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保,字學圃,喜塔臘氏,滿洲正白旗人。 初隷內務府。 康熙中,自庫使授侍衛,再奪職。 五十七年,復授三等侍衛。 雍正初,擢內務府總管。 坐內務府披甲裁額,眾閧廉親王允禩第,來保等奏不實,復奪職。 起景陵掌關防郎中,再遷復為內務府總管,署工部尚書。 疏言:「滿洲騎射較優,沿邊古北口諸處提鎮以下,請兼用滿洲,資控制。 」從之。 乾隆元年十二月,大學士管浙江總督嵇曾筠、江蘇巡撫邵基疏請停辦戊午銅運,下部議。 來保奏:「積欠數盈六百萬,應停辦一年,以清舊款。 但己未以後,仍招商採買,行之數年,積欠復多,又當停辦。 請敕部並下各直省督撫曉諭,聽商具貲本出洋採買,不必先給價值,隨到即收,不拘多寡,但不得剋扣抑勒,重滋商累。 」總理王大臣議覆允行。 二年六月,上以運河水淺,糧船至臨清以北,尤多阻滯,由於衛河上遊各渠口居民私泄過多。 敕直隷、河南督撫等照前河臣靳輔題準定例,稽查嚴禁。 來保奏言:「水淺運阻,查禁不得不嚴。 但衛水發源河南,至臨清五百餘裡。 沿河居民不知幾千萬家,待溉之地不知幾千百頃。 今秋成在望,已非灌溉之期,所慮者有司奉行過當。 後雖運河未至淺阻,而一入五月,渠口盡行堵塞,坐使有用之利置之無用,恐不無廢時失業者,不稱仁育萬民之意。 當使漕運不致淺阻,民田亦得灌溉,或暫禁於淺阻之年,而不禁於深通之歲。 應令督撫、河道諸臣悉心調劑,以期兩便。 」疏入,上命侍郎趙殿最、侍衛安寧會同督撫查勘,請於漕船將抵臨清,視運河水盈縮,定渠閘啟閉。 十二月,授工部尚書,兼議政大臣。 四年,病,請解任,上不許。 十二月,授內大臣,賜紫禁城內騎馬。 五年,調刑部尚書。 上以來保奉職勤,命改隷正白旗滿洲,所立佐領準世襲。 六月,禦史沈世楓奏來保誠慤有餘,習練不足,不勝刑部繁要之任。 諭曰:「來保人實可信,然世楓所言,頗中其病。 儻因此自知省惕,則心志虛公,而才識亦將日進。 此聞過而喜,所以稱賢也。 」九年,命如奉天按將軍額洛圖侵餉納賄狀,論如律。 十年,調禮部尚書,加太子太保,授領侍衛內大臣。 尋授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 十二月,授武英殿大學士。 十三年九月,命為軍機大臣。 十四年,金川凱旋,進太子太傅,兼管兵部、刑部事。 十五年三月,來保年七十,上制詩賚之。 十六年,兼管吏部事。 二十五年,來保年八十,復賜禦製詩。 二十六年,兼管禮部事。 二十九年,卒,年八十四,贈太保,祀賢良祠,謚文端。 四十四年,禦製懷舊詩,列五閣臣中。 來保能知人。 舒赫德官烏里雅蘇台將軍,疏請徙阿睦爾撒納眷屬於邊。 上以其傷遠人心,震怒,遣使封刀斬之。 來保爭甚力,以為才可大用。 上亦悔,第曰:「已降旨!」來保曰:「即上有恩命,臣子成麟善騎,遣追前使還。 」上允之。 歸召成麟,使賫詔追前使還。 成麟日夜馳三百餘裡,先前使三日到,舒赫德賴以免。 來保善相馬,上嘗為相馬歌賜之。 劉綸,字蜰涵,江蘇武進人。 少俊穎,六歲,能綴文,長工為古文辭。 乾隆元年,以廩生舉博學鴻詞,試第一,授編修。 預修世宗實錄,遷侍講,進太常寺少卿。 四遷,擢內閣學士。 十二年,扈蹕木蘭,奏秋郊大獵、哨鹿二賦,稱旨。 十四年,直南書房,授禮部侍郎,調工部。 十五年,命軍機處行走。 十六年,土默特貝子哈木噶巴雅斯朗圖不按原議年限驅種地流民,命綸偕侍讀學士麒麟保往勘。 六月,疏言:「出口民價典旗地,應遵原議三年、五年限外撤還原主。 其領地耕種為佃戶,受僱力作為傭工,皆浮寄謀生,初無占地意,應許力耕餬口。 至領地墾荒,積累辛勤,始得成熟,不同價典,年滿先還原主。 所需自種地有贏,仍給種以償前勞。 木頭城、三座塔居人稠密,許照常居住。 設三座塔巡檢一,資彈壓。 」詔從其議。 父憂歸。 服闋,十八年,除戶部侍郎。 十九年,兼順天府尹。 故事,順天府公牘,治中、通判不署名。 綸請以錢穀屬治中,獄訟屬通判,先署牘呈尹可否之。 大軍西征准噶爾,師行,役車供偫,壹切辦治無誤。 二十年,准噶爾平,予獎敘。 