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荀子註譯 - 39 / 254
中國哲學類 / 荀子 / 本書目錄
  

荀子註譯

第39頁 / 共254頁。

 大小:

 第39頁

朗讀:

「那些稱王天下的人就不是這樣。他們自己極其賢能,能夠去救助不賢的國君;自己極其強大,能夠寬容弱國;打起仗來一定能夠使對方危亡,而恥于和他們進行戰鬥;安詳地制定了禮儀制度並把它們昭示于天下,而暴虐的國家就自然轉變了;如果還有禍國殃民、謬誤乖戾的,然後再去譴責懲罰他。所以聖明帝王的責罰,是極少的。周文王只討伐了四個國家,周武王只誅殺了兩個人,周公旦完成了稱王天下的大業,到了周成王的時候就沒有殺伐了。那禮義之道難道就不能實行了麼?文王實行了禮義之道,雖然只佔有百里見方的國土,但天下被他統一了;夏桀、商紂王拋棄了禮義之道,雖然實力雄厚得掌握了統治天下的權力,卻不能像平民百姓那樣活到老。所以善於利用禮義之道,那麼百里見方的國家完全可以獨自存在下去了;不善於利用禮義之道,那麼就是像楚國那樣有了六千里見方的國土,也還是被仇敵所役使。所以,君主不致力於掌握禮義之道而只求擴展他的勢力,這就是他危亡的原因啊。」

101講:


  

75持寵、處位、終身不厭之術:主尊貴之,則恭敬而僔(1);主信愛之,則謹慎而嗛(2);主專任之,則拘守而詳;主安近之,則慎比而不邪(3);主疏遠之,則全一而不倍;主損絀之(4),則恐懼而不怨;貴而不為誇;信而不忘處謙(5);任重而不敢專;財利至,則言善而不及也,必將盡辭讓之義然後受;福事至則和而理,禍事至則靜而理;富則施廣,貧則用節;可貴、可賤也,可富、可貧也,可殺而不可使為奸也;是持寵、處位、終身不厭之術也。雖在貧窮徒處之勢,亦取象於是矣,夫是之謂吉人(6)。《詩》曰(7):「媚茲一人,應侯順德。永言孝思(8),昭哉嗣服(9)!」此之謂也。

【註釋】

(1)僔(z • (n • 撙):同「撙」,抑制。(2)嗛:同「謙」。(3)慎:通「順」。(4)損:貶損,指降

職。絀:通「黜」,罷免。(5)謙:通「嫌」。(6)吉人:指道德高尚而有地位的君子。參見53。(7)

引詩見《詩·大雅·下武》。詩句原歌頌武王能繼承先人的事業,這裡引用它,是說明臣對於君,應

像武王繼承祖先的事業那樣竭盡忠誠。(8)言:語助詞。(9)服:事,指文王伐紂的事業。

【譯文】

保持尊寵、守住官位、終身不被人厭棄的方法是:君主尊敬重視你,你就恭敬而謙退;君主信任喜愛你,你就謹慎而謙虛;君主一心一意任用你,你就謹慎守職而詳明法度;君主喜歡親近你,你就依順親附而不邪惡;君主疏遠你,你就全心全意專一于君主而不背叛;君主貶損罷免你,你就恐懼而 不埋怨;地位高貴時,不奢侈過度;得到君主信任時,不忘記避嫌疑;擔負重任時,不敢獨斷專行;財物利益來臨時,而自己的善行還夠不上得到它,就一定要盡到了推讓的禮節後再接受;幸福之事來臨時就安和地去對待它,災禍之事來臨時就冷靜地去處理它;富裕了就廣泛施捨,貧窮了就節約費用;能上、能下,可富、可貧,可以殺身成仁卻不可以被驅使去做奸邪的事;這些就是保持尊寵、守住官位、終身不被人厭棄的方法。即使處在貧窮孤立的境況下,也能按照這種方法來立身處世,那就可稱為吉祥之人。《詩》云:「可愛武王這個人,順應祖先的德行。永遠想著要孝敬,繼承父業多修明!」說的就是這種人啊。

102講:

76求善處大重(1)、理任大事(2)、擅寵于萬乘之國、必無後患之術:莫若好同之,援賢博施,除怨而無妨害人。能耐任之(3),則慎行此道也;能而不耐任,且恐失寵,則莫若早同之,推賢讓能,而安隨其後。如是,有寵則必榮,失寵則必無罪。是事君者之寶而必無後患之術也。故知者之舉事也,滿則慮嗛,平則慮險,安則慮危,曲重其豫,猶恐及其禍,是以百舉而不陷也。孔子曰:「巧而好度,必節(4);勇而好同,必勝;知而好謙,必賢。」此之謂也。愚者反是:處重擅權,則好專事而妒賢能,抑有功而擠有罪,志驕盈而輕舊怨;以吝嗇而不行施道乎上(5),為重招權于下以妨害人。雖欲無危,得乎哉?是以位尊則必危,任重則必廢,擅寵則必辱,可立而待也,可炊而傹也(6)。是何也?則墮之者眾而持之者寡矣(7)。


  
【註釋】

(1)重:權,此指重要的官位。(2)理:順(參見《廣雅·釋詁》)。(3)耐(n • 6ng • 能):通「能」,

能夠。(4)節:即22「由禮則和節」之「節」,適當、適度的意思。(5)吝:《集解》作「■」,據

宋浙本改。(6)傹:通「竟」,完畢。(7)墮(hu • 9灰):同「隳」,毀。

【譯文】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