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愛彌兒 - 175 / 354
親子關係類 / 盧梭 / 本書目錄
  

愛彌兒

第175頁 / 共354頁。

 大小:

 第175頁

朗讀:

 人啊,別再問是誰作的惡了,作惡的人就是你自己。除了你自己所作的和所受的罪惡以外,世間就沒有其他的惡事了,而這兩種罪惡都來源於你的自身。普遍的災禍只有在秩序混亂的時候才能發生,我認為萬物是有一個毫不紊亂的秩序的。個別的災禍只存在於遭遇這種惡事的人的感覺裡,但人之所以有這種感覺,不是由大自然賜與的,而是由人自己造成的。任何一個人,只要他不常常想到痛苦,不瞻前顧後,他就不會感覺到什麼痛苦。只要我們不讓我們的罪孽日益發展,只要我們不為非作惡,只要不出自人為,那一切就會好起來的。

哪裡是一切都好,哪裡就沒有不正義的事情。正義和善是分不開的,換句話說,善是一種無窮無盡的力量和一切有感覺的存在不可或缺的自愛之心的必然結果。無所不能的人可以說是把他的存在延及于萬物的存在的。創造和保存是能力的永無止境的工作,它對現時不存在的事物是不發生作用的;上帝不是已死的人的上帝,他毀滅和為害於人,就會損害他自己。無所不能的人是隻希望為善的。可見,凡是因為有極大的能力而成為至善的人,必然是極正義的人;否則他本身就會自相矛盾,因為,我們所謂的「善」,就是由於愛秩序而創造秩序的行為,我們所謂的「正義」,就是由於愛秩序而保存秩序的行為。


  

人們說,上帝對他所創造的生物沒有欠付任何東西。我則認為,他還欠付他在賦予他們的生命的時候所答應他們的一切東西。使他們具有善的觀念,而且使他們感覺到對善的需要,這就等於是許下了要把善給予他們的諾言。我愈捫心自問,我愈領會到刻畫在我靈魂中的這句話:「行事正義,你就可以得福。」然而,把現在的事情拿來一看,卻不象這句話所說的樣子;壞人是命運亨達,而正義的人一直是受到壓迫。你看,當我們這樣一直等待,以至我們的希望終成泡影的時候,我們的內心是多麼的憤怒!良心終於反叛,對上帝發出怨言,它沉痛地喊道:「你欺騙了我!」

「我欺騙你,這句話真說得鹵莽!是誰教你這樣說的?你的靈魂被毀滅了嗎?你已經不繼續存在了嗎?啊,布魯土斯!我的兒子!在結束你高貴的生命的時候,不要給它蒙上了污點;不要讓你的光榮和希望都隨着你的身體遺棄在菲利普斯的戰場。當你即將獲得你自己的美德的報償的時候,你為什麼要說『美德是一點價值都沒有的』呢?你以為你就要死了,不,你要活下去的,正是在這個時候我才履行我應許你的一切諾言。」

也許,人們根據那些沒有耐心的人的怨言就說,在他們應得上帝的報償以前,上帝就應該報償他們,他必須預先支付他們的美德的價值。啊!我們首先要為人善良,然後才能得福。在獲得勝利以前,我們不能強索獎勵;在工作以前,我們不能硬討工資。普盧塔克說:「在神聖的競技中得勝的人,並不是一進入運動場就算是勝利了的,他們必須跑完了他們的路程之後,才能把榮冠戴在自己的頭上。」


  
如果靈魂是無形的,那麼,在身體死亡之後它也能繼續存在的;如果它比身體存在得久遠,那就證明上帝是無可懷疑的。即使沒有其他的證據,我單單拿這個世界上壞人得意和好人受壓的情形來看,也能深深相信靈魂是無形的。在宇宙萬般諧和的情景中,出現了一種這樣刺目的不調和的現象,使我竭力要尋出一個答案來。我要對自己說:「就我們而論,並非一切都是同生命一起結束的,在死了的時候,一切都要回到原來的秩序的。」的確,也許我自己要問到這樣一個疑難:「當一個人所有的可以感覺得到的形骸都消滅之後,這個人到哪裡去了?」當我瞭解到有兩種實體的時候,這個問題在我看來就不難解決了。答案很簡單:在我的肉體活着的時候,由於我只是通過我的感官去認識事物,因此,所有一切不觸及感官的東西都逃脫了我的注意。當肉體和靈魂的結合一瓦解之後,我想,肉體就消滅了,而靈魂則能保存。肉體的消滅為什麼會導致靈魂的消滅呢?恰恰相反,由於兩者的性質極不相同,所以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它們倒是猛烈地互相衝突;而結合一旦告終的時候,它們都各自返回天然的狀態:有活力的能動的實體收回了它以往用去推動那沒有生命的被動的實體的力量。唉!我從我所作的罪惡中清楚地體會到這個道理,一個人在一生中只不過是活了他的生命的一半,要等到肉體死亡的時候,他才開始過靈魂的生活。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