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荀子註譯 - 146 / 254
中國哲學類 / 荀子 / 本書目錄
  

荀子註譯

第146頁 / 共254頁。

 大小:

 第146頁

朗讀:

此指用在車上的墊席。(25)睪(g • 1o • 高):「皋」之俗字,湖岸,水邊。芷:一種香草。(26)錯:交

錯的花紋。衡:車轅前端的橫木。(27)和:掛在車軾(車廂前橫木)上的車鈴。鸞:通「鑾」,掛在


  

車衡(車轅前端橫木)上的車鈴。一說「鸞」是掛在馬嚼子上的鈴。《武》《象》:見815注(16)。

騶:通「趨」。《韶》《護》:見815注(16)。(28)軛(6扼),車轅前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納:

通「軜」(n • 4納),靠外側的兩匹馬的內側繮繩。(29)不(f • %u • 否):同「否」。(30)少聞曰「淺」,

少見曰「陋」,見23。(31)小:此指一國。大:此指天下。至:指天子的「至尊」。變:異。

【譯文】

社會上那些庸俗的創立學說的人說:「堯、舜把王位禪讓給別人。」這種說法不對。

天子權勢地位至高無上,在天下無與倫比,他又和誰推讓呢?堯、舜道德美好完備,智慧非常發達,朝南坐著治理天下,所有的民眾,都驚恐顫動聽從歸服以至于被感化而依順他們,天下沒有被埋沒的人才,沒有被遺忘的好人好事,和堯、舜相同的言行才是正確的,和他們不同的言行就是錯誤的,他們又為什麼要把天下讓掉呢?

有人說:「是等他們死了以後再把王位禪讓給別人的。」這又不對。

聖明的帝王處在君位上,考慮德行來確定等級,衡量才能來授予官職,使人們全部能擔負起自己的職事而各人又都能得到適宜的安排;如果不能用道義來制約私利,不能通過人為的努力來改造本性,那就統統讓他們當老百姓。聖明的帝王已經死了,天下如果沒有聖人,那麼根本就沒有人能夠接受禪讓了。天下如果有聖人而又出在聖明帝王的後代之中,那麼天下人就不會離心離德,朝廷上就不會改變各人的官位,國家也不會改變制度,天下就安安穩穩地和過去沒有什麼不同;這是用堯一樣的聖王來繼承堯,那又會有什麼改變呢?如果聖人不出在聖明帝王的後代子孫之中而出在輔佐大臣之中,那麼天下人隨從歸附他,就像恢復國家而振興它一樣了,天下也會安安穩穩地和過去沒有什麼不同;這是用堯一樣的聖王來繼承堯,那又會有什麼改變呢?只有那改朝換代、變更制度才是困難的。所以聖明的天子活着,那麼天 下人就專一地尊崇他,極其順從而有秩序,評定德行來確定各自的等級位次;聖明的天子死了,那麼能夠擔負起治理天下重任的繼承人,一定會有的。禮義的名分全部落實了,哪裡還用得着禪讓呢?


  
有人說:「是他們年老體衰才把王位禪讓給別人的。」這又不對。

人的血脈氣色筋骨體力倒是有衰退的,至于那智慧、思考能力、判斷抉擇能力卻是不會衰退的。

有人說:「年老的人不能忍受那勞累才退下來休息的。」這又是怕做事者的議論。

天子權勢極大而身體極安逸,心情極愉快而志向沒有不能實現的,所以身體不會因為當了天子而勞累,而他的尊貴則是至高無上的了。穿著嘛,便是穿五色的上衣,再配上雜色的下衣,加上有花紋的刺繡,再用珠玉加以裝飾。吃喝嘛,便是牛、羊、豬齊全的宴會一個連一個,珍貴奇異的佳餚樣樣具備,各種香氣美味應有盡有,在音樂聲中送上食物,在擊鼓聲中進餐,奏起《雍》曲而把宴席撤回到灶上祭祀灶神,端菜的人有上百個侍候在西廂房。獃在天子的位置上聽政,就設置了帷帳和小屏風,背靠大屏風而坐,諸侯在堂下有禮貌地奔走前來朝見。要出宮門,巫覡就有事情了,要出王城大門,大宗伯、大祝就有事情了;坐上寬闊的大車、踩着柔軟的蒲蓆來保持身體的安穩,旁邊放置湖岸上生長的香草來調養鼻子,車前有畫着交錯花紋的橫木來調養眼睛,車鈴的聲音在車子慢行時合乎《武》《象》的節奏、在車子奔馳時合乎《韶》《護》的節奏來調養耳朵,三公扶着車軛、握著繮繩,諸侯有的扶着車輪、有的護在車廂兩側、有的在馬前引路,大國諸侯排列在車後,大夫跟在他們的後面,小國諸侯與天子的高級文官再跟在大夫的後面,士兵們穿著鎧甲而在道路兩旁警衛,百姓們隱藏躲避而沒有人敢觀望。天子坐著像大神一樣尊嚴,行動像天帝一樣自如,扶持老年的生活、保養衰退的身體,還有比這更好的嗎?老年人要休息,那休息還有像這樣安定快樂寧靜愉悅的嗎?所以說:諸侯有告老退休的,天子沒有告老退休的;有諸侯傳讓國家的,沒有天子禪讓天下的。這是古今都一樣的。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