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知州一人。 初制從五品。 乾隆三十五年改直隷州知州正五品。 州★, 從六品。 州判, 從七品。 無定員。 其屬:吏目一人。 從九品。 知州掌一州治理。 屬州視縣,直隷州視府。 唯無附郭縣。 州同、州判,分掌糧務、水利、防海、管河諸職。 吏目掌司姦盜、察獄囚、典簿錄。 初制,州置知州一人。 嗣後因地制宜,省析並隨時更易,佐貳亦如之。 計全國直隷州七十有六,屬州四十有八。 縣知縣一人。 正七品。 縣丞一人。 正八品。 主簿無定員。 正九品。 典史一人。 未入流。 知縣掌一縣治理,決訟斷闢,勸農賑貧,討猾除奸,興養立教。 凡貢士、讀法、養老、祀神,靡所不綜。 縣丞、主簿,分掌糧馬、征稅、戶籍、緝捕諸職。 典史掌稽檢獄囚。 無丞、簿,兼領其事。 初制,縣置知縣一人。 順治十二年,諭吏部參酌州、縣制,區三等。 先是台諫需人,依明往例,行取知縣。 聖祖親政,以親民官須諳利弊,命督、撫舉賢能。 康熙二十九年,復諭九卿察廉吏。 清苑知縣邵嗣堯等十二人擢置憲府,錚然有聲。 高宗猶亟稱之。 自部議防太驟,俾迴翔曹司間,其途稍紆矣。 乾隆十六年,停止行取升部員,其賢能者仍得題擢也。 嘉慶十五年,刊欽定訓飭州縣規條一書,頒示各省。 文宗時,軍書旁午,民生凋敝,申諭督、撫隨時嚴察。 顧其時雜流競進,廉能者寡。 穆宗厲精圖治,諭各省甄別捐納、軍功人員,尋以招流亡、墾地畝課第殿最。 同治七年,覆命設局刊牧令諸書,猶存振厲至意。 光緒間,督、撫違例更調州、縣官,視同傳舍。 二十四年,議復久任制。 三十一年,定考覈州、縣章程, 詳考績。 制亦少密焉。 計全國縣凡千三百五十有八。 儒學府教授、 正七品。 訓導, 從八品。 州學正、 正八品。 訓導,縣教諭、 正八品。 訓導,俱各一人。 教授、學正、教諭,掌訓迪學校生徒,課藝業勤惰,評品行優劣,以聽於學政。 訓導佐之。 例用本省人。 同府、州者否。 江蘇、安徽兩省通用。 初沿明制,府、、州、縣及各衛 武學並置學官。 康熙三年,府、州及大縣省訓導,小縣省教諭。 十五年復置,自是教職分正復。 厥後開俊秀監生捐納教職例。 三十年,允江南學政許汝霖請,凡捐學正、教諭者改為縣丞,訓導改為主簿,繇是唯生員始得入貲,教授必由科目。 三十二年,省各衛武學訓導。 三十九年,頒學宮聖諭十六條,月朔望命儒學官集諸生宣讀。 四十一年,頒禦製訓飭士子文,命學宮鑱石。 四十二年,定教職,學各二人。 雍正元年,允雲南土人、四川建昌番夷、湖南永綏等處建立義學,嗣是改土歸流,塞外荒區漸次俱設儒學。 明年,置雲南井學訓導,井學自此始。 又明年,省都司儒學、京衛武學教授,滿洲生員並歸漢官月課。 十三年,定府、州、縣儒學官品秩。 如前所列。 光緒三十年後,科舉既罷,各省教職缺出不補。 時議改置文廟官,不果。 巡檢司巡檢, 從九品。 掌捕盜賊,詰奸宄。 凡州縣關津險要則置。 隷州者,專司河防。 驛驛丞, 未入流。 掌郵傳迎送。 凡舟車伕馬,廩糗庖饌,視使客品秩為差,支直於府、州、縣,籍其出入。 雍正六年,定滿人不得為驛丞。 典史同。 庫大使一人。 隷布政使者正八品,運使、鹽法道、各道從九品,鹽茶道及各所俱未入流。 掌主庫藏。 倉大使一人。 隷布政使及各府從九品。 州、縣未入流。 掌主倉庾。 稅課司大使一人。 隷道、府者從九品。 州、縣未入流。 掌主稅事。 凡商賈、儈屠、雜巿俱有常徵,以時榷之,輸直於道、府若縣。 徬官一人。 未入流。 掌瀦泄啟閉。 河泊所大使一人。 未入流。 掌徵魚稅。 醫學府正科,州典科,縣訓科,各一人。 俱未入流。 由所轄有司遴諳醫理者,咨部給劄。 宣統元年,奉天模範監獄成,置醫務所所長,省府正科。 陰陽學府正術,州典術,縣訓術,各一人。 俱未入流。 由所轄有司遴行端者,咨部給劄。 