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史記全集譯注 - 61 / 824
歷史類 / 司馬遷 / 本書目錄
  

史記全集譯注

第61頁 / 共824頁。

 大小:

 第61頁

朗讀:

再說秦朝的天下並沒有變小削弱,雍州的土地、殽山和函谷關的堅固,仍然像以前一樣。陳涉的地位,比不上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各國的國君那麼尊貴,鋤把和木棍,比不上鉤戟、長矛那樣鋒利;被流放守邊的徒眾,比不上九國的軍隊;深謀遠慮、行軍用兵的方略,也比不上先前六國的謀士。然而成功失敗各不相同,功業成就完全相反。假使讓山東各國跟陳涉比比長短大小,量量權勢實力,就不能同日而語了。然而秦國憑著雍州那塊小小的地盤,擁有千輛兵車的諸侯的權力,攻取了八州兼有了天下,使地位等級相同的六國諸侯都朝拜臣服,經歷了一百多年。然而後來秦統一了天下,以天下為家,以殽山和函谷關為宮殿,誰想到一個普通人帶頭髮難,就使得秦之宗廟被毀,國家滅亡,皇子皇孫死在他人手中,讓天下人恥笑,這是因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不施行仁義,奪取天下跟守住天下的形勢就不同啊!
秦統一天下,吞併諸侯,臨朝稱帝,供養四海,天下的士人順服地慕風嚮往,為什麼會像這樣呢?回答是:近古以來沒有統一天下的帝王已經很久了。周王室力量微弱,五霸相繼死去以後,天子的命令不能通行天下,因此諸侯憑著武力相征伐,強大的侵略弱小的,人多的欺凌人少的,戰事不止,軍民疲憊。現在秦皇南面稱帝統治了天下,這就是在上有了天子啊。這樣一來,那些可憐的百姓就都希望能靠他安身活命,沒有誰不誠心景仰皇上,在這個時候,應該保住威權,穩定功業,是安定,是危敗,關鍵就在於此了。
秦王懷著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個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親近士民,拋棄仁政王道,樹立個人權威,禁除詩書古籍,實行嚴刑酷法,把詭詐權勢放在前頭,把仁德信義丟在後頭,把殘暴苛虐作為治理天下的前提。實行兼併,要重視詭詐和實力;安定國家,要重視順時權變:這就是說奪天下和保天下不能用同樣的方法。秦經歷了戰國到統一天下,它的路線沒有改,他的政令沒有變,這是它奪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沒有不同。秦王孤身無輔卻擁有天下,所以他的滅亡很快就來到了。假使秦王能夠考慮古代的情況,順著商、周的道路,來制定實行自己的政策,那麼後代即使出現驕奢淫逸的君主,也不會有傾覆危亡的禍患。所以夏禹、商湯、周文王和周武王建立了國家,名號卓著,功業長久。


  
當今秦二世登上王位,普天之下沒有人不伸長脖子盼著看一看他的政策。受凍的人穿上粗布短襖就覺得很好,挨餓的人吃上糟糠也覺得香甜。天下苦苦哀叫的百姓,正是新皇帝執正的憑借。這就是說勞苦人民容易接受仁政。如果二世有一般君主的德行,任用忠貞賢能的人,君臣一心,為天下的苦難而憂心,喪服期間就改正先帝的過失,割地分民,封賞功臣的後代,封國立君,對天下的賢士以禮相待,把牢獄裡的犯人放出來,免去刑戮,廢除沒收犯罪者妻子兒女為官家奴婢之類的雜亂刑罰,讓被判刑的人各自返回家鄉。打開倉庫,散發錢財,以賑濟孤獨窮困的士人;減輕賦稅,減少勞役,幫助百姓解除急困;簡化法律,減少刑罰,給犯罪人以把握以後的機會,使天下的人都能自新,改變節操,修養品行,各自謹慎對待自身;滿足萬民的願望,以威信仁德對待天下人,天下人就歸附了。如果天下到處都歡歡喜喜安居樂業,唯恐發生變亂,那麼即使有奸詐不軌的人,而民眾沒有背叛主上之心,圖謀不軌的臣子也就無法掩飾他的奸詐,暴亂的陰謀就可以被阻止了。二世不實行這種辦法,卻比始皇更加暴虐無道,重新修建阿房宮,使刑罰更加繁多,殺戮更加嚴酷,官吏辦事苛刻狠毒,賞罰不得當,賦稅搜刮沒有限度,國家的事務太多,官吏們都治理不過來;百姓窮困已極,而君主卻不加收容救濟。於是奸險欺詐之事紛起,上下互相欺騙,蒙受罪罰的人很多,道路上遭到刑戮的人前後相望,連綿不斷,天下的人都陷入了苦難。從君卿以下直到平民百姓,人人心中自危,身處窮苦之境,到處都不得安靜,所以容易動亂。因此陳涉不憑商湯、周武王那樣的賢能,不借公侯那樣的尊貴,在大澤鄉振臂一呼而天下響應,其原因就在於人民正處於危難之中。所以古代聖王能洞察開端與結局的變化,知道生存與滅亡的關鍵,因此統治人民的方法,就是要專心致力於使他們安定罷了。這樣,天下即使出現叛逆的臣子,也必然沒有人響應,得不到幫助力量了。所謂「處於安定狀態的人民可以共同行仁義,處於危難之中的人民容易一起做壞事」,就是說的這種情況。尊貴到做了天子,富足到擁有天下,而自身卻不能免於被殺戮,就是由於挽救傾覆局勢的方法錯了。這就是二世的錯誤。

