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們還是不滿足。 貪慾永無止境,佔有永不滿足。 」釋迦牟尼一字一頓地緩緩說道,「五欲好像一個幻化的迷人的 ① 是佛教禪定的一種,謂修此禪定,十方諸佛均現眼前。 釋迦牟尼之前,原已有佛,均已涅槃過世。 美女,迷惑你的眼睛,矇蔽你的心靈,引誘你恣情縱慾,神魂顛倒,失智沉溺,最後致使你跳進汪洋大海。 沉淪滅頂之災而不覺。 君王發命令,國人不得不去實行,而君王卻以為這是至高無上的權威,至高無上的尊貴。 實則國人因迫于君王的淫威,而不敢違逆。 一旦君王的權勢和榮耀,像天上那塊霞雲似的煙消霧散,那麼,除了給人世上留下怨恨嗔厭,還有什麼呢?這一切都是由於被五欲之念所捆縛,而執迷不悟。 現在你還不知道,有一柄被一絲一發拴着的利劍,弔在你的頭頂上,窺伺時機,送你殘生,毀你性命。 ……」頻婆娑羅王聽了釋迦牟尼的一番話,先是禁不住脊樑骨發涼,繼而由沉迷不醒,猛感到一股斷腸的淒楚,竟然涕泗交流,翻然大悟,合掌向釋迦牟尼一拜再拜,並邀請這位至聖大賢到王宮裡傾心晤談,使君王深浴其德,早日圓覺。 當天,釋迦牟尼提出請求,想在這裡的靈鷲山上開闢道場說法。 頻婆娑羅王欣然同意,表示號召京城的民眾和百官侍臣們前來聽法,虔誠供養。 靈鷲山,又名耆闍崛山,坐落于王舍城東北郊,因頂峰似鷲,又有成群的鷲鷹長年在山中飛翔,故名。 四世紀初,即釋迦牟尼涅槃後八百年左右,中國東晉法顯和尚曾赴印度取經,專程來到此山,瞻仰當年佛陀和他的弟子們說法參禪的地方。 當時,一片蔓草荒煙的淒涼之景,不禁令他心酸落淚。 據《高僧法顯傳》中記述:「佛說法堂已毀壞,止有磚壁基在。 」法顯禁不住對此幽然懷古,見景生情,三拜九叩,流連難去。 當時在靈鷲山上為眾生說法傳道的釋迦牟尼,從漸悟趨于頓悟。 每天從早到晚,他都在講「生滅四諦」、「五藴緣生」和「因果定律」。 當時,每天前來聽道求法的人,扶老攜幼,絡繹不絶。 有時,頻婆娑羅王帶著王妃和侍臣也前來虔誠聆聽。 幾天之間,每日奔向靈鷲山的善男信女就達一萬多人。 可以想見當時的盛況了! 「眾生們,弟子們,”這一天,晨星已墜,朝曦東昇,釋迦牟尼又開始娓娓動聽地講道了:“到今天為止,我悟出一個宇宙人生的道理,就是緣生的道理。 我說,世間一切萬物均處于因果聯索之中,依一切關係而沉浮變化,而產生各種現象。 每一種事物的產生、發展和衰亡,都連帶著種種因緣。 事物的出現,是由於因緣的結合;事物的消亡,是由於因緣的分散。 這就叫做緣生緣滅。 正因為宇宙間的萬事萬物緣生緣滅,變化無常,也就說明一切現象和事物,都是暫時的,虛假的,幻有的,如過眼雲霓,如裊裊輕風,如水中泡影。 從一個人的生命到整個世界,都不是永恆的,甚至包括我此間向你們傳授的法,所謂萬法皆空。 既然萬物緣生緣滅是不可抗拒的,那就說明一切皆空。 我稱此道為『緣生性空』。 」 這就是後來佛經中所說的「人無我」和「我空」。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四大本空,五藴非有,緣聚則合,緣散則離。 有此故有彼,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這位佛教的聖人宣講的緣生性空,是哲學,是科學,是歷史,是邏輯學,是宇宙學。 他着重於事物本質的分析和透視,從而告誡和警惕眾生,人原來是生活在幻妄不實的境界中,應看穿眼前的現實幻景,清醒地放下名利物慾的貪得無厭,放下以惟利是圖,放下損人利己,放下爭權奪勢,放下生殺予奪……這一天,可巧,頻婆娑羅王也帶著王妃前來聽法。 當這位國君聽罷了「緣生性空」後,不知怎麼著,只感到頭昏眼花,天旋地轉,腦袋裏嗡地一響,頽然昏倒在地上了。 好像一雙無形而有力的巨拳,一下子把這位尊貴者打翻在地。 一時間,震驚了道場上的眾人。 當王妃和侍臣們把這位君王喚醒時,但見他哭喪着臉,在侍臣的攙扶下,強打精神走到釋迦牟尼面前,含着眼淚,哀傷地問道:「太子,這緣生性空……難道朕的江山王國,富貴榮華,也在其中嗎?”釋迦牟尼感慨地頷首:「請恕我直諫,應作如是觀。 」「那麼我……我的王宮,珠寶,金銀……美妃呢?」「陛下,不僅這一切將緣生緣滅,化為烏有,連尊貴的陛下王位,也將搖搖欲墜,將來勢必是虛影幻夢。 有道是,『萬里江山空無有,一天星斗化清風』!」「啊!……」頻婆娑羅王不寒而慄,禁不住哀呼一聲,好像突遭五雷轟頂,陷進了阿鼻地獄,清癯蒼白的臉上現出驚慌之色,跪倒在釋迦牟尼面前,雙手揪住袈裟襟不放,哭天號地,哀求立即皈依正信的佛門,以求得現前的身心安寧,未來的生死解脫。 釋迦牟尼認為這是一種真實的感情,攙扶着頻婆娑羅王站起來,慷慨陳辭:“陛下心性不生,心處寂境,初悟萬法的本質即假而空,因而渴乞生命從此新生。 我不僅敬佩你的英明睿智,而且尊重你的意願。 煩惱無邊誓願斷吧!從今天起,我祝賀陛下,你確認了生命真實和永恆的屬性,覺悟了人生執妄的沉迷,找到了心靈的棲泊歸依之處。 」 釋迦牟尼是古今以來對因果定律的第一個信仰家和弘揚者。 信徒們也無不對此酷信並身體力行,忠誠不渝。 第3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釋迦牟尼傳》
第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