雍正七年,令兼轄星學。 府僧綱司都綱、副都綱,州僧正司僧正,縣僧會司僧會,各一人。 府道紀司都紀、副都紀,州道正司道正,縣道會司道會,各一人。 俱未入流。 遴通曉經義,恪守清規者,給予度牒。 志九十二 ○職官四 武職籓部土司各官 公侯伯子男額駙侍衛處鑾輿衛驍騎營八旗都統前鋒營護軍 營統領 景運門直班 八旗內務府三旗護軍營總統 三旗包衣驍騎營三旗包衣護軍營 步軍統領火器健鋭神機虎槍諸營鄉導處上虞備用處善撲營王公府屬各 官 公主府長史 陵寢駐防各官各省駐防將軍等官提督等官各處駐 劄大臣回部各官籓屬各官土司各官番部僧官 公、侯、伯、 超品。 子、 正一品。 男、 正二品。 輕車都尉、 正三品。 以上俱分三等。 騎都尉、 正四品。 雲騎尉、 正五品。 恩騎尉, 正七品。 凡九等,以封功臣及外戚。 初,天命五年,論功序列五爵,分總兵為三等,副將、參將、遊擊亦如之,牛錄額真稱備禦。 天聰八年,始設一等公, 即五備禦之總兵。 及一、二、三等昂邦章京, 即總兵。 梅勒章京, 即副將。 紮蘭章京, 一、二等即參將,三等遊擊。 牛錄章京。 即備禦。 順治元年,加封功臣公、侯、伯世爵,錫之誥券。 時公、侯、伯下無子、男,副、參即其爵也。 四年,改昂邦章京為精奇尼哈番,梅勒章京為阿思哈尼哈番,紮蘭章京為阿達哈哈番,牛錄章京為拜他喇布勒哈番。 授爵自拖沙喇哈番始, 舊為半個前程,漢稱外所千總,正五品。 遞上為拜他喇布勒哈番, 漢稱外衛指揮副僉事,從四品。 再一拖沙喇哈番,稱外衛指揮僉事,正四品。 阿達哈哈番, 三等稱外衛副同知,二等稱外衛指揮同知,俱從三品。 一等稱外衛指揮副使,再一拖沙喇哈番,稱外衛指揮使,正三品。 阿思哈尼哈番, 三等稱外衛都指揮副同知,二等稱外衛都指揮同知,俱從二品。 一等稱外衛都指揮副使,再一拖沙喇哈番,稱外衛都指揮使,俱正二品。 精奇尼哈番。 二等稱鑾儀衛都指揮同知,從一品。 一等稱鑾儀衛都指揮使,正一品。 積拖沙喇哈番二十六,為一等公。 八年,定世襲罔替制。 十八年,定合併承襲制。 康熙元年,以世爵合併至公、侯、伯者,仍與分襲。 雍正二年,錫明裔硃之璉一等侯。 乾隆十四年,錫名延恩。 八年,嘉大學士張廷玉等輔弼勤勞,賜一等阿達哈哈番世襲,漢世職自此始。 明年,錫公爵嘉名。 如褒績、忠達類。 外戚命為承恩公。 往製為一等公。 乾隆四十三年改三等。 乾隆元年,定精奇尼哈番漢字為子,阿思哈尼哈番為男,阿達哈哈番為輕車都尉,拜他喇布勒哈番為騎都尉,拖沙喇哈番為雲騎尉,滿文如故。 十三年,定公、侯、伯以次封爵表。 一等公襲二十六次,一等侯兼一雲騎尉襲二十三次,一等伯兼一雲騎尉十九次,一等男兼一雲騎尉十一次,自公至男,一、二、三等依次遞降。 十四年,追錫侯、伯嘉名。 如奉義侯、敦惠伯類。 自是垂為永制。 十六年,定世襲七品官為恩騎尉,是為九等。 三十二年,嘉黃芳度功,予襲公爵十二世,並依八旗例,復給恩騎尉,優恤於無窮。 時將軍張勇等,提督孫思克等,並緣此推恩,繇是漢官亦有世襲罔替例。 同治中興,剖符析圭者,漢官為多,猶古武功爵也。 光緒三十三年,制定創興大業者予子、男,號曰商爵,則頒爵之制少異已。 公主額駙,位在侯、伯上。 尚固倫公主 中宮所生女。 曰固倫額駙,秩視固山貝子;尚和碩公主 妃所生女及中宮撫養者。 曰和碩額駙,秩視超品公。 親王女曰郡主,額駙秩視武職一品。 世子、郡王女曰縣主,額駙視二品。 貝勒女曰郡君,額駙視三品。 貝子女曰縣君,額駙視四品。 入八分鎮國公、輔國公女曰鄉君,額駙視五品。 近支格格予歲祿,遠支止予虛銜。 下嫁蒙籓亦如之。 所生之子,各予其父品級。 第51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上》
第5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