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日知錄 - 29 / 271
中國哲學類 / 顧炎武 / 本書目錄
  

日知錄

第29頁 / 共271頁。

 大小:

 第29頁

朗讀:

○天道遠春秋時,鄭裨灶、魯梓慎最明於天文。《昭公十八年》:夏五月,宋、衛、陳、鄭災,裨灶曰:「不用吾言,鄭又將火。」子產不從,亦不復火。《二十四年》:夏五月乙未朔,日食,梓慎曰:「將水。」叔孫昭子曰:「旱也。」秋八月,大雩。是雖二子之精,亦有時而失之也。故張衡《思玄賦》曰:「慎灶顯以言天兮,占水火而妄訊。」

○一事兩占《襄公二十八年》:春,無冰。梓慎曰:「宋、鄭其饑乎?歲在星紀,而淫于玄枵,以有時災,陰不堪陽。蛇乘龍,龍,宋、鄭之星也,宋、鄭必饑。玄枵虛中也,枵耗名也,土虛而民耗,不饑何為?」裨灶曰:「今茲周王及楚子皆將死。歲棄其次而旅于明年之次,以害鳥帑。」周、楚惡之。十一月癸巳,天王崩。十二月,楚康王卒。宋、鄭皆饑。一事兩占,皆驗。


  

○春秋言天之學天文王行之說,愈疏則多中,愈密則愈多不中。春秋時言天者,不過本之分星,合之五行,驗之日食、星孛之類而已。五緯之中但言歲星,而余四星占不之及,何其簡也。而其所詳者,往往在於君卿大夫言語動作威儀這間及人事之治亂敬怠,故其說也易知,而其驗也不爽。揚子《法言》曰:「史以天占人,聖人以人占天。」

○左氏不必盡信昔人所言興亡禍福之故不必盡驗。《左氏》但記其信而有徵者爾,而亦不盡信也。三良殉死,君子是以知秦之不復東征;至于孝公,而天子致伯,諸侯畢賀,其後始皇遂並天下。季札聞齊風,以為國未可量;乃不久而篡于陳氏。聞鄭風,以為其先亡乎;而鄭至三家分晉之後始滅于韓。渾罕言:「姬在列者,蔡及曹、滕其先亡乎?“而滕滅于宋王偃,在諸姬為最後。《僖三十一年》:狄圍衛,衛遷于帝丘。卜曰:“三百年。」而衛至秦二世元年始廢,歷四百二十一年。是《左氏》所記之言亦不盡信也。

○列國官名春秋時列國官名,若晉之中行,宋之門尹,鄭之馬師,秦之不更庶長,皆他國所無。而楚尤多,有莫敖、令尹、司馬、太宰、少宰、禦士、左史、右領、左尹、右尹、連尹、針尹、寢尹、工尹、卜尹、芋尹、藍尹、沈尹、清尹、莠尹、囂尹、陵尹、郊尹、樂尹、宮廄尹、監馬尹、楊豚尹、武城尹其官名大抵異於他國。

○地名《左傳‧成公元年》:「戰于鞍,入自丘輿。」註云:「齊邑。」《三年》:「鄭師禦晉,敗諸丘輿。」註云:「鄭地。」《哀公十四年》:「坑氏葬諸丘輿。」註云:「坑氏,魯人也。泰山南城縣西北有輿城。」又是魯地。是三丘輿為三國地也。《文公七年》:「穆伯如莒,蒞盟,及鄢陵。」註云:「莒邑。」《成公十六年》:「戰于鄢陵。」註云:「鄭地,今屬潁川郡。」是二鄢陵,為二國地也。《襄公十四年》:「伐秦,至于或林,為二國地也。《襄公十七年》:“衛孫蒯田于曹隧,飲馬于重丘。」註云:「曹邑。」《二十五年》:「同盟于重丘。」註云:「齊地。」是二重丘,為二國地也。《定公十二年》:「費人北,國人追之,敗諸姑蔑。」無注,當是魯地。《哀公十三年》:「彌庸見姑蔑之旗。」註云:「越地,今東陽大末縣。」是二姑蔑,為二國地也。

地名盂者有五。《僖公二十一年》:「宋公、楚子、陳侯、蔡侯、鄭伯、許男、曹伯會于盂。」宋之盂也。《定公八年》:「單子伐簡城,劉子伐盂,以定王室。」周之盂也。《十四年》:「衛太子蒯聵獻盂于齊。」衛之盂也。而晉則有二盂。《昭公二十八年》:「盂丙為盂大夫。」今太原盂縣。《哀公四年》:「齊國夏伐晉,取邢、任、欒、高阝、逆、陰人、盂、壺口。」此盂當在邢、洛之間。

州國有二。《桓公五年》:「州公如曹。」註:「州國在城陽淳于縣。」《十一年》:「鄖人將與隨、絞、州、蓼伐楚師。」註:「州國在南郡華容縣東南。」


  

○昌[A227]《僖公三十年》:「王使周公閲來聘,饗在昌蜀、白、黑、形鹽。」注曰:「昌蜀,昌蒲菹。」而《釋文》蜀音在感反,正義曰:「齊有邴蜀,魯有公父蜀,其音為觸。《說文》:“蜀,盛氣怒也。從欠,蜀聲。’此昌蜀之音,相傳為在感反,不知與彼為同為異。」今考顧氏《玉篇》有「[A227]」字:「:徂敢切,昌蒲俎也。」然則傳之昌[A227]正合此字,而唐人已誤作「蜀」。是知南北之學陸、孔諸儒猶有不能遍通。《哀公二十五年》:「若見之君將之。」今本作「[A11M]」,《廣韻》注曰:「《說文》從口。」蓋經典之誤文不自天寶、開成始矣。

《襄公二十四年》:「日有食之。」正義曰:「此與二十一年頻月日食,理必不然。但其字則變古為篆,改篆為隷,書則縑以代簡,紙以代縑,多歷世代,轉寫謬誤,失其本真,後儒因循莫能改易。」此通人之至論。考《魏書》江式言:「魯共王壞孔子宅,得《尚書》、《春秋》、《論語》、《考經》。又北平侯張倉獻《春秋左氏傳》,書體與孔氏相類,世謂之古文。」自古文以至于今,其傳寫不知幾千百矣,安得無誤?後之學者,于其所不能通,必穿鑿而曲為之說,其為經典之害也甚矣!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