八年,又以重宴恩榮,加頭品頂戴。 十年,卒,年七十九。 以諴在江北,用幕客錢江策,創收釐捐。 錢江者,浙江長興諸生,嘗以策幹揚威將軍奕經,不能用。 林則徐戍伊犁,從之出關,以是知名。 謁以諴於邵伯,留佐幕,餉絀,江獻策,遣官吏分駐水陸要衝,設局卡,行商經過,視貨值高下定稅率,千取其一,名曰「釐捐」,亦並徵坐賈,歲得錢數千萬緡。 江與同幕五人赴下河督勸,不從者脅以兵,民間目為「五虎」。 江自以為功,累保獎至道員,氣矜益盛,以諴不能堪。 會飲,江使酒罵坐,以諴執而殺之,以跋扈狂肆、謀不軌聞。 後各省皆仿其例以濟軍需,為歲入大宗焉。 陶樑,字鳧薌,江蘇長洲人。 嘉慶十三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纂修皇清文穎。 十九年,林清之變,逆黨闌入禁城,樑方在館修書,其仆駱升聞警,匿樑於書櫥,自當戶立,賊刃之,仆,越日事定,樑出,救之甦。 仁宗迴鑾聞之,召樑問狀,曰:「義仆也!」賜之金。 二十一年,以知府發直隷,補永平,調正定。 道光四年,擢清河道,署按察使。 新城縣失過境餉鞘,歸罪外委白勤,逮訊,死於刑。 上遣尚書松筠、侍郎白鎔按治,察其枉,樑坐降四級,捐復知府,留直隷。 十二年,補大名知府。 十八年,遷湖北荊宜施道,萬城堤決,樑復坐降調,捐復。 二十二年,補湖南糧儲道,調湖北漢黃德道。 二十八年,遷甘肅按察使,調山西。 二十九年,遷江西布政使。 入覲,授太常寺卿。 文宗即位,樑疏言:「宣宗成皇帝天錫智勇,嘉慶十九年八月之變,當時但傳發槍斃賊,不知首逆林清姓名地址,亦由宮中訊得,立時遣捕,故渠魁不致遠颺,餘孽不致滋蔓。 請敕載入實錄,以揚聖武。 」上從之。 鹹豐二年,擢內閣學士。 四年,遷禮部侍郎。 六年,以病乞罷。 七年,卒,年八十六。 樑早有文名,曾從侍郎王昶助其纂述。 歷官所至,提倡風雅,賓接才俊,輯畿輔詩傳行世。 晚登朝右,時值軍興,耆舊凋落,其猶見乾、嘉文物之盛者,惟大學士祁藻與樑二人,為士林所歸仰雲。 吳存義,字和甫,江蘇泰興人。 道光十八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 二十二年,督雲南學政。 邊徼士風惇樸,存義力為提倡,文風改觀。 回民煽亂,存義按試永昌竟,出郭數里,城中火起,待學使去而始發也。 二十八年,丁母憂歸。 會江北大水洊饑,存義議賑,躬詣富室勸捐,多感其誠,出貲購米穀。 存義棹小舟散給饑民,全活甚眾。 服闋,直南書房,擢侍講。 鹹豐五年,典試雲南,復留督學政,士益親之。 回亂益棘,圍會城,城中兵閧,掠官署民居,獨未入學政廨,民間婦孺匿考院避難者千人。 存義在雲南久,習知民情,比覆命奏對,陳變亂始末甚詳。 累遷侍讀學士,署順天府丞。 十年,英法聯軍入京師,上幸熱河,京朝官多挈家出走,存義屬疾,語家人毋隨人妄動。 事定,敘城守勞,將入存義名,存義聞之,力疾起,署牘曰:「府丞吳存義抱病家居,幹掫詰奸皆無與。 今病未癒,不敢冒受賞。 」 未幾,擢太仆寺卿,遷通政使,署禮部侍郎。 存義以文廟從祀位次多舛,奏請審定,繪圖頒行。 又以諸儒增祀既繁,漸失世用其書、垂諸國冑之義,奏飭中外臣工不得濫請。 署刑部侍郎。 同治二年,署工部侍郎,迭署禮、戶二部。 出督浙江學政,軍事甫定,人士離散初歸,存義寬大拊循,歲考既周,秀良者始奮於學,乃導以經、史、小學,文風復興。 三年,調吏部,留學政任。 六年,任滿,以病乞歸。 七年,卒。 第14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下》
第14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