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坦,瓜爾佳氏,滿洲正白旗人,內大臣吳拜子。 年十四,授三等侍衛。 順治六年,進二等。 從端重親王博洛討叛將姜瓖,次渾源,圍城。 賊渡濠來犯,郎坦射其酋,貫心,殪,遂敗賊。 師還,進一等。 八年,以吳拜附和內大臣洛什等獲罪,並奪郎坦官。 尋復之。 康熙二年,代吳拜管佐領,遷護軍參領。 從定西將軍圖海討李自成餘黨李來亨等於茅麓山,深入賊巢,獲所置官十一。 四年,襲一等精奇尼哈番。 十二年,京師有陳三道者,設壇以邪教惑眾,命郎坦與諸侍衛捕治。 十三年,命行邊,獲逋盜張飛腿等。 擢正白旗蒙古副都統,調本旗滿洲。 順治中,俄羅斯東部人犯黑龍江邊境,時稱為羅剎。 九年,駐防寧古塔章京海塞遣捕牲翼長希福率兵與戰,師敗績。 世祖命誅海塞,鞭希福百,仍駐寧古塔。 十一年,固山額真明安達裡率師討之,敗敵黑龍江。 羅剎未大創,復侵入精奇裡江諸處。 上命大理寺卿明愛等諭令撤回,遷延不即去,據雅克薩城,於其旁耕種漁獵;又過牛滿、恆滾,侵擾索倫、赫哲、飛牙喀、奇勒爾諸部。 二十一年秋,遣郎坦及副都統朋春等率兵往索倫。 比行,諭曰:「羅剎犯我境,恃雅克薩城為巢穴,歷年已久,殺掠不已。 爾等至達呼爾、索倫,遣人往諭以來捕鹿。 因詳視陸路遠近,沿黑龍江行圍,逕薄雅克薩城,勘其形勢。 度羅剎不敢出戰,如出戰,姑勿交鋒,但率剎引退。 朕別有區畫。 」賜禦用裘服、弓矢以行。 及冬,郎坦等還京師,疏言:「羅剎久踞雅克薩,恃有木城。 若發兵三千,與紅衣砲二十,即可攻取。 陸行自興安嶺以往,林木叢雜,冬雪堅冰,夏雨泥淖,惟輕裝可行。 自雅克薩還至愛滹城,於黑龍江順流行船,僅須半月,逆流行船,約須三月,倍於陸行,期於運糧餉、軍器、輜重為便。 現有大船四十、小船二十六,宜增造小船五十餘應用。 」上諭曰:「郎坦等奏攻取羅剎甚易,朕亦以為然。 第兵非善事,宜暫停攻取。 調烏拉、寧古塔兵千五百人,並製造船艦,發紅衣砲、鳥槍教之演習。 於愛琿、呼瑪爾二地建木城,與之對壘,相機舉行。 所需軍糧,取諸科爾沁十旗及錫伯、烏拉官屯,約得一萬二千石,可支三年。 愛琿城距索倫五宿可至,其間設一驛。 俟我兵將至精奇裡烏拉,令索倫供牛羊。 如此,則羅剎不得納我逋逃,而彼之逋逃且絡繹來歸,自不能久存矣。 」尋擢郎坦前鋒統領。 二十二年,命與黑龍江將軍薩布素會議,駐兵額蘇哩。 事還,奏額蘇哩七月即經霜雪,宜乘春和,以寧古塔兵分為三班,更番戍守。 上以更番戍守非久長策,不允。 二十三年,甄別八旗管兵官,罷郎坦前鋒統領,以世職隨旗行走。 二十四年,命都統朋春率師征羅剎,郎坦以副都統銜隨征。 師薄雅克薩城,羅剎酋額裡克舍請降,郎坦宣詔宥其罪,引眾徙去,毀木城。 是冬羅剎復來,踞雅克薩築城。 二十五年,命郎坦偕副都統班達爾沙攜紅衣砲,率藤牌兵百人,往會將軍薩布素進兵。 上以郎坦諳悉地勢,即令參贊軍務。 六月,薄其城,鑿壕築壘,賊出拒,擊敗之,斬額裡克舍。 尋,俄羅斯察罕汗上書請釋雅克薩圍,上許之,令郎坦撤軍,還駐寧古塔。 尋擢正白旗蒙古都統。 二十八年,上遣內大臣索額圖等與俄羅斯使人費耀多囉等會於尼布楚,立約定界,命郎坦與議,乃毀所築城徙去。 二十九年,古北口外盜起,命郎坦偕侍衛赫濟爾亨等督兵捕剿,盡殲之。 三十一年,噶爾丹侵喀爾喀部,擾及邊境,授郎坦安北將軍,率師駐大同。 疏請出邊駐喀喇穆倫偵寇,詔暫駐歸化城。 尋擢領侍衛內大臣,兼火器營總管,列議政大臣。 三十二年,授昭武將軍,率師駐甘州。 三十三年,移駐寧夏,與甘肅提督孫思克分道偵寇。 上聞噶爾丹將逼圖拉,命郎坦移兵禦剿,以圖拉無警,引還。 仍任領侍衛內大臣,列議政如故。 