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明儒學案 - 218 / 462
中國哲學類 / 黃宗羲 / 本書目錄
  

明儒學案

第218頁 / 共462頁。

 大小:

 第218頁

朗讀:

少時讀薛文清語,謂:「萬起萬滅之私,亂吾心久矣,今當一切決去,以全吾澄然湛然之體。」決志行之。閉關臨田寺,置水鏡幾上,對之默坐,使心與水鏡無二。久之而病心火。

偶過僧寺,見有榜急救心火者,以為名醫,訪之,則聚而講學者也。先生從眾中聽良久,喜曰:「此真能救我心火。」問之,為顏山農。山農者,名鈞,吉安人也。


  

得泰州心齋之傳。

先生自述其不動心於生死得失之故,山農曰:「是制欲,非體仁也。」先生曰:「克去己私,復還天理,非制欲,安能體仁?」山農曰:「 子不觀孟子之論四端乎?知皆擴而充之,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如此體仁,何等直截!故子患當下日用而不知,勿妄疑天性生生之或息也。」先生時如大夢得醒。明日五鼓,即往納拜稱弟子,盡受其學。

山農謂先生曰:「此後子病當自癒,舉業當自工,科第當自致,不然者,非吾弟子也。」已而先生病果愈。其後山農以事繫留京獄,先生盡鬻田產脫之。侍養於獄六年,不赴廷試。

先生歸田後,身已老,山農至,先生不離左右,一茗一果,必親進之。

諸孫以為勞,先生曰:「吾師非汝輩所能事也。」楚人胡宗正,故先生舉業弟子,已聞其有得于《易》,反北面之。宗正曰:「伏羲平地 此一畫,何也?」先生累呈註腳,宗正不契,三月而後得其傳。嘗苦格物之論不一,錯綜者久之,一日而釋然,謂「《大學》之道,必在先知,能先知之則盡。

《大學》一書,無非是此物事。盡《大學》一書物事,無非是此本末始終。盡《大學》一書之本末始終,無非是古聖《六經》之嘉言善行。格之為義,是即所謂法程,而吾儕學為大人之妙術也」。

夜趨其父錦臥榻陳之,父曰:「然則經傳不分乎?」曰:「《大學》在《禮記》中,本是一篇文字,初則概而舉之,繼則詳而實之,總是慎選至善之格言,明定至大之學術耳。」父深然之。又嘗過臨清,劇病恍惚,見老人語之曰:「君自有生以來,觸而氣每不動,倦而目輒不瞑,擾攘而意自不分,夢寐而境悉不忘,此皆心之痼疾也。」先生愕然曰:「是則予之心得豈病乎?」老人曰:「人之心體出自天常,隨物感通,原無定執。

君以夙生操持強力太甚,一念耿光,遂成結習。不悟天體漸失,豈惟心病,而身亦隨之矣。」先生驚起叩首,流汗如雨,從此執念漸消,血脈循軌。先生十有五而定志於張洵水,二十六而正學於山農,三十四而悟《易》于胡生,四十六而證道於泰山丈人,七十而問心於武夷先生。

先生之學,以赤子良心、不學不慮為的,以天地萬物同體、徹形骸、忘物我為大。此理生生不息,不須把持,不須接續,當下渾淪順適。工夫難得湊泊,即以不屑湊泊為工夫,胸次茫無畔岸,便以不依畔岸為胸次,解纜放船,順風張棹,無之非是。學人不省,妄以澄然湛然為心之本體,沉滯胸膈,留戀景光,是為鬼窟活計,非天明也。

論者謂龍溪筆勝舌,近溪舌勝筆。顧盻呿欠,微談劇論,所觸若春行雷動,雖素不識學之人,俄頃之間,能令其心地開明,道在現前。一洗理學膚淺套括之氣,當下便有受用,顧未有如先生者也。然所謂渾淪順適者,正是佛法一切現成,所謂鬼窟活計者,亦是寂子速道,莫入陰界之呵,不落義理,不落想像,先生真得祖師禪之精者。

蓋生生之機,洋溢天地間,是其流行之體也。自流行而至畫一,有川流便有敦化,故儒者於流行見其畫一,方謂之知性。若徒見氣機之鼓蕩,而玩弄不已,猶在陰陽邊事,先生未免有一間之未達也。夫儒釋之辨,真在毫釐。

今言其偏於內,而不可以治天下國家,又言其只自私自利,又言只消在 上斷,終是判斷不下。以羲論之,此流行之體,儒者悟得,釋氏亦悟得,然悟此之後,復大有事,始究竟得流行。今觀流行之中,何以不散漫無紀?何以萬殊而一本?主宰歷然。釋氏更不深造,則其流行者亦歸之野馬塵埃之聚散而已,故吾謂釋氏是學焉而未至者也。


  
其所見固未嘗有差,蓋離流行亦無所為主宰耳。若以先生近禪,並棄其說,則是俗儒之見,去聖亦遠矣。

許敬菴言先生「大而無統,博而未純」,已深中其病也。王塘南言先生「早歲於釋典玄宗,無不探討,緇流羽客,延納弗拒,人所共知。而不知其取長棄短,迄有定裁。《會語》出晚年者,一本諸《大學》孝弟慈之旨,絶口不及二氏。

其孫懷智嘗閲《中峰廣錄》,先生輒命屏去,曰:『禪家之說,最令人躲閃,一入其中,如落陷阱,更能轉頭出來,復歸聖學者,百無一二。』」可謂知先生之長矣。楊止菴《上士習疏》云:「羅汝芳師事顏鈞,談理學;師事胡清虛,(即宗正。)談燒煉,採取飛昇;師僧玄覺,談因果,單傳直指。

其守寧國,集諸生,會文講學,令訟者跏趺公庭,斂目觀心,用庫藏充餽遺,歸者如市。其在東昌、雲南,置印公堂,胥吏雜用,歸來請託煩數,取厭有司。每見士大夫,輒言三十三天,憑指箕仙,稱呂純陽自終南寄書。其子從丹師,死於廣,乃言日在左右。

其誕妄如此。」此則賓客雜沓,流傳錯誤,毀譽失真,不足以掩先生之好學也。

語錄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