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湧出枏梓數十萬章51,助修宮殿,豈非天意也哉!越52數日,遂命法視師53江北,刻日西征。 忽傳我大將軍吳三桂借兵貴國,破走逆賊,為我先皇帝發喪成禮,掃汪宮闕,扶輯群黎(54),且罷薙發之令(55),示不忘本朝。 此等舉動,振古鑠今(56),凡為大明臣子,無不長跑北向(57),頂禮加額(58),豈但如明諭(59)所云「感民圖報」已乎!謹于八月,繕治筐篚60,遣使犒師,兼欲請命鴻裁61,連兵西討。 是以王師即發,複次江淮,乃辱明誨62,引《春秋》大義來相詰責,善哉言乎!推而言之,然此文為列國君薨63,世子64應立,有賊未討,不忍死其君者65立說耳!若夫天下共主,身殉社稷,青宮66皇子,慘變非常67,而猶拘牽不即位之文68,坐昧大一統之義69,中原鼎沸70,倉卒71出師,將何以維繫72人心,號召忠義?紫陽《綱目》,踵事《春秋》73,其間特書74,如莽移漢鼎,光武中興75;來丕廢山陽,昭烈踐祚76;懷愍亡國,晉元嗣基77;徽欽蒙塵,宋高纘統78。 是皆于國仇未翦之日,亟正位號79,《綱目》未嘗斥為自立,率皆以正統予之80。 甚至如玄完幸蜀,太子即位靈武81,議者疵之82,亦未嘗不許以行權83,幸其光復舊物也84。 本朝傳世十六85,正統相承86,自治冠帶族87,繼絶存亡88,仁風遐被89。 貴國昔在先朝90,夙膺封號91,後以小人構釁92,致啟兵端93,先帝深痛疾之,旋加誅戮94,此展下所知也。 今痛心本朝之難,驅除亂逆,可謂大義復著于《春秋》矣,若我國運中微,一旦視同割據,轉欲移師東下95,而以前導命元兇96,義利兼收,恩仇倏忽97,獎亂賊而長寇仇98,此不惟孤本朝借力復仇之心99,亦甚違殿下仗義扶危之初志矣100,昔契丹和襟,止歲輸以金繒101;回匕助唐102,原不利其土地。 況貴國篤念世好,兵以義動,萬代瞻仰103,在此一舉。 若仡乘我蒙難,棄好崇仇104,規此幅員105,為德不卒106,是以義始,而以利終,為賊人所竊笑也。 貴國豈其然乎107! 往者108,先帝軫念潢池109不忍盡戮,剿撫互用110,貽誤至今。 今天上天縱英武111,刻刻以復仇為念,廟常112之 上,和衷體國113;介冑114之士,飲泣枕戈;忠義兵民,願 為國死。 竊以為天亡「逆闖」,當不越于斯時矣115。 語曰:「樹德務滋,隊惡務盡116」今「逆賊」未伏天誅117,諜知捲土西秦118,方圖報復。 此不獨本朝不共戴天之恨119,抑亦120貴國除惡未盡之憂。 伏乞121堅同仇之誼,全始終之德122,合師進討,問罪秦中123,共梟124「逆賊」之頭,以泄敷天之忿125。 則貴國義問126,照耀千秋,本朝圖圖報,惟力是視127。 從此兩國世通盟好,傳之無窮,不亦休乎128?至牛耳之盟129,本朝使臣,久已在道,不日抵燕,奉盤盂從事矣130。 法北望陵廟,無涕可揮131,身蹈大戮132,罪應萬死。 所以不即從先帝于地下者,實為社稷之故,傳曰:「竭股肱之力,繼之以忠貞133。 」法處今日,鞠躬致命134克盡臣節而已135,即日獎率三軍136,長驅渡河,以窮狐兔之窟137,光復神州138,以報今上及大行皇帝之恩。 貴國即有他命139,弗敢與聞140,惟殿下實昭鑒之141! 註釋: 1南中——南方。 向——以前。 好音——指吳三桂借清兵打敗李自成的消息。 2問訊——問候,致意。 3遽據jù——急於。 左右——原意是身邊的工作人員,書信中作為對方的尊稱,表示不敢直接向本人陳述,請左右轉達。 4委——棄。 草莽——草野。 5大夫無私交——諸侯國的大夫不應該和異國的大夫建立私交,以免因私人感情而妨礙國事。 6倥傯總zǒng——倉促,繁忙。 7琬琰宛言wǎn-yǎn——琬圭和琰圭,本為兩種精美的玉器,這裡用以比喻文章之美。 章——指來信。 8不啻翅chì——如同。 9犢 讀再三——反覆閲讀的意思。 10殷殷——懇切。 致意——表示寫信人的心意。 11稽——遲遲沒有受到。 天討——原指帝王代天懲罰。 12貴國——指清朝。 13且感且愧——又感激又慚愧,因自己沒有力量,不得不靠別人。 14江左——江南,見第六頁注8。 15大行皇帝——先帝,專指初死的皇帝。 大行,去了不回來的意思。 16法祖——師法祖先。 17堯舜之主——象堯舜奸末聖明的君主。 18三月十九日之事——指李自成破京師,明思宗自殺。 19待罪——供職的謙稱。 南樞——因史可法當時加任東閣大學士,位居南都樞要,故雲。 20師次淮上——軍隊剛到淮河邊上。 次,停留。 這句話與實際情況有出入,史可法「誓師勤王,師次浦口」,得到京師城破的消息,便回南京去磋商建立政權了。 21凶問——指明思宗死訊。 22地坼徹chè天崩——地裂天坍,形容得到消息時精神受到極大震動的樣子。 23山枯海泣——形容悲痛的深切。 24孰——哪一個。 25肆——殺人後把屍體陳列示眾。 第4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代散文》
第4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