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漢書 - 40 / 457
歷史類 / 班固 / 本書目錄
  

漢書

第40頁 / 共457頁。

 大小:

 第40頁

朗讀:

位於酉,在八月。亡射:射,厭也,言陽氣究物,而使陰氣畢剝落之,終而復始,亡厭已也。

位於戌,在九月。應鐘:言陰氣應亡謝,該臧萬物而雜陽閡種也。


  

位於亥,在十月。

三統者,天施,地化,人事之紀也。

十一月,「乾」之初九,陽氣伏于地下,始著為一,萬物萌動,鐘于太陰,故黃鐘為天統,律長九寸。九者,所以究極中和,為萬物元也。

《易》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六月,「坤」之初六,陰氣受任于太陽,繼養化柔,萬物生長,茂之於未,令種剛強大,故林鐘為地統,律長六寸。六者,所以寒陽之施,茂之於六合之內,令剛柔有體也「立地之道,曰柔與剛。」「『乾』知太始,『坤』作成物。」正月,「乾」之九三,萬物棣通,族出於寅,人奉而成之,仁以養之,義以行之,令事物各得其理。寅,木也,為仁;其聲,商也,為義。故太族為人統,律長八寸,象八卦,宓戲氏之所以順天地,通神明,類萬物之情也。

「立人之道,日仁與義。」「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後以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此三律之謂矣,是為三統。

其于三正也,黃鐘,子,為天正;林鐘,未之沖醜,為地正;太族,寅,為人正。三正正始,是以地正適其始紐于陽東北醜位。《易》曰「東北喪朋,乃終有慶」,答應之道也。

及黃鐘為宮,則太族、姑洗、林鐘、南呂皆以正聲應,無有忽微,不復與它律為役者,同心一統之義也。

非黃鐘而它律,雖當其月自宮者,則其和應之律有空積忽微,不得其正。此黃鐘至尊,亡與並也。



《易》曰:「參天兩地而倚數。」天之數始於一,終於二十有五。其義紀之以三,故置一得三又二十五分之六,凡二十五置,終天之數,得八十一,以天地五位之合終於十者乘之,為八百一十分,應歷一統千五百三十九歲之章數,黃鐘之實也。

繇此之義,起十二律之周徑。地之數始於二,終於三十。其義紀之以兩,故置一得二,凡三十置,終地之數,得六十,以地中數六乘之,為三百六十分,當期之日,林鐘之實。人者,繼天順地,序氣成物,統八卦,調八風,理八政,正八節,諧八音,舞八佾,監八方,被八荒,以終天地之功,故八八六十四。其義極天地之變,以天地五位之合終於十者乘之,為六百四十分,以應六十四卦,大族之實也。

《書》曰:「天功人其代之。」天兼地,人則天,故以五位之合乘焉,「唯天為大,唯堯則之」之象也。

地以中數乘者,陰道理內,在中饋之象也。

三統相通,故黃鐘、林鐘、太族律長皆全寸而亡余分也。



天之中數五,地之中數六,而二者為合。六為虛,五為聲,周流于六虛。虛者,爻律夫陰陽,登降運行,列為十二,而律呂和矣。太極元氣,函三為一。極,中也。

元,始也。

行于十二辰,始動于子。參之於醜,得三。又參之於寅,得九。又參之於卯,得二十七。又參之於辰,得八十一。又參之於巳,得二百四十三。又參之於午,得七百二十九。又參之於未,得二千一百八十七。又參之於申,得六千五百六十一。又參之於酉,得萬九千六百八十三。又參之於戌,得五萬九千四十九。又參之於亥,得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此陰陽合德,氣鐘于子,化生萬物者也。

故孳萌于子,紐牙于醜,引達于寅,冒茆于卯,振美于辰,已盛于巳,-布于午,昧曖于未,申堅于申,留孰于酉,畢入于戌,該閡于亥。出甲于甲,奮軋于乙,明炳于丙,大盛于丁,豐茂于戊,理紀於己,斂更于庚,悉新于辛,懷任于壬,陳揆于癸。故陰陽之施化,萬物之終始,既類旅于律呂,又經歷于日辰,而變化之情可見矣。

玉衡杓建,天之綱也;日月初躔,星之紀也。

綱紀之交,以原始造設,合樂用焉。律呂唱和,以育生成化,歌奏用焉。指顧取象,然後陰陽萬物靡不條鬯該成。故以成之數忖該之積如法為一寸,則黃鐘之長也。

參分損一,下生林鐘。參分林鐘益一,上生太族。參分太族損一,下生南呂。參分南呂益一,上生姑洗。參分姑洗損一,下生應鐘。參分應鐘益一,上生蕤賓。參分蕤賓損一,下生大呂。參分大呂益一,上生夷則。參分夷則損一,下生夾鐘。參分夾鐘益一,上生亡射。參分亡射損一,下生中呂。陰陽相生,自黃鐘始而左旋,八八為伍。其法皆用銅。職在大樂,太常掌之。


  
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長短也。

本起黃鐘之長。以子谷-黍中者,一黍之廣,度之九十分,黃鐘之長。一為一分,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十尺為丈,十丈為引,而五度審矣。其法用銅,高一寸,廣二寸,長一丈,而分、寸、尺、丈存焉。用竹為引,高一分,廣六分,長十丈,其方法矩,高廣之數,陰陽之象也。

分者,自三微而成著,可分別也。

寸者,忖也。

尺者,-也。

丈者,張也。

引者,信也。

夫度者,別于分,忖于寸,-尺,張于丈,信于引。引者,信天下也。

職在內官,廷尉掌之。

量者,龠、合、升、鬥、斛也,所以量多少也。

本起於黃鐘之龠,用度數審其容,以子谷-黍中者千有二百實其龠,以井水準其概。合龠為合,十合為升,十升為鬥,十斗為斛,而五量嘉矣。其法用銅,方尺而圜其外,旁有BB31焉。其上為斛,其下為鬥。左耳為升,右耳為合龠。其狀似爵,以縻爵祿。上三下二,參天兩地,圜而函方,左一右二,陰陽之象也。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