襄公登位,在位十二年。開始建造西畤(zhi,痣)。葬在西垂。生了文公。
文公登位,住在西垂宮。在位五十年去世,葬在西垂。生了靜公。
靜公沒有登位就死了。生了憲公。
憲公在位十二年。住在西新邑。死後葬在衙縣。生了武公、德公、出子。
出子在位六年,住在西陵。庶長弗忌、威累和參父三人,率領刺客在鄙衍刺殺了出子,葬在衙縣。武公登位。
武公在位二十年。住在平陽封宮。葬在宣陽聚東南。三個庶長受到應有的懲罰。德公繼位。
德公在位二年。住在雍邑大鄭宮。生了宣公、成公、繆公。葬在陽地。開始規定伏日,以抵禦熱毒邪氣。
宣公在位十二年。住在陽宮。葬在陽地。開始記載閏月。
成公在位四年。住在雍邑的宮殿。葬在陽地。齊國攻打山戎、孤竹。
繆公在位三十九年。周天子為他稱霸而致賀。葬在雍邑。繆公曾向宮殿的侍衛學習。生了康公。
康公在位十二年。住在雍邑高寢。葬在竘(q□,上聲曲)社。生了共公。
共公在位五年。住在雍邑高寢。葬在康公南面。生了桓公。
桓公在位二十七年。住在雍邑太寢。葬在義裡丘的北邊。生了景公。
景公在位四十年。住在雍邑高寢。葬在丘裡南邊。生了畢公。
畢公在位三十六年。葬在車裡北邊。生了夷公。
夷公沒有登位。死後葬在左宮,生了惠公。
惠公在位十年。葬在車裡。生了悼公。;
悼公在位十五年。葬在僖公西面。在雍邑修築城牆。生了刺龔公。
刺龔公在位二十四年。葬在入裡。生了躁公、懷公。第十年,出現了彗星。
躁公在位十四年。住在受寢。葬在悼公南面。躁公元年,出現了慧星。
懷公從晉國回來。在位四年。葬在櫟圉(y□,語)氏。生了靈公。大臣們包圍懷公,懷公自殺。
肅靈公是昭子的兒子。住在涇陽。在位十年。葬在悼公西面,生了簡公。
簡公從晉國回來。在位十五年。葬在僖公西面。生了惠公。第七年,百官開始佩劍。
惠公在位十三年。葬在陵圉。生了出公。
出公在位二年。出公自殺。葬在雍邑。
獻公在位二十三年。葬在囂圉。生了孝公。
孝公在位二十四年。葬在弟圉。生了惠文王。孝公十三年開始建都咸陽。
惠文王在位二十七年。葬在公陵。生了悼武王。


  
悼武王在位四年。葬在永陵。
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葬在芷陽。生了孝文王。
孝文王在位一年。葬在壽陵。生了莊襄王。
莊襄王在位三年。葬在芷陽。生了始皇帝,呂不韋任相國。

獻公登位第七年(前378),開始設立集市。第十年(前375),登記戶口,五戶相連共為一伍。
孝公登位第十六年(前346),這年桃樹李樹在冬天開了花。
惠文王十九歲登位。登位第二年(前336),開始實行用錢幣。有個新生嬰兒說:「秦國將稱王。」
悼武王十九歲登位。登位第三年(前309),渭水變紅了三天。
昭襄王十九歲登位。登位第四年(前304),開始開闢井田制下的田梗。
孝文王五十三歲登位。
莊襄王三十二歲登位。登位第二年(前248),奪取了太原地區。莊襄王元年(前249),宣佈大赦,論列表彰先王功臣,施予恩惠,厚待骨肉至親,對百姓施以惠澤。東周聯合諸侯謀劃攻秦,秦國派相國呂不韋征討,東周全部納入秦國。秦國不繼絕東周的祭祀,把陽人聚一地賜給周君,讓他供奉祖宗祭祀。

始皇在位三十七年,葬在酈邑。生了二世皇帝。始皇是十三歲登位的。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