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莊子詳解 - 43 / 161
中國哲學類 / 莊子 / 本書目錄
  

莊子詳解

第43頁 / 共161頁。

 大小:

 第43頁

朗讀:

再說馬,生活在陸地上,吃草飲水,高興時頸交頸相互摩擦,生氣時背對背相互踢撞,馬的智巧就只是這樣了。等到後來把車衡和頸軛加在它身上,把配着月牙形珮飾的轡頭戴在它頭上,那麼馬就會側目怒視,僵着脖子抗拒軛木,暴戾不馴,或詭譎地吐出嘴裡的勒口,或偷偷地脫掉頭上的馬轡。所以,馬的智巧竟能做出與人對抗的態度,這完全是伯樂的罪過。上古赫胥氏的時代,黎民百姓居處不知道做些什麼,走動也知道去哪裡,口裡含着食物嬉戲,鼓着吃飽的肚子遊玩,人們所能做的就只是這樣了。等到聖人出現,矯造禮樂來匡正天下百姓的形象,標榜不可企及的仁義來慰藉天下百姓的心,於是人們便開始千方百計地去尋求智巧,爭先恐後地去競逐私利,而不能終止。這也是聖人的罪過啊!

胠篋


  

39講:

將為胠篋、探囊、發匱之盜而為守備①,則必攝緘縢、固扃鐍②;此世俗之所謂知也。然而巨盜至,則負匱、揭篋、擔囊而趨③;唯恐緘縢、扃鐍之不固也。然則鄉之所謂知者④,不乃為大盜積者也?故嘗試論之,世俗之所謂知者,有不為大盜積者乎?所謂聖者,有不為大盜守者乎?

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齊國,鄰邑相望,鷄狗之音相聞,罔罟之所布⑤,耒耨之所刺⑥,方二千餘裡。闔四竟之內⑦,所以立宗廟社稷⑧,治邑屋州閭鄉曲者⑨,曷嘗不法聖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殺齊君而盜其國⑩,所盜者豈獨其國邪?並與其聖知之法而盜之。故田成子有乎盜賊之名,而身處堯舜之安,小國不敢非(11),大國不敢誅(12),十二世有齊國(13)。則是不乃竊齊國並與其聖知之法,以守其盜賊之身乎?嘗試論之,世俗之所謂至知者,有不為大盜積者乎?

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龍逢斬(14),比干剖(15),萇弘胣(16),子胥靡(17)。故四子之賢而身不免乎戮。故跖之徒問于跖曰:「盜亦有道乎(18)?」跖曰:「何適而無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19),聖也;入先,勇也;出後,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由是觀之,善人不得聖人之道不立,跖不得聖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不少,而不善人多,則聖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故曰:唇竭而齒寒(20),魯酒薄而邯鄲圍(21),聖人生而大道起。掊擊聖人(22),縱舍盜賊(23),而天下始治矣!

【註釋】

①胠(q • ū):從旁打開。篋(qi • è):箱子一類盛物器具。探:掏。囊:口袋。發:打開。匱(gu • ì):柜子,後代寫作「櫃」,今簡化為「櫃」。句中兩個「為」字前一讀去聲,講作「為了」;後一讀平聲,是「做」的意思。

②攝:打結,收緊。緘(ji • ān • )、縢(t • éng • ):均為繩索。扃(ji • ōng • ):插閂。鐍(ju • é):瑣鑰。

③揭:舉,扛着。

④鄉(嫏):通作「向」,先前的意思。

⑤罔:網。後代繁化寫作「網」,今又簡化為「網」。罟(g • ǔ):各種網的總稱。

⑥耒(l • ěi • ):犂。耨(n • òu • ):鋤。刺:插入。

⑦闔(h • é):全。竟:境,這個意義後代寫作「境」。

⑧宗廟:國君祭祀祖先的地方。社稷:本指土神和穀神,這裡指祭祀土神和穀神的地方。

⑨邑、屋、州、閭、鄉曲:古代不同行政區劃的名稱。舊註:「六尺為步、步百為畝、畝百為夫,夫三為屋,屋三為井,井四為邑」;「五家為比,五比為閭,五閭為族,五族為黨,五黨為州,五州為鄉」。「曲」則指「鄉」之一隅。

⑩田成子:即田常,本為陳國人,故又稱陳恆,其先祖田完從陳國來到齊國,成了齊國的大夫,改為田氏。田常于魯哀公十四年殺了齊簡公,齊國大權落入田氏之手,後來田常的曾孫又廢齊自立,仍稱「齊」。

(11)非:非議。

(12)誅:討伐。


  
(13)「十二世有齊國」疑是「世世有齊國」之誤,指田成子之後世世統治齊國。田成子殺簡公至齊宣王共六世,如果上推田完入齊到田常時方纔為十二世,而田成子以前說田氏「有齊國」則不可通。

(14)龍逢:夏桀時的賢人,為夏桀殺害。

(15)比干:殷紂王的庶出叔叔,力諫紂王,被紂王剖心。

(16)萇弘:周靈王時的賢臣。胣(ch • ǐ):剖開肚腹掏出腸子。

(17)子胥:即伍員,吳王夫差時被殺害。靡:同“糜,腐爛。子胥死後被拋屍江中而腐爛。

(18)道:這裡指規矩、準繩。

(19)妄意:憑空推測。

(20)竭:揭,舉;「唇竭」指嘴唇向外翻開。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