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上以正宗器量狹隘,終日務詩文,廷議輒以己意為是,降旨嚴飭,並諭曰:「朕委任大臣,期始終相成,以愜簡拔初念。 故不忍加罪,時加申戒。 當痛改前非,稱朕優容寬恕之意。 」十七年,自陳乞罷,不允。 左都禦史魏裔介劾「正宗自陳奏內不敘上諭切責,無人臣禮。 李昌祚叛案有名,票擬內升。 先後薦董國祥、梁羽明,今皆事敗,被劾不自檢舉。 欺君之罪何辭?正宗與張縉彥為友,縉彥序正宗詩曰‘將明之才’,詭譎尤不可解。 正宗弟正學,為鄭成功總兵,正宗囑巡撫耿焞躐升中軍。 蠹國亂政,其事非一端。 請乾斷以杜禍萌」。 禦史季振宜繼劾,亦及國祥、正學,並正宗貪賄營利諸事。 正宗疏辨,略謂:「李昌祚為叛黨,裔介身為法司,何不早行糾參?例凡薦舉之官,在本任不職,追坐舉主。 國祥、羽明皆升任後得罪。 縉彥序臣詩有曰‘將明之才’,臣詩稿見存,縉彥序未見此語。 」疏入,上奪正宗官,下王大臣會鞫;亦責裔介、振宜不早糾參,並奪官待質。 旋議上裔介、振宜劾正宗罪狀鞫實者十一事,罪當絞。 上斥「正宗性質暴戾,器量褊淺,持論偏私,處事執謬。 惟事沽名好勝,罔顧大體,罪戾滋甚。 從寬免死,籍家產之半,入旗,不許回籍」。 十八年,聖祖即位,以世祖遺詔及正宗罪狀,當置重典,湣其衰老,貸之。 未幾病卒。 張縉彥,河南新鄭人。 明崇禎進士,自知縣行取授主事。 再授編修,擢兵部尚書。 順治元年,詣固山額真葉臣軍前納款,福王授以總督,乃遁去。 既,復受洪承疇招降。 九年,以薦下吏部考核。 十年,授山東右布政。 十五年,擢工部侍郎。 十七年,甄別三品以上大臣,降授江南徽寧道。 裔介劾正宗,詞連縉彥,奪官逮訊。 禦史蕭震疏劾縉彥編刻無聲戲,自稱「不死英雄」,惑人心,害風俗。 王大臣會鞫,論斬,上命貰死,籍其家,流徙寧古塔。 尋死於戍所。 論曰:剛林相太宗,與範文程、希福並命,祁充格掌記室,於創業宜皆有功。 銓故明相,諳故事,與名夏皆善占對。 名夏勸進雖不用,以此邀峻擢。 之遴、正宗各有所援引,知當時亦頗用事。 際初運,都高位,而不足以堪之。 誅夷削奪,曾莫之惜。 正宗傾名夏,亦不免於罪,尤可鑒矣。 列傳三十三 譚泰何洛會錫圖庫博爾輝冷僧機 譚泰,舒穆祿氏,滿洲正黃旗人,揚古利從弟也。 初授牛錄額真。 天聰八年,擢巴牙喇章京,與固山額真圖爾格分統左右翼兵,略錦州。 還從太宗伐明,自上方堡毀邊牆以入,敗明兵,克保安州。 擢巴牙喇纛章京,令關白諸事。 九年,揚古利賜第,侍衛宗室濟馬護欲得其舊居,揚古利不可。 濟馬護囑譚泰入奏,譚泰匿不以聞,濟馬護訴於上,上責譚泰曰:「爾為朕耳目,凡事當無隱。 濟馬護乃朕叔父之子,其言尚不能達,民間勞苦嗟怨,何由得使朕知?爾恃宗族強盛,欺陵愚弱,朕所深惡!」下刑部質訊,奪官。 尋復授本旗固山額真。 崇德元年,從武英郡王阿濟格等伐明,克延慶等十二城。 進圍定興,先登有功。 復與固山額真阿山等設伏,敗明遵化三屯營守兵,盡殲之。 師還,宴勞。 復從上伐朝鮮,朝鮮王棄城走,譚泰率師入其城,盡收其輜重。 從上逐朝鮮王至南漢城,受降而還。 四年,從睿親王多爾袞等伐明,與固山額真葉臣自太平寨破青山口,與明兵十三戰,皆捷。 輔國將軍鞏阿岱,濟馬護兄也,譚泰與相詬於禁門,坐罰。 六年,從圍錦州,譚泰將四百人自小淩河直抵海濱,絶明兵歸路。 與明總督洪承疇兵戰,大敗之。 授世職二等參將。 七年,從輔國公篇古等攻薊州,擊敗明總兵白騰蛟、白廣恩等,俘馘為諸軍最。 八年,命率鋭卒與固山額真準塔更番戍錦州。 順治元年,從入關,逐破李自成於慶都。 復將巴牙喇兵躡擊,至真定,大破之,敘功授一等公。 睿親王攝政,譚泰與巴牙喇纛章京圖賴、啟心郎索尼並見信任。 固山額真何洛會誣肅親王豪格怨譚泰等不附己,訐之睿親王,王謂譚泰忠,益信任之。 大學士希福忤譚泰,希福欲易賜第,譚泰不可,希福誚之,益怒。 其弟譚布以希福述睿親王自言過誤告譚泰,譚泰訐之法司,希福坐黜。 