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直隷州: 沖,繁。 明,太原屬州。 雍正二年升,仍領定襄,割太原之靜樂來隷。 西南距省治百四十里。 至京師千三百里。 廣三百六十里,袤百里。 北極高三十八度二十五分。 京師偏西三度四十三分。 領縣二。 南:系舟山。 西南:雲母。 西:九原。 西北:雲中,相屬雙尖,雲中水出,東北入崞,會忻川,注滹沱。 滹沱復錯入,入定襄。 西南:白馬山,牧馬河出,古三會水,合陀羅、大嶺、清水諸山水,東北逕城南從之。 九原一驛。 定襄 繁。 州東五十里。 東南:七岩山。 東北:聖阜。 西北:橫山。 滹沱水自州入,東南逕城北,又東北,右會牧馬河,入五台。 南有叢蒙山,三會泉出,北流注牧馬河。 西北有滹沱渠,資灌溉。 一鎮:芳蘭。 靜樂 沖。 州西百八十里。 雍正二年自太原來隷。 東:兩嶺山。 東南:天柱。 西北:管涔,汾水出其陰,自寧武入,逕馬頭山,至城西南,左合碾河,右納嵐水,又東南逕樓煩鎮,右合石樓、臨春山水,入交城。 西南:離石水入永寧。 鎮三:故鎮、窟穀、永安。 又有樓煩鎮巡司。 康家會驛。 代州直隷州: 沖,繁,難。 雁平道駐。 明,太原府屬州。 雍正二年升,仍所領。 西南距省治三百二十里。 至京師七百七十里。 北極高三十九度六分。 京師偏西三度三十二分。 領縣三。 西北:句注,其嶺太和,唐置雁門關,古曰西隃,隘有十八。 其東夏屋,中峰曰復宿。 東南:舜山、圭峰。 東:滹沱河自蘩峙入,左納峨水,右合夏屋、雁門水,逕城南。 又西南,右合羊頭神河入崞。 雁門關,一驛。 五台 難。 州東南百四十里。 五台山,東北百二十里,一名清涼山。 聖祖、高宗、仁宗前後十三巡幸。 中台有太華池水,西北流,會縣北峨嶺水,出峨口入繁峙。 北:錦屏。 西北:鐵嶺。 西:紫羅。 滹沱河自定襄入,逕東冶鎮,左合慮虒水、清水河,又東南入盂。 東:烏牛山,滋水出,東流入直隷平山。 鎮三:竇村、東冶、台懷。 巡司駐台懷。 崞 沖。 州西南八十里。 崞山,西南四十五里。 其西黃嵬。 南:前高。 西北:柏枝。 東北:滹沱河自州入,逕城東,又南,右合羊虎穀水,又西南,雲中河自忻入,會忻川入忻。 原平、閙泥二驛。 繁峙 簡。 州東六十里。 北:茹越山。 東南:憨山、小五台。 東:泰戲。 滹沱水出泰華池,一曰派水,並州川。 說文「起雁門郡葰人縣戊夫山」者。 西會三泉,伏流,匯華岩諸水,復出,逕沙澗驛,至城南入州,峨水從之。 其東岩頭有白坡,沙河出,南入直隷阜平,古恆水支。 平刑關,巡司駐。 平刑、沙澗二驛。 保德直隷州: 沖,繁。 隷雁平道。 明為太原屬州。 雍正二年升,並割河曲、興來隷。 八年,興還隷太原。 東南距省治四百六十五里。 至京師千七百十五里。 廣二百十里,袤百十一里。 北極高三十九度四分。 京師偏西五度四十分。 領縣一。 城南:蓮花山。 東南:馬頭。 西南:羊頭。 東北:石梯。 河水左瀆自河曲入,逕城北,屈西至花園堡,壺廬山水入,為硃家川。 又西南,合裴家川入興。 河曲沖。 州東北百二十里。 明隷太原。 雍正二年改。 乾隆二十九年徙河保營為今治,東阻險山。 南:翠峰。 西南:火山。 東北:河水左瀆自偏關入,逕城西大辿渡。 又西南,東有清漣河自五寨入,為六澗河入焉,古彌澤,入州。 壺廬山水從之。 河邑巡司駐舊縣。 乾隆二十九年徙治河保營,即今治。 歸化城直隷: 沖,繁,疲,難。 歸綏道鎮守副都統駐。 明嘉靖中,蒙古據豐州,是為西土默特,駐牧建城,後封順義王,名其城曰歸化。 天聰八年內附。 順治三年置左右翼及四副都統。 雍正元年置理事同知,駐西河,隷朔平府。 乾隆元年增協理通判二,增綏遠。 六年置歸綏道,及二協隷。 二十五年省協理,徙同知駐城。 裁左右翼及副都統。 餘副都統一,同駐。 