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出為甘肅寧夏知府,調平涼。 三十五年,大旱,請賑,初為上官所格。 光旭親察災戶,亟發銀米,煮粥以賑,鄰縣饑者率就之。 時災黎鬻妻子,道殣相望,光旭巡視山僻,賦詩曰:「輪蹄鳥道羊腸路,溝壑鳩形鵠面人。 」又曰:「產破妻孥賤,腸枯草木甘。 」誦者感動。 自夏至次年三月始雨。 平涼、隆德、固原、靜寧各設粥廠二,饑民日增。 慮入夏疫作,給每口兩月糧,遣使歸耕。 時已擢涼莊道,總督文綬任以河東賑事,一切錢糧聽支取,知府以下聽調遣。 分八路比戶清勘,刊發三連票備考覈。 發奸摘伏,官吏惕息。 竟事無中飽,民獲更生。 三十七年,金川用兵,文綬調四川總督,疏請光旭隨往,司三路餽餉,署按察使。 蜀民失業無賴者,多習拳勇,嗜飲博,浸至劫殺,號為啯嚕子,至是益眾。 嚴捕治之,改悔者發為運丁,頗收其用。 以秋審失出,罷職,留治糧餉。 四十年,金川平,駐西路臥龍關經理凱旋兵十餘萬,帖然無擾。 事竣,乞病歸,年未五十。 裡居遇災,助賑一如在官時。 主東林書院數十年,聚生徒講論道義,繼其鄉顧憲成、高攀龍之緒。 著響泉集。 沈善富,字既堂,江蘇高郵人。 乾隆十九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 典江西、山西鄉試。 撰制誥,辦院事,纂修國史、續文獻通考,勤於其職。 出為安徽太平知府,在官十有六年,尤盡心災賑。 三十四年,大水,坐浴盆經行村落,得賑者五十萬口。 當塗官圩決,密勸富家出糶,禁轉掠,使各村自保。 有告某家不糶者,笞之,曰;「汝奉何明令使富家出粟耶?」民乃定。 三十六年,泗州水,大吏檄善富往賑之,釐戶口之弊,民受其惠。 值大疫,設局施藥施瘞,絶葷祈禳。 前後課屬縣種柳數百萬株,官路成陰。 埋暴十餘萬棺。 時傳妖人割發,搜捕令下,諸郡騷然,獨太平不妄捕一人。 兄弟訟,察其詞出一手,杖主訟者。 兄弟悔悟如初。 師弟互訐陰事,取案前文卷盈尺火之。 曰:「爾詞必有稿,可上控郡守焚案,不汝靳。 」兩造皆泣,訟乃息。 貴池有爭地訟於部者,視舊牘,得成化二十一年閏四月官契,念愚民安知閏,檢明史七卿表,得是年閏四月文,據以定讞。 四十六年,擢河東鹽運使。 鹽池受淡水,歉產,商運蒙古鹽多勞費。 及鹽產復盛,弊多商困。 善富曰:「鹽池自古為利,不當廢革。 若聽民自販,必致蒙鹽內侵。 商人之力,不患寡,患不均。 其弊有三:奸商棄瘠據肥,一也;費浮地遠,夥攫其利,二也;僉代之期,貧富倒置,三也。 」乃總三省引地為三等均之。 復以道路遠近順配為五十六路,鬮分簽掣之,於是賂絶弊清。 後乾隆末廢商運,蒙鹽果內侵,至嘉慶十一年,仍複舊制,皆如所預計。 所至興學愛士,人文蔚起。 以母老乞終養,居鄉多善舉。 著味鐙齋詩文集。 方昂,字坳堂,山東歷城人。 乾隆三十六年進士,授刑部主事,累晉郎中。 會秋讞更新例,凡金刃殺人,概為情實。 昂分別其輕重,固爭不得,後高宗特旨改正。 坐是為同僚所忌,淹滯十年。 又數上書與長官爭,長官慍之,卒重其人。 以薦出為江西饒州知府。 安南阮光平入覲,驛傳所經,多飾供帳。 昂曰:「國家以威德服四夷,非訁誇以靡麗。 」戒所屬勿與。 擢江蘇蘇松道,已受代將行,營弁緝鹽,波及良善,眾洶洶不平。 營弁以民變告,且徵兵,昂曰:「新守與民未習,民勿信。 」自出曉諭,捕倡首者置法,申請上官褫營弁職,事即定。 至任,有尼之者,遂謝病去官。 病痊,復出署松太道。 閩,廣洋盜竄入吳淞,總督、巡撫、提督會師於寶山。 昂建議曰:「衢山與大小羊山,江、浙之分界,港汊叢雜,盜船隨處可寄椗。 一得風潮之便,倏忽出沒,猝不及防。 當其乘風而來,迎擊之時,彼順而我逆;及其趁潮而退,追擊之,則我後而彼先:是使盜常憑勝勢也。 請於要隘多設伏,俟其至,則縱使過,而躡其後;遇其退,則扼不使前,以待後隊之追剿。 盜雖黠,無能為也。 」從其議,盜果大摧。 補江寧鹽巡道。 緝訟師,剔衙蠹,戢強暴,弭盜賊,尤以砥礪風俗為先,屏絶酬酢。 