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曾國藩、張亮基回至衡陽,早有縣令迎至城裡,就將縣衙門作了行台駐下。 一面撫卹敗殘軍士;爭奈武昌、長沙兩路救軍,總是不至。 原來清軍自從衡州大敗,長沙一夜,十室九驚,只道洪將攻到長沙的了。 故糧道亦為之阻窒。 募捐又是不足用的。 曾國藩看得如此,正在無可計較,忽糧務委員到來,請發軍糧。 並說道:「糧期已逾十數天,軍士已有怨言,恐不能再緩矣。 」曾國藩聽得,此時實在慌忙。 忽又探馬報稱:「洪秀全已遣石達開前部,望衡陽而來矣。 」這時兩面急報,嚇得曾國藩魂不附體。 急得令糧務委員暫退。 隨與羅澤南相議道:「軍糧缺乏,洪軍又至,恐必使人心瓦解,長沙亦將震動,如之奈何?」羅澤南道:「以弟愚見,石達開行程甚緩,未必志在攻取衡陽;但眾寡不敵,亦不得不避之。 惟目下軍糧緊要,屢催長沙運糧不至,不如就在城裡富商謀借五六千,較為穩便。 」曾國藩道:「城內並無知已。 借款二字,如何說得容易?」羅澤南道:「以老兄乃一個本籍大紳,憑個名目借貸,或能如願,也未可定。 」曾國藩乃點頭稱善。 是時已打聽得,城內一間當鋪,素稱殷富,是個有名的謙裕餉當字型大小。 曾國藩便穿過袍服,望謙裕餉當而來。 到時把一個名刺差人投進去,說稱要與司事人會面。 那夥計見有曾國藩三個字,自不敢怠慢,忙代轉遞去了。 原來那司事人姓彭,名玉麟,別字雪琴,乃本籍一個諸生。 為人外貌卻甚剛嚴,只心裡上卻是好名不過的。 只因功名不得上進,因此悶悶不樂;又因家道困難,還虧平日有個剛正的虛名,就浼親朋,薦到這間店子裡司事。 這會聽得曾國藩到來相見,暗想他來不知有甚事故?只要接他進來,當這干戈撩亂之時,好歹口上談兵,說個天花模樣,或憑這個機會有個好處,也未可知。 想罷,便請曾國藩進至裡面坐定,通過姓名。 曾國藩把彭玉麟估量一番,果然生得一表人物,心裡已自歡喜。 便說道:「素聞足下慷慨之名,未能會晤。 今日一見,足慰生平。 」玉麟道:「小可微名,何足動侍郎清聽!只明公此來,必有見教,望乞明言。 」曾國藩道:「因在衡州以眾寡不敵,被洪軍殺敗,逃走至此。 現因軍糧缺乏,恐軍心生變,欲在貴號挪借五、七千銀子,暫濟目前;待長沙運到之後,即行交還。 此為朝廷大事,且足下向有俠名,幸勿見卻。 」彭玉麟聽得,暗忖店裡的款項,本不是自己的,自己本無權挪借。 惟他是一個侍郎,且奉命帶兵,這會借款,算是借與朝廷,是個大大題目。 縱然是老闆責備,也是沒奈我何。 況且我拿款來借他,他自是感激我,是虧在老闆,居功只在我一人,看來實是不錯。 想罷,便開口道:「些些小事,有何不得。 借了之後,東主有什麼責言,晚生願以一身當之。 只明公在衡州,如兵臨險地,似非善策!即衡陽亦不是久居之地,望明公恩之。 」曾國藩聽罷,覺此人如此信義,又能暢談兵法,早看上了他,便答道:「原來足下不特是一個慷慨之人,還是個高明之士,倘願出山,曾某願為力保。 」玉麟道:「出身有何不願?當今四方多事,正欲略展微忱。 只怕朽櫟庸材,不足發明公之夢耳。 」曾國藩聽罷,稱讚不已。 彭玉麟就開了柜子,取了白金五千兩,交過曾國藩。 國藩領過之後,隨稱謝道:“此行得足下之力不少。 他日軍事得手,誓不相忘也。 說罷,即握手而別。 帶領從人,一路回來,感激彭玉麟不已。 回營後,即對張亮基說知,就把軍糧分撥已定。 忽流星馬報稱:「石達開前軍已離衡陽不遠。 」胡林翼即時張亮基說道:「此地不能守矣。 速退為是。 」張亮基立即知會曾國藩:傳令各營,拔寨退兵,齊望長沙而去。 石達開到時,聽得張、曾兩軍俱退,仍恐有詐,使人打聽,果然是一座空城,遂唾手得了衡陽。 一面飛報洪秀全,齊到衡陽駐紮。 再定行止。 且說彭玉麟尚在衡陽城裡,單恐洪軍知道借款曾國藩的事情,發作起來,有些不便,欲單身逃走,往尋曾國藩,討個好處;只還有一件事,心上還不安。 原、來彭玉麟前年已喪偶,只留下二子,未進當店以前,曾在鄰鄉設帳授徒,適鋪鄰一個孀婦徐氏,差不多二十多歲的年紀,姿首頗佳。 徐氏常見彭玉麟外貌端莊,心裡早自屬意,只難以啟口。 探得彭玉麟生平好畫梅花,筆法卻有一種勁氣,便遣丫環遞上一扇,求玉麟代畫梅花,故意露其芳名示意。 那彭玉麟內性本是風流跌蕩的人,便慨然應允。 果然不上三兩刻,早把那扇兒畫停妥。 隨就畫上題詩道:俊俏天香笑亦愁,芳姿原是幾生修。 知音料有林和靖,無限深情在裡頭。 題罷即把那扇交過丫環,當即回報徐氏。 那徐氏看了,不禁情感於中。 暗忖這人不特是個莊重儒生,競是個風流才子,這個姻緣,自不好錯過。 想罷,便回一書道:薄命人徐氏,書奉雪琴先生文席:自親芝顏,早系魂夢。 顧不敢以造次出之者,誠以君本讀書,宜敦士品;妾方守節,尤貴莊嚴,名譽所關,人言可畏!故以慎密行之耳。 然心雖如此,情自難禁。 聊遣丫環,乞書示意:叨蒙不棄並詩,捧讀之餘,神魂不知何往。 自念妾以蒲柳之姿,何敢以梅花自比;然而和靖自命,多情如君,妾銘感多矣。 第5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洪秀全演義》
第5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