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頁
回答說:「節制武力而回到文治上來,任用那些正直忠誠守信完美的君子來治理天下,並同他們一起參與國家的政事,端正是非,治理曲直,聽政于咸陽,順從的國家就放在一邊不去管它,不順從的國家才去討伐它。如果能這樣,那麼秦國的軍隊不再出動到邊塞以外的地方去而政令就能在天下實行了;如果能這樣,那麼即使在邊關以外的地方給秦王建造了明堂而使諸侯來朝拜,也差不多可以辦到了。當今這個時世,致力於增加領土實不如致力於增加信用啊。」
第
261講:
16.
6應侯問孫卿子曰(
1):「入秦何見?」
孫卿子曰:「其固塞險(
2),形勢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勝也。入境,觀其風俗,其百姓樸,其聲樂不流污,其服不挑(
3),甚畏有司而順,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肅然,莫不恭儉、敦敬、忠信而不楛(
4),古之吏也。入其國,觀其士大夫,出於其門,入于公門,出於公門,歸於其家,無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黨,偶然莫不明通而公也(
5),古之上大夫也。觀其朝廷,其朝間(
6),聽決百事不留,恬然如無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勝(
7),非幸也,數也。是所見也。故曰:佚而治,約而詳,不煩而功,治之至也。秦類之矣。雖然,則有其諰矣。兼是數具者而盡有之,然而縣之以王者之功名(
8),則倜倜然(
9),其不及遠矣。」「是何也?」
「則其殆無儒邪!故曰:‘粹而王,駁而霸(
10),無一焉而亡。」此亦秦之所短也。”
【註釋】
(
1)應侯:即范雎(j • &居),戰國時魏國人,秦昭王時曾任秦相,受封于應(位於今河南魯山縣
東北),號應侯。(
2)固塞:見
15.
9注(
4),此指邊塞。(
3)挑,通「佻」,輕薄。一說通「姚」,妖
艷。(
4)楛:見
4.
8注(
9)。(
5)倜然:見
12.
12注(
6)。(
6)《集解》「間」上無「朝」,據宋浙本補。
間(ji •
4n • 見):空隙。朝間:指退朝。(
7)四世:見
15.
3注(
25)。(
8)縣:同「懸」,衡量。(
9)倜倜
然:見
16.
4注(
14)。(
10)駁:見
11.
9注(
3)。
【譯文】
應侯問荀卿說:「到秦國看見了什麼?」
荀卿說:「它的邊塞險峻,地勢便利,山林河流美好,自然資源帶來的好處很多,這是地形上的優越。踏進國境,觀察它的習俗,那裡的百姓質樸淳厚,那裡的音樂不淫蕩卑污,那裡的服裝不輕薄妖艷,人們非常害怕官吏而十分順從,真像是古代聖王統治下的人民啊。到了大小城鎮的官府,那裡的各種官吏都是嚴肅認真的樣子,無不謙恭節儉、惇厚謹慎、忠誠守信而不粗疏草率,真像是古代聖王統治下的官吏啊。進入它的國都,觀察那裡的士大夫,走出自己的家門,就走進公家的衙門,走出公家的衙門,就回到自己的家裡,沒有私下的事務;不互相勾結,不拉黨結派,卓然超群地沒有誰不明智通達而廉潔奉公,真像是古代聖王統治下的士大夫啊。觀察它的朝廷,當它的君主主持朝政告一段落時,處理決定各種政事從無遺留,安閒得好像沒有什麼需要治理似的,真像是古代聖王治理的朝廷啊。所以秦國四代都有勝利的戰果,並不是因為僥倖,而是有其必然性的。這就是我所見到的。所以說:自身安逸卻治理得好,政令簡要卻詳盡,政事不繁雜卻有成效,這是政治的最高境界。秦國類似這樣了。即使如此,卻仍有它的憂懼啊。綜合了以上這幾個條件而全都具有了,但是用稱王天下者的功績名聲去衡量它,那簡直是天南海北,它相差得很遠哩。」
「這是為什麼呢?」
「那是他們大概役有儒者吧。所以說:『純粹地崇尚道義、任用賢人的就能稱王天下,駁雜地義利兼顧、賢人親信並用的就能稱霸諸侯,這兩者一樣也做不到的就滅亡。』這也是秦國的短處啊。」
第
262講:
16.
7積微,月不勝日,時不勝月,歲不勝時。凡人好敖慢小事(
1),大事至,然後興之務之(
2)。如是,則常不勝夫敦比于小事者矣(
3)。是何也?則小事之至也數(
4),其縣日也博(
5),其為積也大;大事之至也希,其縣日也淺,其為積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時者霸,補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時,僅存之國危而後戚之,亡國至亡而後知亡,至死而後知死。亡國之禍敗,不可勝悔也(
6);霸者之善箸焉(
7),可以時托也(
8);王者之功名,不可勝日誌也。財物貨寶以大為重(
9),政教功名反是,能積微者速成。《詩》曰(
10):「德如毛(
11),民鮮克舉之(
12)。」此之謂也。
【註釋】
(
1)好(h •
4o • 潔):喜愛。敖:通「傲」。(
2)興:舉。(
3)敦比:見
4.
8注(
3)。(
4)數(shu • ^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