同官聞其風采,鹹重之。 嘉慶三年,擢貴州按察使,八閲月,遷江寧布政使。 未久,以病乞歸。 昂剛勁勤職。 其歸也,上曰:「此人可惜!」尋卒。 唐侍陛,字贊宸,江蘇江都人,巡撫綏祖孫。 乾隆中,以廕生授南河山盱通判。 歷任宿虹、銅沛、裡河、外河同知。 以治河績考最,擢湖北鄖陽知府,母憂去官。 四十七年,服闋,會河決青龍岡,屢築屢圮,大學士阿桂督治,以侍陛習河事,疏調赴工。 阿桂方與總河議改河之策,決計於侍陛,侍陛曰:「今全河下注,非土埽所能當;欲逆輓歸正道,難矣。 但於南岸上遊百里外開引河,則不與急流爭,其全勢易掣。 以逸待勞,此上策也。 」於是定計開蘭陽引河,至商丘歸正河,以侍陛總其事。 工成,被詔嘉獎。 擢開歸道。 時新引河堤初成,溜逼甚險,復於儀封十六堡增開引河。 夏汛水至,果分為二派:一由新引河,一由儀封舊城之南達所增引河。 又於毛家寨增築月堤,睢汛七堡建挑水壩,水勢乃暢下,無潰決。 五十三年,署彰衛懷道。 測河勢將有變,請於銅瓦廂大堤後增築撐堤,總河蘭錫第以無故興大工難之,固請乃可。 次年夏,銅瓦工內塌,勢岌岌。 總河李奉翰新至,視河、曰:「奈何?」侍陛曰:「待其塌多,必大決。 今當於堤之下口新築撐堤內掘開數丈,使水回溜而入。 入必淤,淤則大堤撐堤合為一。 河直注之力已殺,堤乃可保。 」從之,堤合險平。 錫第曰:「君之出奇制勝者,在前之預築撐堤也。 」 侍陛前官銅沛時,亦用放淤平險之法;又在宿虹時,夏家馬路黃、運交逼,裡河淤淺,水將沒堤,效黃河清水龍法,疏其淤而堤安;於徐州城外增築石工,石磯嘴增爛石,城乃無患。 衛河水弱,漕艘不利,掘地引沁挾濟以助衛。 其應變弭患多類此。 嘗論治河之道曰:「河行挾沙,治法宜激之使怒而直以暢其勢,曲以殺其威。 無廢工而不可偪,無爭土而不可讓。 守此岸則慮彼岸,治上遊則慮下遊。 」世以為名言。 尋補山東運河道,調兗沂曹濟道。 以失察,左遷。 遂乞病歸。 侍陛歷官皆有聲,有功於河、淮者為多。 先是南汝光道張沖之以治河著。 沖之,字道淵,順天宛平人。 雍正初,以諸生舉孝廉方正,授工部主事。 遇事奮厲,於總理果親王前持議無避忌。 各行省奏追虧帑積數千萬,牘冗無實,請分別覈免之。 尋以事被謫。 乾隆初,複原官,改刑部。 累遷戶部郎中。 治事平恕。 二十六年,擢河南南汝光道。 是年秋,河決楊橋,大學士劉統勛、兆惠奉命往塞之,調沖之襄河事。 時徵秸,價騰至一莖兩錢,既大集,河員猶以多備請,官吏在事者群附和之。 沖之曰:「計工需料若幹萬,今已贏矣。 災民搜括脂髓來供用,忍復乘以為利耶?」亟白使臣,請及時楗塞,期以某日合龍,當有餘料若幹萬,力持其議。 卒聽沖之減徵秫稭六千萬、麻六百萬,即責沖之董其役,果如期合龍,仍有餘料,殫數給還,以紓民力。 巡撫胡寶瑔喜曰:「吾為國家得一良總河矣!」在官三年,治羅山獄,活誣服者四人;修城工務覈實,有司不得緣為蠹;民德之。 以商城獄坐徇庇,奪職,效力軍台。 踰年放歸。 論曰:諸道本以佐布政、按察二使分領郡、縣;乾隆中,罷參政、參議、副使、僉事,道始為專官。 士寬等皆觥觥能舉其職,侍陛尤以治河著。 觀其所設施,益於國,澤於民,雖古循吏,不是過也。 列傳一百二十四 盧焯 圖爾炳阿 阿思哈 宮兆麟 楊景素 閔鶚元 盧焯,字光植,漢軍鑲黃旗人。 入貲授直隷武邑知縣。 縣舊有均徭錢供差費,遇差仍按裡派夫,焯革除之,又歸火耗於公,捕盜尤力。 雍正六年,解餉詣京師,世宗特召對。 遷江南亳州知州,禁械鬥。 再遷山東東昌知府,總督田文鏡遣官弁四出訪事,東昌民逮下獄甚眾,焯至,悉判遣之。 會有水災,焯疏運河,築護城長堤,動帑賑恤。 上遣大臣閲視,獨東昌得完。 九年,遷督糧道,移河南南汝道。 十年,授按察使。 十一年,遷布政使。 第48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中》
第48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