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岸綿長,省垣據錢塘江上遊,外恃龕、赭二山為口門,江狹沙橫,儼如天塹,敵艦卒難闌入。 道光以後,海疆屢警,雖寧、台戒嚴,而不致牽動全局。 中法之役,法艦曾至寧波洋面,招寶山砲台卻之。 此後遂無歐艦之蹤。 惟象山港天然形勝,與膠澳、旅順鼎峙而三,惜築港未成雲。 福建東南沿海凡二千餘裡,港澳凡三百六十餘處,要口凡二十餘處。 額設水師二萬七千七百餘人,分三十一營,大小戰船二百六十六艘。 自清初以迄乾隆,削平鄭氏,三定台灣,及嘉慶間靖海之役,福建用兵海上,較他省為多。 島嶼星羅,處處與台、澎相控制,故海防佈置,尤為繁密。 其州郡濱海者,為福寧、福州、興化、泉州、漳州五府,而台灣障其東方。 五府防務,各有注重之處。 福寧重在各港口,自北境之南關山、沙埕港口迤邐而西南,為烏岐港口、鹽田港口、白馬門口、金垂港口、飛鸞江口、東衝總口,海舶之輕利者,隨處可入。 其外海島嶼較大者,為東西台、七星礁、浮瀛、大小崳山,足資屏衛。 此福寧之防也。 福州重在閩江,以江口內為省治所在。 其外自北境松崎、江戶,經東西洛、南北竿塘、鼇江口,至閩江近口之琅崎島、金牌、五虎門,皆扼要之所。 入口經大小嶼、羅星塔,乃同、光間所創建之海軍船廠、軍械製造局,鹹在於是。 出口沿海而南,經梅花江口、龍江口,少東即海壇島,水師重鎮所在。 其外海之島,若猴嶼受閩江之沖,東永當長樂之臂,較白大、東沙諸島為要。 此福州之防也。 興化重在海濱諸島,自三江口經鹿耳、大小丘,循平海衛、湄洲嶼,至雙溪港口,乃沿海之境。 其外海島嶼,為平海、南日二島,列汛置官,視為重地,而湄洲亦興郡屏籓。 此興化之防也。 泉州重在金、廈二島。 自北境惠安峰、崎港口,經雒陽江、晉江、安海港三口。 其南為金州鎮。 又西經大登、小登,即廈門島。 島北為同安港口。 金、廈二門,遠控台、澎,近衛泉、漳,為海防重地。 其外海之永寧、定安、烏潯諸島,亦設汛置兵。 此泉州之防也。 漳州重在南澳,鼓浪嶼為南境盡處,尤擅形勢。 其沿海之境,自九龍江口折而西南,經六鼇港、漳江二口,循銅山而南,為詔安港口。 其南隔海為南澳鎮,南疆要地,與粵海共之。 其外海島嶼,首為烏坵,最當衝要。 而鼓浪嶼當海門之口,與鎮海城砲台同為重地。 此漳州之防也。 中國沿海各省,自浙洋而北,海濱淤沙多而島嶼少,其海岸徑直,故防務重在江海總口,而略於海岸。 自浙洋而南,島嶼多而淤沙少,其海岸紆曲,故防務既重海口,而巨島與海岸亦並重焉。 順治十七年,王命嶽以閩省之海門與廈門相望,左為鎮海衛,乃漳州府之門戶,同安縣之高浦城等處,地近廈門,為泉州府屏衛,乃屯兵於鎮海、高浦二城,而分營以防鄰近隘口。 雍正四年,浙閩總督高其倬奏陳操練沿海水師,並令閩洋水師巡視本省各口,兼赴浙洋巡緝。 嘉慶四年,令閩省水師仿商船式改造戰船八十艘,編為兩列。 自泉州之崇武,分南北犄角。 由崇武而南,令南澳、銅山、金門及提標後營各鎮將率船巡緝。 崇武而北,令海壇、閩安及金門右營各鎮將率船巡緝。 道光二十年,諭鄧廷楨招募練勇,嚴守澎湖,以扼閩省赴台灣之路。 二十二年,諭怡良等屯兵福州金牌各要口。 其距省二十里外之洪塘河及少岐,均沈船布椿設防。 閩省門戶在外洋者,為五虎、芭蕉二口。 入口為壺江,水勢稍狹,無險可扼。 進至金牌、長門,有巨石橫亙中流,扼守較易。 又進乃閩安之南北岸,為水路總匯,兩山夾峙,可稱天險。 光緒六年,於南岸建鐵門暗砲台六、明砲台八,北岸建鐵門暗砲台七。 七年,又於長門建暗砲台四、明砲台六,悉仿洋式。 二十四年,增祺因閩省濱海,屯戍空虛,增練旗、綠各營,以厚兵力。 二十五年,許應騤以漳州之鼓浪嶼設防尚未周備,增建砲台,置新式砲。 綜閩省海防,所注重者,隨時異宜。 