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幰度,字晉武,山西曲沃人。 少為諸生,工詩,能書畫。 入貲為主事。 康熙三十五年,授刑部主事。 洊擢戶部郎中。 四十九年,授雲南澂江知府,調廣南。 以大計入覲,聖祖聞其能詩,命題應制,稱旨。 五十五年,遷河東鹽運使,尋改兩浙。 海寧築塘,巡撫徐元度檄幰度董其事。 潮大至,撼塘,塘欲裂,幰度據地坐督役力護,久之乃定。 幰度自是中濕,病重膇,終其身。 五十九年,遷湖北按察使。 六十年,遷貴州布政使。 雍正元年,擢江西巡撫。 九江舊設關榷稅,後徙湖口。 湖口當江、湖沖,水急,商舟時覆溺。 幰度疏言:「九江舊關,上有龍開河、官牌夾,下有老鶴塘、白水港,地勢寬平,泊舟安穩。 離湖四十里曰大姑塘,為商舟所必經,水漲則有女兒港、張家套,皆可泊舟;水落則平湖一綫,夾岸泥沙,無風濤礁石之險。 請仍移關九江,而於大姑塘設口分抽。 」上令會同總督查弼納料理。 南昌、袁州、瑞州三府賦額,明沿陳友諒之舊,視他府偏重。 順治間、減袁、瑞二府賦額,而南昌未及。 幰度疏言:「常賦未易屢更,同省實難歧視。 請將南昌賦額視袁、瑞二府同予核減。 」下部議減南昌浮額七萬五千五百兩有奇。 福建、廣東流民入江西,就山結棚以居,蓺靛葉、煙草,謂之「棚民」,往往出為盜。 萬載溫上貴、寧州劉允公等,皆以棚民為亂,幰度捕治論如律。 上令編保甲,幰度疏言:「棚民良莠淆雜,去留無定,或散居山箐,或為土民傭工墾地。 臣飭屬嚴察,凡萬五千餘戶,編甲造冊,按年入籍。 」上獎勉之。 上聞江西里長催徵累民,民多尚邪教,諭幰度禁革。 幰度疏言:「臣察知里長累民,已勒石永禁,令糧戶自封投櫃。 距城較遠畸零小戶,原輪僱交納者聽其便,仍嚴防不得幹累。 邪教自當捕治,醫卜星相往往假其術以惑民,雖非邪教,亦當以時嚴懲。 」上深嘉之。 總督查弼納議開廣信封禁山,諭幰度酌度。 幰度疏言:「封禁山舊名銅塘山,相傳產銅,然有名無實,故自明封禁至今。 順治間有議采木者,郡縣力陳不便,勒碑永禁。 臣揆查弼納意,或以棚民巢穴在此山中,故為破巢搗穴之計。 此山荊榛充塞,稔毒滋藏,並非有梗化頑民盤踞在內。 臣詳度此山開則擾累,封則安寧,成案俱存,確有可據。 」諭曰:「當開則不得因循,當禁則不宜依違。 但不存貪功之念,實心為地方興利除害,何事不可為?在卿等秉公相度時宜而酌定之。 」仍封禁如初。 四年,遷戶部侍郎,擢左都禦史。 上遣侍郎邁柱勘江西諸州縣倉穀,命幰度留任。 邁柱疏言:「倉穀虧空甚多,例定穀一石折銀二錢,州縣交代,按此數接收,不敷糴補。 」上奪幰度及歷任布政使張楷、陳安策官,命以所存摺價買穀還倉。 十年,事畢,釋還裡。 乾隆五年,卒。 子宗錫,入貲為同知。 十五年,授山東濟南同知,屢遷轉。 二十八年,授直隷霸昌道,遷直隷按察使。 疏言:「古北口外山場產菠蘿樹,此即橡樹,葉可飼蠶。 臣在濟東,飭屬通栽,頗有成效。 請令用東省養蠶法,廣栽試養。 」命交總督方觀承試行。 三十二年,以母憂去官。 宗錫在任,誤應驛站車馬,部議當降調。 總督楊廷璋咨部,言宗錫當自行檢舉。 上諭曰:「宗錫,朕知其為人,頗可造就。 按察使管理驛站,偶有一二誤應,原屬公過。 今已丁憂,安得自行檢舉?廷璋乃令作此趨避,愛之適以害之也。 」三十五年,宗錫服將闋,仍授直隷按察使。 俄擢安徽布政使,就遷巡撫。 疏言:「安慶瀕江舊有漳葭港,上通潛山、太湖、望江三縣,下達江,漕艘商舶往來停泊,淤久漸成平陸。 前巡撫張楷於上遊別開新河,地高水急,重載逆上,遇風每虞覆溺。 請仍濬漳葭港故道。 」命總督高晉履勘,如宗錫議行。 又疏言:「鳳、泗所屬州縣,高地宜多作池塘,低地宜厚築圩圍,以備灌溉、資捍禦。 鳳陽地多高岡曠野,不宜五穀,令視土宜種樹。 」諭獎其留心本務。 四十年,調雲南。 旋命署貴州。 疏言:「貴州地處邊圉,請敕部撥銀三十萬貯司庫。 