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文學史 - 66 / 471
文學史類 / 馬黃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中國文學史

第66頁 / 共471頁。

《孔雀東南飛》深刻而巨大原社會意義和思想意義,在於:通過焦仲卿、劉蘭芝的婚姻悲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禮教、封建家長制的罪惡,同時熱烈地歌頌了蘭芝夫婦為了忠於愛情寧死不屈地反抗封建惡勢力的鬥爭精神,並最後表達了廣大人民爭取婚姻自由的必勝信念。由於它所提出的是封建社會裡一個極其普遍的社會問題,這就使得這一悲劇具有高度的典型意義,感動着千百年來的無數讀者。

《孔雀東南飛》最大的藝術成就是成功地塑造了幾個鮮明的人物形象,通過這些人物形象來表現反封建禮教的主題思想。首先我們感到作者以無限同情的筆觸全神貫注地從各方面來刻劃劉蘭芝這一正面人物。作者寫她如何聰明美麗、勤勞能幹、純潔大方,特別是自始至終突出了她那當機立斷、永不向壓迫者向惡勢力示弱的倔弱性格。在「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的無理壓迫下,她知道在焦家無法活下去,她起來鬥爭了,她主動向仲卿提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在封建社會,被遣是最不體面最傷心的事情,但當蘭芝「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時,卻表現得那麼鎮定從容,沒掉一滴淚,沒有流露出一點可憐相。當她被遣回家,阿兄擺出封建家長的身份逼迫改嫁,阿母又不肯作主,她知道娘家也獃不下去,決定的時刻已經到來,於是內懷死志,而外示順從,索性一口答應:「登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從而擺脫了家人的提防,得以和仲卿密定死計,並最後達到誓死反抗的目的。正是這種倔強性格和不妥協的鬥爭精神使劉蘭芝成為古典文學中光輝的婦女形象之一。


  

其次,對另一正面人物焦仲卿,作者也作了真實的描繪。他和蘭芝不同,所受的封建禮教影響較深,又是個府吏,因此性格比較軟弱。但他是非分明,忠於愛情,始終站在蘭芝一邊,不為母親的威迫利誘所動搖,並不顧母親的孤單和「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罪名」,終於走上以死殉情的徹底反抗的道路:「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仲卿和蘭芝雖「同是被逼迫」,但二人處境畢竟不盡相同。蘭芝一無牽掛,仲卿則思想感情上不能不發生某些矛盾,自縊前的「徘徊」是他應有的表現。

反面人物焦母和劉兄,是封建禮教和宗法勢力的代表。作者雖寥寥幾筆,着墨不多,但其猙獰可惡,已躍然紙上。這些反面人物也都是從現實生活中概括出來的,同樣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孔雀東南飛》是怎樣塑造這些人物形象的呢‧這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是個性化的對話。對話,上述樂府民歌中已不少,但在《孔雀東南飛》中更有所發展,貫串全詩的大量的對話,對錶現人物性格起了重大的作用。蘭芝和仲卿的大段對話不用說,即使是焦母、劉兄的三言兩語也都非常傳神。如「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雲‧」便活活畫出這兩個封建家長的專橫面目。

第二是注意人物行動的刻劃。如用「捶床便大怒」寫焦母的潑辣,用「大拊掌」寫劉母的驚異和心灰意冷。這種刻劃,在蘭芝身上更加明顯。特別值得我們玩索的是寫蘭芝「嚴妝」一段。被遣回家,原是極不光彩、極傷心的事,但作者寫蘭芝卻像做喜事一樣地着意打扮自己,這就不僅巧妙地對蘭芝的美麗藉此作了必要的補敘,併為下文縣令和太守兩度求婚作張本,而且有力地突出了蘭芝那種堅忍剛毅、從容不迫的性格。但是,由於對丈夫的愛,蘭芝內心是有矛盾的,所以作者寫蘭芝嚴妝時用「事事四五通」這一異乎尋常的動作來刻劃她欲去而又不忍遽去的微妙複雜的心情。此外,如用「進退無顏儀」來寫蘭芝這樣一人愛好愛強的女性回到娘家時的尷尬情形,用「仰頭答」來寫蘭芝對哥哥的反抗,用「舉手拍馬鞍」來寫蘭芝最後和仲卿會面時的沉痛,所有這些,都大大地駕駛了人物形象的生動性。


  

第三是利用環境或景物描寫作襯托、渲染。如寫太守迎親一段,關於太守的氣派真是極鋪張排比之能事。但並不是為鋪張而鋪張,而是為了突出這一勢利環境用以反襯出蘭芝「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品德和愛情。這種豪華寶貴,正是一般人,包括蘭芝的母親和哥哥在內所醉心的。關於景物描寫。如用「其日牛馬嘶」來渲染太守迎親那天的熱閙場面,用「今日大風寒,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來造成一種悲劇氣氛,也都能從反面或正面襯托出人物的悲哀心境。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