當康熙間,以鄭氏由台、澎據海壇、金、廈,故海防獨重泉、漳。 其時水師以沙唬船不適於海戰,改造鳥船。 施琅之平台灣,即藉鳥船之力。 及嘉慶間,海盜蔡牽竄擾浙、閩、粵三省洋面,而閩省當其中,寧、福、興、泉、漳五郡皆剽掠經由之境,故列郡鹹重海防。 其時水師利用巨艦,李長庚造霆船三十艘,置大砲四百餘具,屢敗牽於閩海,卒合閩、浙水師之力,圍而殲之。 最後為光緒中法之戰,法人以大隊鐵艦專攻福州,故海防獨重閩江口,而各郡無驚。 同治以後,創船廠,造鐵艦,築砲台,制槍砲,海防漸臻嚴密。 乃馬江失律,盡隳前功,良足慨耳。 台灣西與福、興、泉、漳四府相值,距澎、廈各數百里。 其山脈北起鷄籠,南盡沙馬碕。 東西沃野,一歲三熟。 宋稱毗舍那國。 明季日本、荷蘭人迭踞之。 順治間,鄭成功占台灣、金、廈,時犯泉、漳。 康熙初,姚啟聖以閩省水師三百艘討之,先克金、廈。 二十二年,施琅以水師二萬克台灣,乃置台灣府,設縣各官,鑄鐵幣,開學校,築城垣,逐生番,戍兵萬有四千,遂為海外重鎮。 康熙六十年,硃一貴之叛,施世驃由廈門率水師六百艘進攻,七日而克之。 乃以總兵官鎮台灣,副將守澎湖。 乾隆間,福康安平林爽文之亂,台灣北境乃漸展拓。 其山後之地,至嘉慶間始闢之。 光緒十三年,開台灣為省治,設巡撫以下各官,為中國海南右臂。 及中日之戰,割讓於日本,而疆事益不可問雲。 廣東南境皆瀕海,自東而西,歷潮、惠、廣、肇、高、雷、廉七郡,而抵越南。 其東境始於南澳,與閩海接界。 潮郡支山入海,有廣澳、赤澳諸島,皆水師巡泊所在。 迤西為惠州,民性剽悍,與潮郡無異,設碣石鎮總兵以鎮之。 又西為廣州境,其海灣深廣。 自新安折而北,又折而南,至香山,是為內海,群島環羅,為廣州省治之外護。 又西為金州、馬鞍諸山,則肇郡陽江之屏障也。 又西為高州海,多暗礁暗沙,海防較簡。 又西為雷州,其南幹突出三百餘裡,三面皆海。 渡海而南為瓊州。 又西為廉、欽,與越南錯壤。 廉州多沙,欽州多島,襟山帶海,界接華夷。 瓊州孤懸海表,其州縣環繞黎疆,沿海多沈沙,行舟至險,水師可寄泊港口僅有六七處。 此全境海防之形勢也。 廣州海防,自零丁洋過龍穴而北,兩山斜峙,東曰沙角,西曰大角,由此入內洋,為第一重隘。 進口七里有山曰橫當,前有小山曰下橫當,左為武山,亦曰南山,為海船所必經,乃第二重隘。 再進五里曰大虎山,西曰小虎山,又西曰獅子洋,乃黃埔入省城之路,為第三重隘。 歷朝於此雖築壘駐兵,而設備未周。 歐艦東來,粵東首當其衝。 道光禁菸之役,英艦進薄廣州內海,林則徐督粵,屢戰卻之。 其時佈防較密,而壁塢皆循舊式。 至光緒間,彭玉麟、張之洞守粵,始有曲折掩護之砲台,後膛連珠之槍砲,防務益嚴矣。 清初規制,設大小兵船一百數十艘,僅能巡防內洋,不能越境追捕,遇有寇盜,則賃用民船。 康熙五十六年,始建廣州海濱橫當、南山二處砲台。 乾隆五年,以廣東戰船年久失修,諭疆吏加意整頓。 四十六年,巴延三以各海口時有寇船出沒,於石棋村總口設立專營,與虎門營汛聯絡。 五十八年,吳俊以東莞米艇堅固靈捷,便於追捕海寇,造二千五百石大米艇四十七艘,二千石中米艇二十六艘,一千五百石小米艇二十艘,分佈上下洋面,配置水兵,常年巡緝。 嘉慶五年,於沙角建砲台。 九年,倭什布以粵海窮漁伺刦商船,遇水師大隊出巡,輒登陸肆擾,遂無寧歲,乃規畫水陸緝捕事宜。 十五年,設水師提督駐虎門,扼中路要區,以二營駐香山,一營駐大鵬,為左右翼。 二十年,就橫當砲台加築月台,又於南山之西北,增建鎮遠砲台,置砲多具。 二十二年,建大虎山砲台,置砲三十二具。 第65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上》
第65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