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
司馬遷不僅大膽地揭露了封建統治集團的罪惡,而且也熱情地描寫了廣大被壓迫人民的起義反抗。在《酷吏列傳》中作者敘述廣大人民的反抗形勢說:「自溫舒等以惡為治,而郡守、都尉、諸侯二千石欲為治者,其治大抵盡放溫舒。而吏民益輕犯法,盜賊滋起。南陽有梅免、白政、楚有殷中、杜少,齊有徐勃,燕趙之間有堅盧、范生之屬。大群至數千人,擅自號,攻城邑,取庫兵,釋死罪,縛辱郡太守、都尉,殺二千石,為檄告縣趣具食。小群盜以百數,掠鹵鄉裡者,不可勝數也。」這些反抗雖為統治者所鎮壓,但並沒有被消滅,不久又「復聚黨阻山川者,往往而群居,無可奈何」。從這些敘述中我們可以看出,司馬遷是同情人民的起義反抗的,他承認了「官逼民反」的合理性。基于這種認識,司馬遷熱情歌頌了秦末農民的起義。他在《陳涉世家》裡,詳細地敘述了陳涉發動起義的經過和振臂一呼群雄響應的革命形勢,指出了農民起義的正義性;分析了他們失敗的基本原因,並肯定了他們推動歷史前進的不朽功績。認為「桀紂失其道而湯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陳涉發跡。諸侯作難,風起雲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發難」。他更以極其飽滿的情緒寫《項羽本紀》,項羽的勇猛直前摧毀暴力統治的英雄形象給予讀者極深的印象。作者雖批評項羽「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欲以力征經營天下」,指出了他必然失敗的原因。但仍把他看成秦漢之際的中心人物,寄予深刻的同情,說他:「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司馬遷這樣熱烈地歌頌人民對暴力統治的反抗,以及把陳涉和項羽分別安排在「世家」和「本紀」的作法,都充分顯露了他卓越的思想見解和救世濟民的熱情。這是以後的封建正統史家所不可能達到的思想高度。
《史記》的人民性、戰鬥性,還表現在記載那些為正史官書所不肯收的下層人物,並能從被壓迫被剝削人民的觀點出發,分別給他們以一定的評價。《遊俠列傳》寫朱家「振人不贍,先從貧賤始」;寫郭解「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在對遊俠的「言必信」,「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的高尚品格的熱烈歌頌中,表達了封建社會人民要求擺脫被侮辱、被損害處境的善良願望。《刺客列傳》寫荊柯的勇敢無畏,視死如歸的英雄行為是那麼繪聲繪色,激蕩人心。在我們今天看來,刺客的個人暴力行動不可能真正解決政治上任何實質問題,但在漫長的封建黑暗統治之下,刺客們自我犧牲、反抗強暴的俠義精神,卻是可歌可泣,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封建暴力統治的氣焰,恰如夜空一顆皎潔的明星,給人們以鼓舞和希望。作者熱情地說:「此其義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較然,不欺其志,名垂後世,豈妄也哉!」
《史記》中還寫了一系列的愛國英雄。《廉頗藺相如列傳》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將相交歡等歷史情節的敘述,突出了藺相如勇敢機智的英雄性格和「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的高貴品質。在《魏公子列傳》中,作者親切地用了一百四十七個「公子」,敘述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故事,不僅因為這位公子真能放下貴族的架子,「自迎夷門侯生」,「從博徒賣漿者游」,而且更重要的,是因為他這樣做的結果,終於得到游士、門客的幫助,抵抗了秦國的侵略,救趙存魏,振奮諸侯。《李將軍列傳》也是作者用力寫作的一篇。「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漢代名將李廣,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景慕。他的保衛祖國邊疆的功績,超凡絶倫的勇敢,以及敵人聞之喪膽的聲威,是通過太史公的筆深深地銘刻在人們心上的。但李廣的一生卻是在貴戚的排擠壓抑中度過的,作者對他「引刀自剄」的悲慘結局,寄予深厚的同情,同時也流露了自己不幸遭遇的感慨,從而對封建統治階級的壓抑人材進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抨擊。作者不僅寫出了李廣保衛祖國、奮身疆場的功績,而且也寫出了他的體恤士兵,熱愛人民的品質:
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之。終廣之身,為二千石四十餘年,家無餘財,終不言家產事。……廣之將兵,乏絶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