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昊見了,心下好生驚疑!即命將王嵩緩刑,暫禁監內,一面盤問剛浪陵。 剛浪陵忙將前情詳細言明,元昊將信將疑的,也將剛浪陵留在帳中,派人詐為剛浪陵之使,往見種世衡。 世衡早已料到是元昊所使,故意將錯就錯,格外優待,且與他約定剛浪陵和遇乞歸降之期。 來使回去,把情形報告元昊。 元昊不禁大怒,即召剛浪陵與所使之人對質,剛浪陵還要分辯,元昊已一劍將剛浪陵殺死,又將遇乞拘囚獄中。 種世衡聞得剛浪陵已死,遇乞被囚,笑道:「遇乞這廝,也留他不得,須要一併除去方好。 」遂又作了一篇祭文,說是剛浪陵兄弟有意歸降宋朝,不意遭了慘復深可痛惜!這篇祭文,說得甚慘惻,暗暗的投在夏境,有人拾了獻於元昊。 元昊又將遇乞斬首。 但是元昊也是個很有膽識的人物,種世衡用這反間之計,就是無謀下士也識得的。 元昊如何落入圈套,竟把自己的羽翼翦除了呢?只因遇乞之妻沒藏氏,生得明媚艷麗,風姿絶世,與元昊第五個妃子野利氏有姑嫂之誼,時常出入宮中。 元昊見了,詫為美人,很想引誘上手,與她通情,只忌着遇乞和剛浪陵,都是很有本領的人,又且手握重權,不敢妄動,正在沒有法想的當兒,卻巧碰着種世衡施了反間計,便將錯就錯,把剛浪陵兄弟二人殺了,遂將沒藏氏誘進宮去,威嚇利誘,成就了好事。 元昊即已如願,就把王嵩從獄中放出,以禮相待,令他作書於種世衡,願與宋朝通和。 世衡告知龐籍,遣李文貴往議和解。 元昊大喜!即令李文貴與王嵩,同至延州,賫書議和。 龐籍接了來書,飛報宋廷。 仁宗令龐籍覆書許和,但命他稍從恭順。 龐籍奉旨,乃遣李文貴賫書前去。 元昊令六宅使賀從勖,賫書同來,書中自稱男邦泥定國兀卒曩霄,上書父大宋皇帝,龐籍看了問道:「怎麼叫做泥定國兀卒曩霄?」賀從勖答道:「曩霄是吾主新改的名字,泥定國是立國的意思,兀卒是國主的稱呼。 」龐籍道:「這樣說來,爾主仍不肯臣事我朝,這書如何上聞呢?」賀從勖道:「即稱父子,也和君臣一般。 倘若天子不許,再作計較。 」龐籍道:「如此,爾須入闕自陳。 」賀從勖應聲願往,遂令人送賀從勖至京。 龐籍奏言元昊來,書體未正,應諭令稱臣,始可議和。 仁宗覽奏,即召賀從勖入諭道:「你主果願歸誠,應照漢文格式,稱臣立誓,不得說什麼泥定國,什麼兀卒。 」賀從勖叩首道:「天朝皇帝,既命稱臣,當歸國再議。 惟天朝仁恩廣被,每歲應賜予若干,使臣可以還報國主。 」仁宗道:「朕遣使與你同往定議便了。 」遂命邵良佐、張士元、張子奭、王正倫等四人,偕同賀從勖前往,與元昊酌議。 四人到了西夏,因元昊多索歲幣,未能議妥。 元昊反遣使臣如定聿譯為儒定裕舍、張延壽等,至汴再議。 當下議定,每年賜予絹十萬匹,茶三萬斤,夏主元昊稱臣立誓,永不渝盟。 夏使即力,元昊即上誓表。 仁宗亦賜詔答覆。 夏使去後,過了一年,又遣尚書員外郎張子奭,充冊禮使,冊元昊為夏國主;于歲賜之外,特賞對衣,黃金帶,銀鞅,勒馬,銀二萬兩,絹兩萬匹,茶三萬斤,從此契丹通和,西夏稱臣,西北兩鄙,總算一齊平靜。 仁宗十分快樂!除了每日在宮與妃嬪美人歌舞飲酒追歡取樂,一有空暇,還要作些詩詞歌曲,譜入樂中,命宮人們歌來侑酒。 從來說上有所好,下必應從。 仁宗既喜歌詞,自然就有那些文人學士,批風扶月,挖盡心思,作了許多詞曲,希圖迎合上意,好取富貴。 其時有個屯田員外郎柳永,初名三變,後來改名為永,表字耆卿,崇安人氏,景祐元年,進士登第,最擅填詞度曲,所譜之詞,音律諧婉,詞意妥貼,把承平氣象,形容曲盡,賞用《雨霖鈴》調,作秋別詞道: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意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千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這闋詞兒,做得清雅流麗,傳了出來,都下爭誦,皆稱他為曉風殘月柳屯田,流入禁中。 仁宗聞得,也深愛此詞,每逢宴飲,必令侍從歌唱,但傳旨說歌柳詞,眾人便知是要唱曉風殘月了。 那柳永文才雖好,卻是個希榮慕利之人,聞得仁宗深愛他的詞曲,時常歌唱,就想藉此梯進,只是沒有機會,惟有耐性守候。 卻巧那年秋季,太史奏稱老人星現,主國家承平,聖壽綿長。 仁宗聞奏大喜!又值中秋這天,天色晴朗,月明如晝,仁宗高興得很,便在宮內擺宴樂飲。 柳永本與內侍聯絡,遇有機會,便去偷偷的報告了柳永,叫他譜闋新詞,獻於仁宗,碰碰機緣。 柳永得了機會,好不歡喜!疾忙伸紙磨累,譜了《醉蓬萊》一闋,暗暗切着中秋晴霽,老人星現,國脈綿長的意思,令內侍獻於仁宗,其詞道: 漸亭臯葉下,隴首雲飛,素秋新霽。 華闋中天,鎖蔥蔥佳氣。 嫩菊黃深,拒霜紅淺,近寶階香砌。 玉宇無塵,金莖有露,碧天如洗。 正值昇平,萬機多暇,夜色澄鮮,漏聲迢遞。 南極星中,有老人呈瑞此際,宸遊鳳輩何處?度管弦聲脆,太液波翻,披香簾卷,月明風細。 第17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宮十八朝演義》
第1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