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莊子註譯 - 118 / 244
哲學類 / 莊子 / 本書目錄
  

莊子註譯

第118頁 / 共244頁。

 大小:

 第118頁

朗讀:

老聃說:「年輕人,你再稍微靠前些!我對你說說三皇五帝治理天下的事。黃帝治理天下,使人民心地淳厚保持本真,百姓有誰死了雙親並不哭泣,人們也不會加以非議。唐堯治理天下,使百姓敬重雙親,百姓有誰為了敬重雙親依照等差而做到親疏有別,人們同樣也不會非議。虞舜治理天下,使百姓心存競爭,懷孕的婦女十個月生下孩子,孩子生下五個月就張口學話,不等長到兩、三歲就開始識人問事,於是開始出現夭折短命的現象。夏禹治理天下,使百姓心懷變詐,人人存有機變之心因而動刀動槍成了理所當然之事,殺死盜賊不算殺人,人們各自結成團夥而肆意於天下,所以天下大受驚擾,儒家、墨家都紛紛而起。他們初始時也還有倫有理,可是時至今日以女為婦,還有什麼可言呢!我告訴你。三皇五帝治理天下,名義上叫做治理,而擾亂人性和真情沒有什麼比他們更嚴重的了。三皇的心智就只是,對上而言遮掩了日月的光明,對下而言違背了山川的精粹,就中而言毀壞了四時的推移。他們的心智比蛇蠍之尾還慘毒,就連小小的獸類,也不可能使本性和真情獲得安寧,可是還自以為是聖人。是不認為可恥嗎,還是不知道可恥呢?」子貢聽了驚惶不定,心神不安地站著。

【原文】


  
孔子謂老聃曰:「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自以為久矣,孰知其故矣(1):以奸者七十二君(2),論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跡(3),一君無所鉤用(4)。甚矣夫!人之難說也,道之難明邪?」
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也!夫六經,先王之陳跡也,豈其所以跡哉(5)!今子之所言,猶跡也。夫跡,履之所出(6),而跡豈履哉?夫白之相視(7),眸子不運而風化(8);蟲,雄鳴於上風,雌應於下風而風化;類自為雌雄(9),故風化。性不可易,命不可變,時不可止,道不可壅。苟得於道,無自而不可;失焉者(10),無自而可。」
孔子不出三月,複見曰:「丘得之矣。烏鵲孺(11),魚傅沫(12),細要者化(13),有弟而兄啼。久矣夫丘不與化為人(14)!不與化為人,安能化人!」老子曰:「可。丘得之矣!」
【譯文】
孔子對老聃說:「我研修《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經書,自認為很久很久了,熟悉了舊時的各種典章制度;用違反先王之制的七十二個國君為例,論述先王(治世)的方略和彰明周公、召公的政績,可是一個國君也沒有取用我的主張。實在難啊!是人難以規勸,還是大道難以彰明呢?」
老子說:「幸運啊,你不曾遇到過治世的國君!六經,乃是先王留下的陳舊遺跡,哪里是先王遺跡的本原!如今你所談論的東西,就好像是足跡;足跡是腳踩出來的,然而足跡難道就是腳嗎!白相互而視,眼珠子一動也不動便相誘而孕;蟲,雄的在上方鳴叫,雌的在下方相應而誘發生子;同一種類而自身具備雌雄兩性,不待交合而生子。本性不可改變,天命不可變更,時光不會停留,大道不會壅塞。假如真正得道,無論去到哪里都不會受到阻遏;失道的人,無論去到哪里都是此路不通。」
孔子三月閉門不出,再次見到老聃說:「我終於得道了。烏鴉喜鵲在巢裏交尾孵化,魚兒借助水裏的泡沫生育,蜜蜂自化而生,生下弟弟哥哥就常常啼哭。很長時間了,我沒有能跟萬物的自然變化相識為友!不能跟自然的變化相識為友,又怎麼能教化他人!」老子聽了後說:「好。孔丘得道了!」


外篇 刻意第十五


  

刻 意

【題解】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