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蘇聯入侵了捷克斯洛伐克,勃列日涅夫宣稱,如果其它共產主義國家被認為背棄社會主義事業,蘇聯有權干涉這些國家的內部事務。 中蘇邊界衝突緊隨着這些事態爆發,衝突引發了蘇聯進攻中國的不祥前景。 事實上,莫斯科的一些較為大膽的軍政首腦認真地建議,對中國的原子彈試驗基地實施一場先發制人的核打擊;並試探拉上美國一起幹或至少讓美國默許的可能性。 先是蘇聯駐東京和堪培拉(Canberra)使館的武官,後來又是更高級別的官員,向美國提出了聯合打擊中國的建議。 但尼克森(Nixon)總統下令對此作「激烈的、憤慨的反對」。 341969年9月11日,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出席完胡志明的喪禮乘飛機回國,在飛抵伊爾庫茨克附近上空時,接到指令返回北京,在那裡,他與周恩來在機場進行了三個小時的會談。 他們達成了以下諒解:應該在不使用武力的條件下簽訂一項協議,維持邊境現狀,防止軍事衝突和摩擦,在有爭議地區隔離軍隊,通過談判解決所有邊界問題,互不侵犯。 在這次會晤後,邊界糾紛平息了,並且于1969年10月20日在北京恢復了高層談判。 然而,在1970年7月,蘇聯再次向美國建議,應達成共同協議,以對付中國或其它任何核國家的任何「挑釁行動」。 這項建議不僅涉及到中國,還牽涉到北約同盟內的核國家,因此遭到了華府的拒絶。 35 在北京重新開始的邊界談判中,中國人並不要求全部歸還割讓給俄國的所有領土;但是,他們堅持要以舊的條約作為談判基礎,全面解決邊界問題,另外堅持要蘇聯承認,沙俄的舊有條約是不平等和不合法的。 中國人要求,超出沙俄舊條約之外蘇聯得到的所有領土應無條件還給中國,包括烏蘇里江和黑龍江七百個島嶼中的六百個,總計約400平方英里的陸地面積,另外還有在新疆帕米爾山區的12,000平方英里土地。 為論證這些要求,北京援用了國際法中的「主航道」原則,即按照界河「主航道」的中心綫劃分邊界,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屬於這種情況,據此,中國將擁有這六百個島嶼,包括珍寶島和八岔島。 至于帕米爾段邊界,中國人宣稱,它是由俄國軍隊破壞1884年邊界議定書而非法佔領的。 36 蘇聯代表主張,由滿清政府與沙俄簽訂的那些條約並非「不平等」,從法律和歷史來說,中俄邊界業已確定。 雖然蘇聯人現在看不出有任何理由來改變邊界,但願意為了表示他們的善意,在一些特殊的邊境地區,也即在具有戰略意義的新疆和海參崴地區,做一些小的修正。 至于帕米爾段邊界和黑龍江、烏蘇里江,蘇聯人則否認在帕米爾有任何非法佔領的情況,同時還反對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按「主航道」原則劃界,堅持那六百個島嶼屬於蘇聯。 談判中沒有達成任何協議或可接受的妥協。 顯然,雙方都在利用談判來拖延時間,以達成其它目標。 到1973年年中,蘇聯已將他們在中蘇邊境的兵力增加到了一百多萬人,而且配備有導彈和核武器,另外還在太平洋駐紮了至少150艘軍艦。 他們還在莫斯科和列寧格勒周圍部署了約一百枚被稱為「加洛什」(ABM)系統的反彈道導彈,以獲取對中國的第一次打擊優勢。 37與此同時,他們努力尋求與西歐尤其是西德達成諒解,以求避免兩綫作戰。 中國也調集至少一百萬人增援邊境地區,並作出了巨大的外交政策轉變,以求與美國、日本達成諒解,打破帝國主義包圍圈,防止美蘇可能勾結起來。 避免兩綫戰爭是毛澤東的最關心的問題。 同時,中國在最壞的可能性上看,在各大城市修建龐大的防空洞網絡,配備有水、食物和醫療設備。 坐落在新疆羅布泊的核設施悄悄地搬遷到了西藏腹地某些不知名的場所,而舊的基地則偽裝成很逼真的原子彈設施。 中國的短程導彈被部署來打擊海參崴、伊爾庫茨克和其它靠近邊境的蘇聯城市,射程在1,200到2,300英里之間的中程導彈則用來打擊西伯利亞和蘇聯中亞地區的目標。 到1973年,射程達3,500英里、能夠打到莫斯科和列寧格勒的中程導彈投入了生產,1980年,中國又掌握了6,000英里射程的洲際導彈。 38中國迅速發展了第二次打擊能力。 從軍事上來說,蘇聯不受懲罰地發動核襲擊的時機早已過去了,而從外交上來說,國際社會也不會容忍這樣一種核打擊。 據報道,尼克森在1972年5月訪問莫斯科時,「以最坦率的措辭」警告勃列日涅夫,蘇聯進攻中國將威脅世界和平,並將被看作是觸犯美國的國家利益。 勃列日涅夫直截了當地質問,美國是否有資格充當共產國家間事務的仲裁人。 然而,蘇聯盼望獲得美國的小麥、技術和諒解,這大體上阻止了莫斯科對美國的警告置若罔聞。 一些強大的歐洲共產黨,如意大利、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等國的共產黨,也強烈反對蘇聯進攻中國。 此後,勃列日涅夫設想了一個「亞洲集體安全體系」,試圖通過加強蘇聯與印度、日本、北朝鮮和印度支那國家的聯繫來包圍中國。 但除了對印度和越南之外,這個計劃沒有產生什麼效果。 說到底,中國人正埋頭于社會主義改造、工業發展、領導問題和「接班」等事務,它不想開戰。 蘇聯人也對中國問題頭疼不已,不知道究竟怎麼辦。 克里姆林宮似乎在恐嚇與和解之間來回搖擺;1973年6月中旬,蘇聯提議簽訂一項互不侵犯協定,遭北京拒絶。 39隨後,在1974年11月初,中國人出乎意料地建議簽訂互不侵犯協定,並提議根據1969年9月柯西金與周恩來之間的諒解,使有爭議邊界地區的雙方軍隊脫離接觸。 第19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第19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