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頁
備足造化的事物而順應成形,深斂外在情感不作任何思慮而使心境快活並富有生氣,謹慎地持守心中的一點靈氣用以通達外在事物,像這樣做而各種災禍仍然紛至沓來,那就是自然安排的結果,而不是人為所造成,因而不足以擾亂成性,也不可以納入靈府。靈府,就是有所持守卻不知道持守什麼,並且不可以着意去持守的地方。不能表現真誠的自我而任隨情感外馳,雖然有所表露卻總是不合適宜,外事一旦侵擾心中就不會輕易離去,即使有所改變也會留下創傷。在光天化日下做了壞事,人人都會譴責他、處罰他;在昏暗處隱蔽地做下壞事,鬼神也會譴責他、處罰他。對於人群清白光明,對於鬼神也清白光明,這之後便能獨行于世。
各分合乎自身,行事就不顯于名聲;名分超出自身,就是心思也總在於窮盡財用。行事不顯名聲的人,即使平庸也有光輝;心思在於窮盡財用的人,只不過是商人而已,人人都能看清他們在奮力追求分外的東西,還自以為泰然無危。跟外物順應相通的人,外物必將歸依於他;跟外物相互阻遏的人,他們自身都不能相容,又怎麼能容納他人!不能容人的人沒有親近,沒有親近的人也就為人們所棄絶。兵器沒有什麼能對人的心神作出傷害,從這一意義說良劍莫邪也只能算是下等;寇敵沒有什麼比陰陽的變異更為巨大,因為任何人也沒有辦法逃脫出天地之間。其實並非陰陽的變異傷害他人,而是人們心神自擾不能順應陰陽的變化而使自身受到傷害。
第
154講:
道通(
1)。其分也(
2),其成也毀也。所惡乎分者(
3),其分也以備;所以惡乎備者,其有以備。故出而不反(
4),見其鬼;出而得,是謂得死。滅而有實(
5),鬼之一也(
6)。以有形者象無形者而定矣。
出無本,入無竅(
7)。有實而無乎處,有長而無乎本剽(
8),有所出而無竅者有實。有實而無乎處者,宇也(
9)。有長而無本剽者,宙也(
10)。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出,有乎入,入出而無見其形,是謂天門(
11)。天門者,無有也,萬物出乎無有,有不能以有為有(
12),必出乎無有,而無有一無有(
13)。聖人藏乎是。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
14)。惡乎至?有以為未始有物者,至矣,盡矣,弗可以加矣。其次以為有物矣,將以生為喪也,以死為反也,是以分已。其次曰始無有,既而有生,生俄而死;以無有為首,以生為體,以死為尻(
15);孰知有無死生之一守者(
16),吾與之為友。是三者雖異,公族也(
17);昭景也(
18),著戴也(
19),甲氏也(
20),著封也(
21),非一也(
22)。
有生,黬也(
23),披然曰移是(
24)。嘗言移是,非所言也(
25)。雖然,不可知者也(
26)。臘者之有膍胲(
27),可散而不可散也(
28)。觀室者周于寢廟(
29),又適其偃焉(
30),為是舉移是(
31)。
請常言移是(
32)。是以生為本,以知為師。因以乘是非(
33),果有名實(
34);因以己為質(
35),使人以為己節(
36),因以死償節。若然者,以用為知,以不用為愚,以徹為名(
37),以窮為辱,移是,今之人也,是蜩與學鳩同於同也(
38)。
【譯文】
大道通達于萬物。一種事物分離了新的事物就形成了,新的事物形成了原有的事物便毀滅了。對於分離厭惡的原因,就在於對分離求取完備;對於完備厭惡的原因,又在於對完備進一步求取完備。所以心神離散外逐欲情而不能返歸,就會徒具形骸而顯于鬼形;心神離散外逐欲情而能有所得,這就叫做接近於死亡。迷滅本性而徒有外形,也就跟鬼一個樣。把有形的東西看作是無形,那麼內心就會得到安寧。
產生沒有根本,消逝沒有蹤跡。具有實在的形體卻看不見確切的處所,有成長卻見不到成長的始末,有所產生卻沒有產生的孔竅的情況又實際存在着。具有實在的形體而看不見確切的處所的,是因為處在四方上下沒有邊際的空間中。有成長卻見不到成長的始末,是因為處在古往今來沒有極限的時間裡。存在着生,存在着死,存在着出,存在着入,入與出都沒有具體的形跡,這就叫做自然之門。所謂自然之門,就是不存在一個人為的門,萬事萬物都出自這一自然之門。「有」不可能用「有」來產生「有」,必定要出自「無有」,而「無有」就是一切全都沒有。聖人就藏身于這樣的境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