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愛彌兒 - 125 / 354
親子關係類 / 盧梭 / 本書目錄
  

愛彌兒

第125頁 / 共354頁。

 大小:

 第125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所以,一個小孩子是自然而然地對人親熱的,因為他覺得所有接近他的人都是來幫助他的,而且由這種認識中還養成了愛他的同類的習慣;但是,隨着他的利害、他的需要、他主動或被動依賴別人的時候愈來愈多,他就開始意識到他同別人的關係,並且還進而意識到他的天職和他的好惡。這時候,孩子就變得性情傲慢、妒忌,喜歡騙人和報復人了。當我們硬要他照我們的話去做的時候,由於他看不出我們叫他做的事情的用處,他因而就會認為我們是在任性了,是有意折磨他,所以他就要起來反抗。如果我們一向是遷就他的,那麼,只要在什麼事情上違反了他的心意,他就要認為我們是在反叛他,是存心抗拒他;他就要因為我們不服從他而拍桌子打板凳地大發脾氣。自愛心所涉及的只是我們自己,所以當我們真正的需要得到滿足的時候,我們就會感到滿意的;然而自私心則促使我們同他人進行比較,所以從來沒有而且永遠也不會有滿意的時候,因為當它使我們顧自己而不顧別人的時候,還硬要別人先關心我們然後才關心他們自身,這是辦不到的。可見,惇厚溫和的性情是產生於自愛,而偏執妒忌的性情是產生於自私。因此,要使一個人在本質上很善良,就必須使他的需要少,而且不事事同別人進行比較;如果一個人的需要多,而且又聽信偏見,則他在本質上必然要成為一個壞人。按照這個原則,就很容易看出我們怎樣就能把孩子和大人的慾念導向善或惡了。是的,由於他們不能始終是那樣地單獨生活,所以他們要始終保持那樣的善良是很困難的。這種困難還必然隨他們的利害關係的增加而增加,何況還有社會的毒害,所以我們在這方面不能不採取必要的手段和辦法防止人心由於有了新的需要而日趨墮落。

人所應該研究的,是他同他周圍的關係。在他只能憑他的肉體的存在而認識自己的時候,他應當根據他同事物的關係來研究他自己,他應當利用他的童年來做這種研究;而當他開始感覺到他的精神的存在的時候,他就應當根據他同人的關係來研究自己,他就應當利用他整個的一生來做這樣的研究,現在我們已經達到開始做這種研究的時候了。


  

一到人覺得他需要一個伴侶的時候,他就不再是一個孤獨的人,他的心就不再是一個孤獨的心了。他同別人的種種關係,他心中的一切愛,都將隨着他同這個伴侶的關係同時發生。他這第一個慾念很快就會使其他的慾念騷動起來。

這個本能的發展傾向是難以確定的。這種性別的人為另一種性別的人所吸引,這是天性的衝動。選擇、偏好和個人的愛,完全是由人的知識、偏見和習慣產生的;要使我們懂得愛,那是需要經過很多時間和具備很多知識的。只有在經過判斷之後,我們才有所愛;只有在經過比較之後,我們才有所選擇。這些判斷的形成雖然是無意識的,但不能因此就說它們是不真實的。真正的愛,不管你怎樣說,都始終是受到人的尊重的,因為儘管愛的魅力能使我們陷入歧途,儘管它不把那些醜惡的性質從感受到愛的心中完全排除,而且,甚至還會產生一些醜惡的性質,但它始終是受到尊重的,沒有這種尊重,我們就不能達到感受愛的境地。我們認為是違反理性的選擇,正是來源於理性的。我們之所以說愛是盲目的,那是因為它的眼睛比我們的眼睛好,能看到我們看不到的關係。在沒有任何道德觀和審美觀的男人看來,所有的婦女都同樣是很好的,他所遇到的頭一個女人在他看來總是最可愛的。愛不僅不是由自然產生的,而且它還限制着自然的慾念的發展;正是由於它,除了被愛的對象以外,這種性別的人對另一種性別的人才滿不在乎。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