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的發展需要講求實際的地質學家們來建議挖掘運河和修築鐵路的地址。 在挖掘過程中,發現了許多奇怪的東西:「雷石」,即軟體動物的化石,和其他同海膽和珊瑚非常相似的化石。 岩石是成層次的,一層一層的壘積着,顏色不同,結構也不同。 有些岩石可以支撐鐵路,有些岩石可以蓄水。 瞭解那些岩石的擺法和它們擺放的地方,十分重要。 那些岩層總處于同樣的順序嗎?那些岩層在英國不同地區也是一樣的嗎?由於對層次形成系統研究的結果,威廉·史密斯用把岩層排成清晰、可以預見的順序的方法,于 1815年繪製了英格蘭和威爾士的地質圖。 這是一個啟示:有些在史密斯的順序中很低下的岩層在有些地方暴露出來;別的岩層也在別的地方暴露出來;有些岩層是摺疊的,有些是傾斜的,有些是上下顛倒的。 講求實際的地質學家們正在對地球的結構有所發現,而這些發現當時是料不到它們在理論上的結果的。 實際的科學刺激了理論的科學,而且隨着賴爾的《地質學原理》于1830到1833年間的出版,理論地質學便進入自己歷史的新階段。 賴爾的理論是建立在赫頓的一個既沒有開始的遺蹟,又沒有結束的前景的古老地球的基礎之上的天律不變說。 赫頓相信變化是由於岩石的發熱產生的,而他的對手們則把變化歸因于洪水氾濫。 根據賴爾的看法,地球從前形成的過程,跟當時仍然正在形成它的過程完全一樣:地震、洪水、火山、河流;傾斜、爆發、下沉、風雨的侵蝕。 地球是不穩定的,同時正如赫頓所發現的那樣,地球也是古老的。 19世紀30年代,對於變化傳佈着一種不安的感覺,對於在漫長的時期裡只生存一個短暫的瞬間也感到不安。 宇宙是根據機械力的法則變化的,地球是通過自然力的作用變化的——動物和植物都可能變化——社會也由於政治、經濟和宗教的力量正在發生着變化。 《自然創造史的遺蹟》于 1844年未署作者姓名出版,它把所有那些變化中的系統,例如宇宙、地球、植物、動物和人類,統統歸總為一個整體。 萬物都是經過不同的階段變化而來的,甚至智力的等級也「只不過是發展的階段」。 《自然創造史的遺蹟》一書引起了震動。 它受到專業科學家們的嚴厲批評,作者顯而易見並非科學家,因而他很容易地成為嘲笑和惡毒攻擊的對象。 赫胥黎寫了一篇辛辣的評論;劍橋大學地質學教授亞當·塞治威克也把它駁得體無完膚,發現其中所講的細節令人厭惡,並終於斷定說,這本書如此低劣,只能出於一個女人之手。 天文學家兼哲學家約翰·赫瑟爾批評了《自然創造史的遺蹟》所講的地理學,業餘地質學家休·米勒則駁斥了它的漸進論。 米勒聲言地質學並不為從簡單到複雜這種逐漸變化提供證據。 在《創造者的足跡》中,他證明複雜的化石是突然從岩石中出現的,並無祖先可尋。 因此,他辯論說,《自然創造史的遺蹟》所用的證據不能證明漸進論,從而也不能證明進化。 《自然創造史的遺蹟》所講的蹩腳的科學道理是容易予以摒棄的,但並不是它所引起的不安的真正原因。 真正原因是人們不喜歡變化的理論,不喜歡那種膽敢把人類也包括在內的變化的理論。 但《自然創造史的遺蹟》頭 6個月就出了 4版,受到科學家和藝術家的議論和諷刺。 在迪斯累利1847年出版的小說《唐克列德》中,康斯坦斯夫人勸男主人公讀一本標題為《混亂的啟示》的駭人聽聞的新書。 「你知道,一切都在發展。 這一原理現在正在永久地傳佈下去。 最初是什麼都沒有,然後有了某種東西;接着,我忘記是什麼了,我想,有過帶殻的軟體動物,然後是魚;接着是我們人類。 讓我想一想,接着而來的是我們人類嗎?不必管它;我們人類是最後出現的。 下一階段會是某種優越於我們的東西;某種生有翅膀的東西。 啊!正是這樣,因為我們從前是魚,而且我們相信我們會變成烏鴉。 不管怎樣,你應該讀一讀這本書。 」 達爾文和華萊士兩人都讀過《自然創造史的遺蹟》;達爾文雖然說對它不感興趣,但承認它寫得好,比任何最近出版的著作議論得多,而且實際上已經傳說他就是作者。 華萊士認為它是一個「有發明才能的假說」。 牛津幾何學教授巴登·鮑威爾牧師給作者寫了一封信,以熱忱的言詞向他表示祝賀。 赫伯特·斯賓塞繼《自然創造史的遺蹟》出版之後在《領導者》上面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是《發展之假說》,在文章中他有力地為進化論作了辯護。 他從地質學和德國海因利希·潘德和卡爾·埃恩斯特正在探討着的胚胎學的新的研究成果蒐集了事實,他斷定文章中的事實是證實有機變化的理論的。 也許是事實,但並非足夠的事實,批評家們在喊叫。 斯賓塞反駁道:「你們自己的學說就根本沒有事實來支持。 戰線已經擺好,社會正準備迎接那本將廣集事實並引人注意的書籍。 」 理論有了,令人吃驚的事實也接着提出來了。 《物種起源》引起了騷動。 但這已經是《自然創造史的遺蹟》出版以後15年的事情了。 第5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達爾文傳》
第5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