二年,英親王阿濟格坐奏軍事不實得罪,命譚泰與鰲拜等集眾宣其罪。 譚泰匿諭旨不以示眾,索尼發其罪,降世職昂邦章京,奪官。 譚泰怨索尼,訐索尼於內庫牧馬鼓琴及禁門橋下捕魚,索尼亦坐黜。 譚泰復起為本旗固山額真。 初,師下江南,譚泰自西安逐捕流寇,慮不與平江南功,使謂圖賴曰:「我軍道迂險,後至。 今南京未下,請留待我軍。 」圖賴書告索尼,使啟睿親王,或發觀之,懼譚泰得罪,毀其書勿使達索尼。 圖賴師還,詰索尼,發其事,王鞫賫書者,得狀。 譚泰又坐與婦翁固山額真阿山遣巫者治病。 下廷臣議罪,論死,下獄,王使視之,並餽食焉。 譚泰曰:「王若拯我,我殺身報王!」乃出之獄。 五年,複原官。 金聲桓叛江西,授譚泰征南大將軍,率師討之。 聲桓以步騎七萬人抗我師,譚泰督諸軍與戰,次九江,大敗聲桓兵,獲其舟以濟師。 攻南昌,為長圍困之,數月,麾將士以雲梯登,聲桓中二矢,投水死;又破其將王得仁。 南康、瑞州、臨江、袁州並下。 當聲桓叛時,李成棟以廣東應之,南昌圍急,成棟赴援。 譚泰師將至贛州,聞成棟入信豐,譚泰遣諸將乘勝襲擊,成棟兵潰,溺水死,克信豐。 別將徇撫州、建昌。 江西悉平。 師還,授一等精奇尼哈番。 七年,睿親王薨,上命吏、刑、工三部增設滿洲尚書各一,授譚泰吏部尚書。 八年,世祖親政,追論睿親王罪狀,大學士剛林、祁充格皆坐誅,罪不及譚泰。 時圖賴已卒,索尼方罪廢,譚泰毀圖賴墓室,泄舊忿。 五月,禦史張煊劾大學士陳名夏等,下王大臣會鞫。 譚泰袒名夏,讞上,命未下,譚泰前奏,言煊劾皆虛,且所舉諸事皆在赦前,煊以外轉嫌,誣名夏等死罪,當反坐,煊遂見法。 譚泰愈縱恣,嶽爾多其妻弟也,襲一等精奇尼哈番,為奪其族人法喀應襲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合併為三等侯;佟圖賴其女弟之夫也,時金礪駐防杭州,妄稱員缺,以佟圖賴擬補。 上自譚泰袒陳名夏構張煊,心厭惡之。 是歲八月,下詔責其專橫,命執付獄,集廷臣議罪。 鰲拜復訐譚泰阿附睿親王及營私擅政諸狀,讞皆實。 王大臣議誅譚泰及其子孫,上命誅譚泰,籍其家,子孫貸連坐。 何洛會,失其氏,滿洲鑲白旗人。 父阿吉賴,事太祖,從征戰,官牛錄額真。 卒,何洛會嗣,兼巴牙喇甲喇章京。 天聰八年,從伐明,略錦州。 九年,詔免諸功臣徭役,何洛會與焉。 崇德五年,授正黃旗蒙古固山額真。 從睿親王多爾袞伐明,圍錦州。 調滿洲固山額真。 七年,錦州既下,追論圍錦州時何洛會匿鄂羅塞臣破陣功,當奪官,上宥之。 何洛會隷肅親王豪格,頗見任使。 世祖即位,睿親王攝政,與肅親王有隙。 何洛會訐肅親王與兩黃旗大臣揚善、俄莫克圖、伊成格、羅碩將謀亂,肅親王坐削爵,揚善等皆棄市。 賞何洛會告奸,籍俄莫克圖、伊成格家畀之,授世職二等甲喇章京。 尋從睿親王入關,擊李自成,逐至慶都。 還,睿親王令奉表迎世祖,擢內大臣,留守盛京。 阿哈尼堪將左翼,碩詹將右翼,並於熊耀城、錦州、寧遠、鳳凰城、興京、義州、新城、牛莊、岫岩城各置城守官,皆統於何洛會。 順治二年,敘功,進世職一等。 旋命率師駐防西安,道河南,討定西平土寇劉洪起等。 是歲十二月,授定西大將軍,命自陝西徇四川。 時自成將劉體純等犯商州,叛將賀珍與其黨孫守法、胡向宸等分據漢中、興安。 三年,珍以七萬人犯西安,何洛會督兵迎戰,珍敗走,復逐破之,並破體純商州。 肅親王從入關,破李自成,復爵。 至是,上命為靖遠大將軍,下四川,召何洛會還京師。 四年,命率師駐防宣府,仍授正黃旗滿洲固山額真。 五年,調鑲白旗。 命佐譚泰定江西,擊破金聲桓、王得仁、李成棟,事具譚泰傳。 師還,賜所獲金銀珠玉,進世職三等精奇尼哈番。 第24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中》
第24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