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頁
從前舜治理天下,不用事事告誡而各種事情都辦成了。固守專心于道的原則而達到了戒懼的境界,他的光榮就會充滿身旁;培養專心于道的品德達到了精妙的境界,那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光榮。所以《道經》說:「一般人的思想只能達到戒懼的境界,得道之人的思想才能達到精妙的境界。」這戒懼與精妙的苗頭,只有明智的君子才能瞭解它。人的思想就像盤中的水,端正地放著而不去攪動,那麼沉澱的污濁的渣滓就在下面,而清澈的透明的水就在上面,那就能夠用來照見鬍鬚眉毛並看清楚皮膚的紋理了。但如果微風在它上面吹過,沉澱的污濁的渣滓就會在下面泛起,清澈的透明的水就會在上面被攪亂,那就不能靠它獲得人體的正確映像了。人的思想也像這樣啊。如果用正確的道理來引導它,用高潔的品德來培養它,外物就不能使它傾斜不正,那就能夠用來判定是非、決斷嫌疑了。如果有點小事牽制了他,那麼他那端正的神態就在外表上發生了變化,他的思想就在胸中發生了傾斜,那就不能夠用來決斷各種事理了。古代喜歡寫字的人很多,但只有倉頡一個人的名聲流傳了下來,這是因為他用心專一啊;喜歡種莊稼的人很多,但只有后稷一個人的名聲流傳了下來,這是因為他用心專一啊;愛好音樂的人很多,但只有夔一個人的名聲流傳了下來,這是因為他用心專一啊;愛好道義的人很多,但只有舜一個人的名聲流傳了下來,這是因為他用心專一啊。倕製造了弓,浮游創造了箭,而羿善於射箭;奚仲製造了車,乘杜發明了用四匹馬拉車,而造父精通駕車。從古到今,還從來沒有過一心兩用而能專精的人。曾子說:「唱歌的時候看著那打節拍的棍棒而心想可以用它來打老鼠,又怎麼能和我一起唱歌呢?」
第
336講:
21.
12空石之中有人焉(
1),其名曰觙。其為人也,善射以好思。耳目之慾接(
2),則敗其思;蚊虻之聲聞(
3),則挫其精。是以闢耳目之慾(
4),而遠蚊虻之聲,閒居靜思,則通。思仁若是,可謂微乎?孟子惡敗而出妻(
5),可謂能自強矣(
6)。有子惡臥而焠掌(
7),可謂能自忍矣,未及好也。闢耳目之慾,可謂能自強矣(
8),未及思也(
9)。蚊虻之聲聞則挫其精(
10),可謂危矣,未可謂微也。夫微者,至人也。至人也,何強?何忍?何危?故濁明外景(
11),清明內景(
12)。聖人縱其欲,兼其情(
13),而制焉者理矣。夫何強?何忍?何危?故仁者之行道也,無為也(
14);聖人之行道也,無強也。仁者之思也,恭;聖人之思也,樂。此治心之道也。
【註釋】
(
1)空石:即窮石,古地名,在今山東德州市南,善射的后羿曾住在這兒。(
2)欲:慾望。耳朵
的慾望是聽音樂,眼睛的慾望是看美色。(
3)虻(m •
6ng • 萌):一種昆蟲,俗稱虻蠅,雄的吸植物的汁
液或花蜜,雌的吸人和動物的血液。(
4)闢:通「避」。(
5)孟子:即孟軻,參見
6.
7注(
7)。(
6)下文
「未及思也」一句當在此句下,今譯文移正。(
7)有子:即有若,孔子的學生。焠(cu • @翠):燒灼。
瘁掌:用火燒灼手掌。這是形容其夜以繼日,刻苦讀書。(
8)「可謂能自強矣」一句為衍文,今不譯。
(
9)「未及思也」一句當在上文,今譯文移于上。參見注(
6)。(
10)蚊虻之聲聞則挫其精:當作“而遠
蚊虻之聲”。(
11)景:亮光。外景:在外表露出光彩,即上文所說的「自強」、「自忍」、「危」以
及
21.
11所說的「處一之危,其榮滿側」。(
12)清明內景:即
21.
11所說的「養一之微,榮矣而未知」。
(
13)兼:全,盡。(
14)無為:無所作為。此指順應自然,排除故意的人為因素,不作強行的人為努力。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