光緒十年改撫民同知。 南距省治九百六十里。 至京師千一百八十里。 廣百八十里,袤二百九十里。 北極高四十度四十九分。 京師偏西四度四十八分。 北:大青山,即陰山,古白道川。 其支阜,西石綠,西北克壽,東北烏蘭察布、喀喇克沁、鍾山。 金河,古芒幹水,俗大黑河,西南逕南。 左合小黑河,即紫河,古武泉水。 又西南,右合哈爾幾河,入托克托。 克魯庫河,古白道,中溪水從之。 卡倫二十有二。 台站四。 有巡司,一在城,兼司獄,一在畢齊克齊。 有遞。 薩拉齊直隷: 沖,繁,疲,難。 隷歸綏道。 明初,雲內州,後為雲內縣,屬豐州,尋廢。 乾隆四年,置薩拉齊及善岱二協理通判。 六年,隷歸綏道。 二十五年,改理事,以善岱協理通判省入。 同治四年,改置同知。 光緒十年,改撫民。 東南距省治千二百里。 至京師千四百二十里。 廣二百五十里,袤百里。 北極高四十度三十九分。 京師偏西五度十六分。 又兼轄鄂爾多斯左翼後旗地。 廣四百三十里,袤二百二十里。 西北:牛頭、朝那山、夾山。 北:宿嵬。 東:拜轟克兒。 河水左瀆自五原南界東流入境,包頭、五當河並北來注之,逕沙爾沁村,又東至南,合蘇爾哲、帽帶河,入托克托。 察蘇河入托克托。 卡倫五。 台站一,在治。 有巡司兼司獄一,駐包頭鎮。 有遞。 清水河直隷: 繁,疲,難。 隷歸綏道。 明,置東勝衛千戶所。 乾隆元年,置協理通判。 六年,隷歸綏道。 二十五年,改理事。 光緒十年,改撫民通判。 東南距省治九百二十里。 至京師千又二十里。 廣百三十五里,袤百四十里。 北極高四十度六分。 京師偏西四度四十八分 。 東:鄂博圖山、連嶺。 東南:吐頽,有君子津。 西北:河水左瀆自托克托入,逕紅山口,東南清水河自平魯入,右合湯溪河,西北逕三叉河至南。 又西北出古長城,左會兔毛河,亦稱紅河,古中陵水入焉;又南入偏關。 有巡司兼司獄在治。 有遞。 豐鎮直隷: 繁,疲,難。 隷歸綏道。 明,大同及陽和、天成二衛邊外地。 康熙十四年,徙察哈爾蒙古部駐。 雍正十二年,置豐川衛及鎮寧所,大朔理事通判統之。 乾隆十五年改置,大同、陽高通判徙駐。 三十三年,還故治,增置大同理事同知。 光緒十年,改撫民。 南距省治六百七十里。 至京師八百六十里。 廣二百三十里,袤二百二十里。 北極高四十度三十分。 京師偏西三度十二分。 北:尖子山、狼頭。 西北:留雲。 東:盤羊。 東北:大青、牛心。 其西南壺盧海,如渾水出,今曰玉河。 屈西南,左合大科莊水,古旋鴻池,逕古慶梁,右合尖子山水,至東南新城灣。 右會得勝河,古羊水,入大同。 東北:五祿戶灘,東洋河出,古修水,亦於延水,東逕碾房窯,入直隷張家口。 其南胡魯蘇台,西洋河出,古延鄉水,及南溝水,逕馬市口入天鎮。 又西清涼嶺,南洋河出,古雁門水,南逕守口堡入陽高,並達之。 自東洋外,並逾邊。 巡司三:一駐城,兼司獄;一二道河;一張皋爾。 二道河後改設興和。 有遞。 托克托直隷: 繁,疲,難。 隷歸綏道。 明,東勝左衛。 嘉靖中入土默特。 曰脫脫,亦曰托克托。 乾隆元年,增協理通判。 二十五年,改理事。 光緒十年,改撫民通判。 東南距省治八百六十里。 至京師千一百里。 廣八十五里,袤一百三十里。 兼轄河西鄂爾多斯右翼後旗地。 廣百三十里,袤百五十里。 北極高四十度三十分。 京師偏西四度四十分。 南:紅山,古緣胡。 西北:河水左瀆自薩拉齊入。 大黑河東自歸化入,左會黃水,又西,右會克魯庫,至東北會察蘇河。 逕北,舊匯為黛山湖,古芒幹水,合南源白道中溪塞水注沙陵湖者,又西入焉。 又南入清水河。 有巡司兼司獄。 有遞。 第23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上》
第2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