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系清河孝王慶曾孫,纘乃樂安王寵孫,寵即千乘王伉子,見前回。 蒜年已長,纘尚只八歲。 太尉李固欲立長君,特語大將軍梁冀道:「今當立嗣君,宜擇年長有德,及躬與政事,夙有經驗的人才,方可主治國家,願將軍審詳大計,如周霍立文宣,毋效鄧閻二後,利立幼君!」冀不肯從,與梁太后秘密定議,竟迎纘入南宮,授封建平侯,即日嗣位,是謂質帝,仍由梁太后臨朝,遣蒜還國。 於是議為前幼主安葬,卜兆山陵。 李固又進諫道:「方今寇盜充斥,隨處都宜征剿,軍興用費,勢必加倍,況新建憲陵,勞役未休,前帝年尚幼弱,可即就憲陵塋內,從旁附築,費可減去三分之一。 從前孝殤皇帝奉葬康陵,也是這般辦法,今何妨依據前制呢。 」梁太后復從固言,將前幼主梓宮出葬,謚為沖帝,墓號懷陵。 固遇事匡正,輒見信用,黃門內侍,多半黜遣,天下都想望承平。 獨梁冀專欲好猜,每相忌嫉,再加閹人從中播弄,共作蜚語,架誣固罪。 梁太后卻不肯聽信,因得無事。 固又與太傅趙峻,司徒胡廣,司空趙戒等,薦舉北海人騰撫,有文武才,可為將帥。 有詔拜撫為九江都尉,往討揚徐諸賊。 撫連戰連勝,破斬馬勉及徐鳳范宮等,因進撫為中郎將,都督揚徐二州軍事。 撫又進至廣陵,擊斃張嬰,尚有歷陽賊華孟,自稱黑帝,亦為撫領兵擊死,東南乃平。 越年改元本初,詔令郡國各舉明經,詣太學受業,歲滿課成,拜官有差。 自是公卿皆遣子入學,生徒多至三萬餘人,學風稱盛。 揚徐一帶,又已平靖,西北兩隅,也還安寧,正好偃武修文,日新政治。 偏是貴戚梁冀,挾權專恣,恃勢橫行,甚至大逆不道,公然做出弒君的事情來了。 原來質帝年雖幼沖,卻是聰明得很,常因朝中會議,公卿滿廷,獨目顧梁冀道:「這正是跋扈將軍呢!」聰明反被聰明誤。 冀聽了此言,大為忿恨,暗想如此少主,已是這般厲害,若待至長成,如何了得!不如除去了他,另立一人。 乃暗囑內侍,置毒餅中,呈將進去,質帝吃了數枚,才閲片時,便致腹中作怪,煩悶不堪,因召問太尉李固道:「食餅腹悶,得水尚可活否?」冀在旁介面道:「恐飲水後或致嘔吐,不如不飲為是!」語尚未畢,那質帝已捧住胸腹,直聲大叫,霎時間暈倒地上,手足青黑,嗚呼哀哉。 李固伏屍舉哀,大哭一場。 少頃梁太后到來,亦淚下潸潸。 固停住了哭,面奏太后,請徹底查究侍臣,梁太后含糊答應。 固欲再與梁冀說明,左右旁顧,並不見冀蹤跡,乃退了出去。 適司徒胡廣,司空趙戒,聞喪哭臨,固待他哭畢,出外與商善後事宜,且恐冀更另立幼主,因邀二人一同署名,致書與冀道: 天下不幸,仍遭大憂,皇太后聖德臨朝,攝統萬機,明將軍體履忠孝,憂存社稷,而頻年之間,國祚三絶。 今當立帝,膺天下重器,誠知太后垂心,將軍勞慮,必詳擇其人,務求聖明;然愚情眷眷,竊獨有懷。 遠尋先世廢立舊儀,近見國家踐阼前事,未嘗不詢訪公卿,廣求群議,令上應天心,下合眾望。 且本初以來,政事多謬,地震宮廟,彗星竟天,正是將軍憂勞之日。 《傳》曰:「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 」昔昌邑之立,昏亂日滋;霍光憂愧發憤,悔之折骨。 自非博陸忠勇,延年奮發,大漢之祀,幾將缺矣?至憂至重,可不熟慮?悠悠萬事,惟此為大;國之興衰,在此一舉,唯明將軍圖之!博陸,即霍光封邑,事見《前漢演義》。 梁冀得書,方召百官入議。 李固與胡廣趙戒,及大鴻臚杜喬,都請立清河王蒜,說他誼屬尊親,德昭中外,正好入主宗祧。 冀默不一答,仍無成議。 先是平原王翼,被貶為都鄉侯,遣歸河間,見四十一回。 翼父開時尚生存,願將蠡吾縣為翼封邑,上表請命,朝廷準議,乃改封翼為蠡吾侯。 翼歿後,由子志襲封。 志酷肖乃父,面目清揚,可惜是個皮相。 當順帝告崩時,曾入都會葬,為梁太后所親見,太后尚有女弟,意欲與志為婚,合成佳偶,只因國有大喪,一時未便與議,所以遣令歸國。 遷延至兩年有餘,志年已十五,乃由梁太后召令入朝,與商婚事。 適值質帝暴崩,議立新主,梁冀意中,即欲將志擁立,好做那雙料國舅,永久擅權。 國舅也有雙料,真是奇語。 不料三公會議,多主張清河王蒜,與己意殊不相合,急切又未便開口,只得悶悶無言。 及公卿等退出後,時已天暮,冀吃過夜膳,正在躊躇,忽由中常侍曹騰等入見,希旨說冀道:「將軍累代為椒房姻戚,秉攝萬機,賓伍如雲,免不得稍有過失。 清河王夙號嚴明,若果得立,恐將軍必致受禍!不如立蠡吾侯,富貴當可長保哩!」冀皺眉道:「我亦有此意,但公卿等未肯贊成,奈何?」騰復說道:「將軍據有重權,令出必行,何人敢違?」冀不待說畢,奮然起座道:「我……我意決了!」冀本口吃,兩我字形容畢肖。 騰等欣然辭去。 翌晨冀重集公卿,倡議立蠡吾侯志,怒目軒眉,語甚激切,胡廣趙戒以下,俱為冀所震懾,同聲接應道:「惟大將軍命!」獨固與杜喬,堅持初議,尚有辯駁,冀不令多言,竟厲聲喝道:「罷會!……罷會!」語畢竟入。 固亦趨出,尚望冀舍志立蒜,再貽冀書,反覆申論。 冀略略一閲,擲置地上。 先向梁太后請下詔書,將固策免,然後至夏門亭迎入蠡吾侯志,即夕即位,夏門系洛陽西北門,門外有萬壽亭。 是為桓帝。 第13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後漢演義》
第1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