浙江按察使富勒渾劾巡撫鄂樂舜授意布政使同德勒派商銀,命綸如浙江偕兩江總督尹繼善等會訊。 二十一年,覆奏鄂樂舜受銀屬實,擬絞候;同德未知情;富勒渾誣劾,擬杖流。 上以富勒渾參款已實,不應議罪,責綸等失當。 部議奪官,有旨從寬留任,罷直軍機處。 二十二年,命仍入直。 二十四年六月,奏薊州、寶坻等縣蝻子萌動,州縣官事繁,督捕未能周遍,飭千總、外委同佐雜分捕,參將偕監司巡察勤惰,報可。 進左都禦史。 二十五年,偕侍郎伊祿順赴西安勘將軍嵩阿禮剋兵糧、勒餽送等款,得實,論如律。 二十六年,進兵部尚書。 二十八年,調戶部,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 三十年,母憂歸。 甫除喪,詔起吏部尚書,仍協辦大學士。 三十六年,授文淵閣大學士,兼工部尚書。 三十八年,卒,命皇子臨其喪,贈太子太傅,祀賢良祠,謚文定。 綸性至孝,親喪三年不禦酒肉。 直軍機處十年,與大學士劉統勛同輔政,有「南劉東劉」之稱。 器度端凝,不見有喜慍色。 出入殿門,進止有恆處。 自工部侍郎歸,買宅數楹。 後服官二十年,未嘗益一椽半甓。 衣履垢敝不改作,朝必盛服,曰:「不敢褻朝章也!」侍郎王昶充軍機處章京,嘗嚴冬有急奏具草,夜半詣綸,綸起燃燭,操筆點定。 寒甚,呼家人具酒脯,而廚傳已空,僅得白棗十數枚侑酒。 其清儉類此。 校士尤矜慎,嘗曰:「衡文始難在取,繼難在去。 文佳劣相近,一去取間於我甚易,獨不為士子計乎?」較量分寸,輒至夜分不伴奏倦。 文法六朝,根柢漢、魏;於詩喜明高啟,謂能入唐人門閾。 子躍雲,字服先。 乾隆三十一年進士及第,授編修。 累遷禮部侍郎。 六十年,充會試副考官,以校閲失當下吏議,左遷奉天府府丞,罷歸。 嘉慶四年,召為大理寺少卿,遷工部侍郎。 上禦門,躍雲誤班未至,左遷內閣學士。 復授兵部侍郎。 休致,卒。 殿試例糊名,躍雲對策,高宗親置上第,喜曰:「此劉綸子,不意朕竟得之!」及視學江西,有清名。 高宗意鄉用,以忤和珅,主會試,坐浮言,黜。 仁宗召起,老矣,終不竟其用。 子逢祿,見儒林傳。 劉統勛,字延清,山東諸城人。 父棨,官四川布政使。 統勛,雍正二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 先後直南書房、上書房,四遷至詹事。 乾隆元年,擢內閣學士。 命從大學士嵇曾筠赴浙江學習海塘工程。 二年,授刑部侍郎,留浙江。 三年,還朝。 四年,母憂歸。 六年,授刑部侍郎。 服闋,詣京師。 擢左都禦史。 疏言:「大學士張廷玉歷事三朝,遭逢極盛,然晚節當慎,責備恆多。 竊聞輿論,動雲‘張、姚二姓占半部縉紳’,張氏登仕版者,有張廷璐等十九人,姚氏與張氏世婚,仕宦者姚孔鋹等十人。 二姓本桐城巨族,其得官或自科目薦舉,或起襲廕議敘,日增月益。 今未能遽議裁汰,惟稍抑其遷除之路,使之戒滿引嫌,即所以保全而造就之也。 請自今三年內,非特旨擢用,概停升轉。 」又言:「尚書公訥親年未強仕,綜理吏、戶兩部。 典宿衛,贊中樞,兼以出納王言,時蒙召對。 屬官奔走恐後,同僚亦爭避其鋒。 部中議覆事件,或展轉駁詰,或過目不留,出一言而勢在必行,定一而限逾積日,殆非懷謙集益之道。 請加訓示,俾知省改。 其所司事,或量行裁減,免曠廢之虞。 」兩疏入,上諭曰:「朕思張廷玉、訥親若果擅作威福,劉統勛必不敢為此奏。 今既有此奏,則二臣並無聲勢能箝制僚寀可知,此國家之祥也。 大臣任大責重,原不能免人指摘。 聞過則喜,古人所尚。 若有幾微芥蒂於胸臆間,則非大臣之度矣。 大學士張廷玉親族甚眾,因而登仕籍者亦多。 今一經察議,人知謹飭,轉於廷玉有益。 訥親為尚書,固不當模棱推諉,但治事或有未協,朕時加教誨,誡令毋自滿足。 今見此奏,益當自勉。 至職掌太多,如有可減,侯朕裁定。 」尋命以統勛疏宣示廷臣。 第38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中》
第38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