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文學史 - 151 / 471
文學史類 / 馬黃 / 本書目錄
  

中國文學史

第151頁 / 共471頁。

 大小:

 第151頁

朗讀:

詩中流露的懷慕隱逸的思古幽情,和我們已經很隔膜疏遠了。但是,襄陽一帶的景物:點綴着歸村人影的平沙遠渡,象一彎新月的江畔小舟,鹿門山的煙樹,龐公松徑下的月光,經他這個熟悉故鄉的詩人不經意地敘述出來,卻歷歷如畫,使我們感到平凡而又親切。

他雖然寫過「我年強以仕,無祿尚憂農」這樣的詩句,他未必就親身參加過勞動,但他究竟是半生住在農村的,他的田園詩數量雖不多,生活氣息卻相當濃厚:


  

故人具鷄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過故人莊》

出谷未停午,到家日已曛。回瞻下山路,但見牛羊群。樵子暗相失,草蟲寒不聞。衡門猶未掩,佇立待夫君。

——《游精思觀回王白雲在後》

這些詩雖然缺乏陶詩的那種理想境界,也缺乏勞動生活的體驗,但前一首寫農家生活,簡樸而親切;寫故人情誼,淳淡而深厚。能給人歷久難忘的印象。後一首,更是「淡到看不見詩」的家常話,但是,鄉村黃昏的景色氣氛,卻寫得非常真實。又如他的小詩《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意境也很新鮮,得到了人們廣泛的傳誦。


  
蘇軾曾經說過,孟浩然的詩,「韻高而才短,如造內法酒手,而無材料」(《後山詩話》引)。他所說的「才」和「材料」,主要是指才學,指在詩中博採成語典故。這嚴格說,並不能成為孟浩然的缺點。如果按我們的理解,把「無材料」解釋為生活經歷的簡單,思想內容不豐富,那麼蘇軾這幾句評語就更切中孟浩然的弱點。孟浩然的好詩不僅數量不多,而且篇幅也多半很簡短,他所擅長的詩體,主要是五古和五律。但是,從藝術的完整、精美來說,他卻完全可以和王維並駕齊驅,各標風韻。杜甫說他:「賦詩何必多,往往凌鮑謝。」皮日休說他:「遇思入詠,不鈎奇抉異,齪齪束人口,若公輸氏當巧而不巧者」(《郢州孟亭記》)。都完全合乎事實。他在盛唐詩人中,年輩較高,比李白、王維大十二歲。他詩集裡,還殘留着從初唐到盛唐過渡的痕跡。如《美人分香》、《同張明府碧溪贈答》等詩,還有宮體影響。他的某些詩句,也有化用鮑照、謝挑、陰鏗、薛道衡的地方,但是,他化用前人詩句,往往能青出於藍,不着痕跡。在創造盛唐詩歌渾融完整的共同風格上,他是有不小貢獻的。因此,李白、杜甫、王維等盛唐詩人對他都深懷敬意,並給他的詩以相當高的評價。


第二節 王維

王維(701761),字摩詰,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出身官僚地主家庭。他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不僅能詩,而且精通書畫和音樂。二十一歲舉進士,作大樂丞,因伶人舞黃獅子的事,貶為濟州司庫參軍。後來回長安,得張九齡的提拔,任右拾遺,累遷監察御史,吏部郎中、給事中等官職。由於張九齡罷相等原因,他大約在四十歲以後就開始過着一種亦官亦隱的生活。最初隱居終南別業,後來在藍田輞川得到宋之問的別墅,生活更為優閒,「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並吃齋奉佛,「退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並見《舊唐書》本傳)。安史之亂,他追隨玄宗不及,為安祿山所獲,強迫他作給事中偽官。肅宗回京後,他一度被貶官,最後又升至尚書右丞,卒於官。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