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文章排比鋪張,有戰國縱橫辭說的習氣。而文辭修飾整齊,音節和諧流暢,與漢初散文和漢代辭賦也頗為接近。秦有一些刻石文,如泰山、琅玡、之罘、會稽等處的刻石文,大都也出於李斯之手。內容歌頌秦王功德,形式則模仿雅頌,都是四言韻文,但多以三句為一韻。秦刻石文沒有什麼文學價值,但它是最古的碑文,對後世碑誌文有影響。
此外,秦時民間尚有歌謡流傳。《漢書‧賈捐之傳》有「長城之歌,至今未絶」的話,可以想見當時人民利用歌謡同秦代的黑暗統治進行鬥爭的情形。今所傳者,僅有這樣一首:
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脯。不見長城下,屍骸相支柱‧
這首歌謡見于晉楊泉《物理論》,而陳琳《飲馬長城窟行》已經引用它。它相當深刻地反映了秦代人民反對征戍徭役的激憤情緒。類似這樣的民謡當時一定不少,可惜沒有流傳下來。
第二節 賈誼和漢初散文
賈誼(前
200-前
168),洛陽人,西漢初期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年十八,以能誦詩書屬文稱于郡中」;二十餘,為博士,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張,表現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文帝的賞識。但卻因此受到守舊派的詆毀,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在貶謫中,他仍不忘國事。後為梁懷王太傅,死時年僅三十三歲。所著文章五十八篇,劉向編為《新書》。《新書》在流傳過程中,多有散佚,因而殘缺不全,個別篇章也可能經過割裂竄改,但決非偽書。
賈誼在《新書》中總結了秦代滅亡的原因,汲取了秦末農民起義的教訓,發展了先秦的民本思想。他說:「自古及今,凡與民為敵者,或遲或速,而民必勝之」(《大政》上)。為瞭解決人民生計問題,他提倡「農本」,反對富人奢侈浪費。面對迅速鞏固政權、完善封建制度的歷史任務,賈誼又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張。如要求削弱諸侯和限制豪強商賈的非法活動,以加強中央集權、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安定,主張更完善地建立以等級製為中心的封建禮制,以鞏固封建統治。這些主張適應漢初統一形勢的需要,在當時有一定的進步作用。
賈誼的散文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專題性的政論文,如《過秦》、《大政》等篇。《過秦》分上、中、下三篇,是賈誼最著名的作品,其中心思想是總結秦代興亡的歷史原因。上篇主要敘述秦國力量的強大,是全文的關鍵。它用渲染、比襯手法顯示秦國的聲威。如寫六國人材眾多,「以什倍之地、百萬之眾,仰(《史記》作「叩」)關而攻秦」,結果卻為秦人「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櫓」。但就是這個「席捲天下」、「威震四海」的王朝,卻在「率散亂之眾數百」的陳涉「奮臂大呼」下土崩瓦解。經過這一比襯,文章有力地突出了秦代迅速滅亡的根本原因。這就是:農民起義的威力,足以給封建地主階級以致命的打擊,統治者如果不向農民作些讓步,即一點「不施仁義」,那只有失盡民心、走上滅亡的道路。所以作者在中篇中從各方面來闡明民心的作用,讀完中篇人們自然地得出這樣的結論:只要民心一失,無論如何強大也不免覆滅的命運。這樣,上文對強秦的誇張又起了加強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過秦》篇在文字上頗重修飾,又善於鋪張渲染,有戰國縱橫家的遺風。
二是針對各種具體問題而發的疏牘文,所謂《陳政事疏》及《新書》前四卷「事勢」類就是這種文章。它的一個特色是觀察敏鋭,能透過太平景象,覺察到社會潛伏的矛盾和危機。例如《數寧》篇說:「曰天下安且治者,非至愚無知,固諛者耳……夫抱火措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然,因謂之安,偷安者也。方今之勢,何以異此‧」作者還敢於大膽揭露這些矛盾和危機,加強其筆鋒犀利、言辭激切、感情強烈的特色。例如《時變》篇:
胡以孝弟循順為‧善書而為吏耳。胡以行義禮節為‧家富而出官耳。驕恥偏而為祭尊,黥劓者攘臂而為政。行惟狗彘也,苟家富財足,隱機盱視而為天子耳!唯告罪昆弟,欺突伯父,逆于父母乎‧然錢財多也,衣服循也,車馬嚴也,走犬良也。矯誣而家美,盜賊而財多,何傷‧……
對於富人豪強的橫行霸道,作者就是這樣無情地揭露,猛烈地抨擊的。
三是利用各種歷史材料和故事來說理的文章,《新書》後六卷的「連語」、「雜事」大都屬於這一類。其語言淺顯,敘述也較生動。賈誼的散文都有善用比喻的特點,語言富於形象性。他的文章風格對唐宋的政論文是頗有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