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頁
莊子說:「我聽說,儒士戴圓帽的知曉天時;穿著方鞋的,熟悉地形;佩帶用五色絲繩系著玉玦的,遇事能決斷。君子身懷那種學問和本事的,不一定要穿儒士的服裝;穿上儒士服裝的人,不一定會具有那種學問和本事。你如果認為一定不是這樣,何不在國中號令:‘沒有儒士的學問和本事而又穿著儒士服裝的人,定處以死罪!’」
於是哀公號令五天,魯國國中差不多沒有敢再穿儒士服裝的人,只有一個男子穿著儒士服裝站立於朝門之外。魯哀公立即召他進來以國事徵詢他的意見,無論多麼複雜的問題都能做出回答。莊子說:「魯國這麼大而儒者只有一人呀,怎麼能說是很多呢?」
【原文】
百里奚爵祿不入於心(
1),故飯牛而牛肥(
2),使秦穆公忘其賤,與之政也。有虞氏死生不入於心(
3),故足以動人。
【譯文】
百里奚從不把爵位和俸祿放在心上,所以飼養牛時牛喂得很肥,使秦穆公忘記了他地位的卑賤,而把國事交給他。有虞氏從不把死生放在心上,所以能夠打動人心。
【原文】
宋元君將畫圖(
1),眾史皆至(
2),受揖而立(
3);舐筆和墨(
4),在外者半。有一史後至者,儃儃然不趨(
5),受揖不立,因之舍(
6)。公使人視之,則解衣般礴臝(
7)。君曰:「可矣,是真畫者也。」
【譯文】
宋元公打算畫幾幅畫,眾多的畫師都趕來了,接受了旨意便在一旁恭敬地拱手站著,舔著筆,調著墨,站在門外的還有半數人。有一位畫師最後來到,神態自然一點也不慌急,接受了旨意也不恭候站立,隨即回到館舍裏去。宋元公派人去觀察,這個畫師已經解開了衣襟、裸露身子、叉腿而坐。宋元公說:「好呀,這才是真正的畫師。」
【原文】
文王觀于臧(
1),見一丈夫釣(
2),而其釣莫釣(
3);非持其釣有釣者也(
4),常釣也(
5)。
文王欲舉而授之政(
6),而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欲終而釋之(
7),而不忍百姓之無天也(
8)。於是旦而屬之大夫曰(
9):「昔者寡人夢見良人(
10),黑色而(
11),乘駁馬而偏朱蹄(
12),號曰(
13):‘寓而政于臧丈人(
14),庶幾乎民有瘳乎(
15)!’」諸大夫蹴然曰(
16):「先君王也(
17)。」文王曰:「然則蔔之(
18)。」諸大夫曰:「先君之命,王其無它(
19),又何蔔焉!」
遂迎臧丈人而授之政。典法無更(
20),偏令無出(
21)。三年,文王觀于國,則列士壞植散群(
22),長官者不成德(
23),螤斛不敢入於四境(
24)。列士壞植散群,則尚同也(
25);長官者不成德,則同務也(
26);螤斛不敢入於四竟,則諸侯無二心也。文王於是焉以為大師(
27),北面而問曰(
28):「政可以及天下乎?」臧丈人昧然而不應(
29),泛然以辭(
30),朝令而夜遁(
31),終身無聞。
顏淵問于仲尼曰:「文王其猶未邪(
32)?又何以夢為乎(
33)?」仲尼曰:「默,汝無言!夫文王盡之也,而又何論刺焉(
34)!彼直以循斯須也(
35)。」
【譯文】
文王在臧地遊覽,看見一位老人在水邊垂釣,可是他身在垂釣卻不像是在釣魚,不是手拿釣竿而有心釣魚,釣鉤總是懸在水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