三十四年,往盛京巡閲邊隘,還入塞,疾劇,遣太醫馳驛往視。 尋卒,賜祭葬。 朋春,棟鄂氏,滿洲正紅旗人,何和禮四世孫。 何和禮子和碩圖,進爵三等公;子何爾本、哲爾本、蘇布遞襲,至袞布,以恩詔進一等。 朋春,哲爾本子也,順治九年,襲封。 康熙十五年,加太子太保,授正紅旗蒙古副都統,調本旗滿洲。 二十一年,偕郎坦率兵至黑龍江覘羅剎形勢,賜禦用裘服、弓矢。 與郎坦還奏,上命寧古塔將軍巴海、副都統薩布素,建木城於黑龍江、呼瑪爾,調取所部兵一千五百人往駐焉。 又命尚書伊桑阿赴寧古塔督造戰船。 尋擢朋春正紅旗滿洲副都統。 二十四年,詔選八旗及安置山東、河南、山西三省福建投誠藤牌兵,付左都督何祐率赴盛京,命朋春統之,進剿羅剎,以副都統班達爾沙、副都統銜瑪拉、鑾儀使建義侯林興珠、護軍統領佟寶參贊軍務,祐、興珠皆鄭氏將來降者也。 師既行,上遣侍衛關保至黑龍江傳諭曰:「兵凶戰危,朕以仁治天下,素不嗜殺。 以我兵馬精強,器械堅利,羅剎勢不能敵,必獻地歸誠。 爾時勿殺一人,俾還故土,宣朕柔遠至意。 」五月,師薄雅克薩城,遣人諭降,不從。 分水陸兵為兩路,列營夾攻,復移紅衣砲於前,積薪城下,示將焚焉。 羅剎頭目額裡克舍詣軍前乞降,乃宥其罪,釋還俘虜,額裡克舍引六百餘人徙去,毀木城,以歸附巴什裡等四十五戶及被掠索倫、達呼爾百餘戶安插內地。 二十九年,厄魯特與喀爾喀構釁,命裕親王福全為撫遠大將軍,出邊剿噶爾丹,以朋春與都統蘇努參贊軍務。 蘇努率左翼,朋春率右翼,至烏闌布通。 噶爾丹依山列陣,朋春所部為泥淖所阻,蘇努督兵衝擊,大破之。 噶爾丹偽乞和,夜自大磧山遁走。 部議朋春坐奪官,上命寬之,降級留任。 三十一年,命解職赴西路軍前管隊。 三十五年,復授正紅旗蒙古都統。 旋以費揚古為撫遠大將軍,朋春仍參贊軍務,出西路,破噶爾丹於昭莫多。 師還,以本隊護軍驍騎十八人戰死未收其骸,下部議。 以師有功,免罪,仍錄戰績,增注敕書。 三十八年,因病解職。 尋卒。 子增壽,改襲三等公。 薩布素,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 四世祖充順巴本,以勇力聞,世為嶽克通鄂城長。 太祖時,其後人哈木都率所部來歸,屯吉林,遂家焉。 薩布素自領催授驍騎校,遷協領。 康熙十六年,聖祖遣內大臣覺羅武默訥等瞻禮長白山,至吉林,欲得識路者導引。 寧古塔將軍巴海令薩布素率兵二百,攜三月糧以從。 水陸行,至長白山麓,成禮而還,事具武默訥傳。 十七年,授薩布素寧古塔副都統。 羅剎據雅克薩,二十一年,詔率兵偕郎坦等勘視雅克薩城形勢,並往視自額蘇哩至黑龍江及通寧古塔水陸道。 尋郎坦還奏羅剎可圖狀,命建木城於黑龍江、呼瑪爾兩地,以巴海與薩布素統寧古塔兵千五百人往駐,造船備砲。 二十二年,疏言:「黑龍江、呼瑪爾距雅克薩尚遠,若駐兵兩處,則勢分道阻,且過雅克薩有尼布楚等城。 羅剎倘水陸運糧,增兵救援,更難為計。 宜乘其積貯未備,速行征剿。 俟造船畢,度七月初旬能抵雅克薩,即統兵直薄城下。 」疏下王大臣議,如所請,上不許。 尋命巴海留守吉林,以薩布素偕寧古塔副都統瓦禮祜率兵駐額蘇哩。 額蘇哩在黑龍江、呼瑪爾之間,為進攻雅克薩要地,有田隴舊跡。 薩布素因移達呼爾防兵五百人赴其地耕種,並請調寧古塔兵三千更番戍守。 上念兵丁更戍勞苦,命在黑龍江建城,備攻具,設斥堠,計程置驛,運糧積貯,設將軍、副都統領之。 擢薩布素為黑龍江將軍,招撫羅剎降人,授以官職,更令轉相招撫。 第32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中》
第3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