」從之。 又疏請增設鎮遠稅口,上嚴斥不許。 又疏言:「貴州額輸京師及湖廣白鉛歲七百餘萬斤,鉛廠僅三處,年久產絀。 臣察知松桃巴壩山、遵義縣新寨產鉛,近水次,已飭設廠,歲各得鉛百餘萬斤。 分撥京師、湖廣,歲節省運費銀四萬三千有奇。 」得旨嘉允。 又疏言:「貴州古州有牛皮大箐,亙數百里,列屯置軍,應將箐內平曠之土開墾成田,寓防於屯,安屯養軍。 丹江雷公院地平衍,可墾四五百畝,歐收、甬荒高箐二地畸零,可墾三四百畝,應令附近震威堡屯軍派撥試墾,並於丹江營移撥千總一、兵五十,入箐設卡駐守。 」時上已命宗錫還雲南,命交後政圖思德如所議行。 四十四年,以病乞解任。 旋卒,賜祭葬。 唐執玉,字益功,江南武進人。 康熙四十二年進士,授浙江德清知縣。 德清盛科第,多钜室,執玉執法無所撓。 將編審,吏以例餽金,執玉卻之,而罪其吏。 召縣民親勘,有田無糧者令自首,有糧無田者除之,富無隱糧,貧無賠累。 行取工部主事,考選戶科給事中。 五十八年,疏言:「戶部錢糧款項最易作弊,當先驅除作弊之人。 乃有所謂‘缺主’者,或一人占一司,或數人共一省,占為世業,句通內外書吏,舞文弄法,當嚴行查禁。 」因劾山西司缺主沈天生包攬捐馬事例,下九卿議,逮治。 六十年,遷鴻臚寺卿。 歷奉天府府丞、大理寺少卿。 雍正二年,歲三遷禮部侍郎。 五年,擢左都禦史。 七年,命署直隷總督。 執玉治事勤,州縣稍歉收,必籌畫賑恤。 隆平報產瑞禾三十三本,執玉於報秋成摺附奏,上嘉之。 適貢荔支至,命以賜執玉,方有疾,治事如常。 時宗人府府丞冀棟以醫進,上命視執玉疾,賜人葠,諭令:「愛養精神,量力治事。 若欲棟料量方藥,保定咫尺,可再命之來也。 」熱河徵落地稅,司其事者議增歲額,並於榜什營等地設口徵稅。 下執玉議,執玉言:「商稅多寡,視歲收豐歉,故止能折中定額。 榜什營距一百八十餘裡,已收落地稅,又抽進路鈔銀,恐商賈不前,正稅反缺,請如舊便。 」議乃寢。 長蘆巡鹽禦史鄭禪寶以商人虧帑,請增鹽價,上以詢執玉。 執玉言:「上於商民無歧視。 諸商不謹身節用,先公後私,乃至虧帑。 欲增鹽價厲民,臣以為非宜。 」亦罷不行。 八年春,入覲。 灤、盧龍、遷安、撫寧、昌黎、樂亭諸州縣米貯喜峰口倉,虧二千五百餘石,執玉請視通州中、西二倉例免追償。 部議不許,上特允之。 密雲城臨白河,舊築土木堤壩盡圮,僅存石堤。 上遊有積土斜出,激水使怒,俗謂之「土嘴」。 執玉疏請疏治,使水得暢流;仍築土堤,務堅厚,用榆囤載石為基,使輔石堤護縣城。 上褒其妥協,命於夏月水漲前竟工。 遷兵部尚書,仍署總督。 是歲秋,積雨,永定、滹沱諸水皆盛漲。 執玉疏報災,上命侍郎牧可登、副都統阿魯等分往治賑。 執玉奏言:「諸州縣被水,消長不一。 有上諭所及,而水消未成災者;有上諭所未及,而水大成災,田廬被淹,急須拯恤者:請飭治賑諸臣勘實。 」上特允之。 國初以民地予滿洲將士,謂之「圈地」。 民地既圈,以鄰近州縣地撥補,糧額從舊貫,於是有寄糧;佃租戶移新地,於是有寄莊。 歷年既久,百弊叢起。 上令執玉勘察,更除改正,並舉懷安、宣化、萬全、寶坻、豐潤、三河諸縣為例。 執玉奏言:「此外所在皆有,如晉州武丘村、孔目莊,趙州馬圈村糧有在贊皇者;蔚縣夾道溝、細賢莊糧有在宣化者;宣化井頭莊糧有在西寧者:官苦追呼,民勞跋涉。 凡地在此處,糧寄彼處,皆令從地所在,糧隨產轉,此收彼除,不使有交錯之病,亦無庸存代徵之名,經界各正,田賦悉清。 」直隷驛馬一,每歲雜支大率至十兩。 執玉奏定馬一每歲雜支三兩六錢。 昌平、延慶、宣化諸驛事煩,撥僻地馬協濟,而牧養仍責原驛。 執玉奏請改隷受協州縣牧養。 皆下部議行。 第35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中》
第35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