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前蘇聯學者楊興順認為,「作為人民利益的真誠捍衛者,老子反對中國古代統治階級的一切文化。他認為這種文化是奴役人民的精神武器,『下德』的聖人藉此建立各種虛偽的道德概念,而只有『朝甚除』的人們才能享用這種文化的物質財富。不寧唯是,這一切產生虛偽的文化還腐蝕了淳樸的人民,激發了他們對『奇物』的慾望。這種文化乃是『亂之首』。從這些表白中,可以明顯地看出,老子斥責統治階級的文化,在他看來,這種文化和具有規律性的社會現象是矛盾的,即和『天之道』是矛盾的。必須拋棄這種文化。它對人民毫無益處。由此可風,老子反對統治階級的文化,否認它對人民的意義,並提出一種烏托邦思想——使人民同這種文化隔絶。」(《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及其學說》)老子的政治主張雖不可取,但他提出的「見素抱朴,少私寡慾」,恢復人的自然本性的觀點,並非是沒有意義的。
此外,對於「絶學無憂」一句,在學術界有三種不同的理解。一種認為,「絶學無憂」指棄絶學習就沒有憂慮了。這種解釋認為老子要毀滅一切文化,當然也就不要學習了。這種意義認為,老子是愚民政策的創始人,是倡導愚民思想和政策的鼓吹者。另一種意見認為,「絶學」,指拋棄那此講聖智、仁義、巧利的學問,將其置於身外,免去權欲的誘惑,作到無憂無患。還有一種意見認為,老子所說的「絶」,其實就是絶招的「絶」,是指至深、獨到的學問,老子認為只有取得不同於世俗的獨到學問,才能獲得對私慾無所衝動的自由。這種意見認為老子正是這樣的具有絶學獨到的人,表明了他的學習態度。
第
20章:
唯之與阿①,相去幾何?美之與惡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③,不可不畏。荒兮④,其未央哉⑤!眾人熙熙⑥,如享太牢⑦,如春登台⑧。我⑨獨泊兮⑩,其未兆⑾;沌沌兮⑿,如嬰兒之未孩⒀;傫傫兮⒁,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⒂,而我獨若遺⒃。我愚人之心也哉⒄!俗人昭昭⒅,我獨昏昏⒆。俗人察察⒇,我獨悶悶[
21]。澹兮[
22],其若海;飂兮[
23],若無止。眾人皆有以[
24],而我獨頑且鄙[
25]。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26]。
[譯文]
應諾和呵斥,相距有多遠?美好和醜惡,又相差多少?人們所畏懼的,不能不畏懼。這風氣從遠古以來就是如此,好像沒有盡頭的樣子。眾人都熙熙攘攘、興高采烈,如同去參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裡登台眺望美景。而我卻獨自淡泊寧靜,無動于衷。混混沌沌啊,如同嬰兒還不會發出嘻笑聲。疲倦閒散啊,好像浪子還沒有歸宿。眾人都有所剩餘,而我卻像什麼也不足。我真是只有一顆愚人的心啊!眾人光輝自炫,唯獨我迷迷糊糊;眾人都那麼嚴厲苛刻,唯獨我這樣淳厚寬宏。恍惚啊,像大海洶湧;恍惚啊,像飄泊無處停留。世人都精明靈巧有本領,唯獨我愚昧而笨拙。我唯獨與人不同的,關鍵在於得到了「道」。
[註釋]
1、唯之與阿:唯,恭敬地答應,這是晚輩回答長輩的聲音;阿,怠慢地答應,這是長輩回答晚輩的聲音。唯的聲音低,阿的聲音高,這是區別尊貴與卑賤的用語。
2、美之與惡:美,一本作善,惡作醜解。即美醜、善惡。
3、畏:懼怕、畏懼。
4、荒兮:廣漠、遙遠的樣子。
5、未央:未盡、未完。
6、熙熙:熙,和樂,用以形容縱情奔欲、興高采烈的情狀。
7、享太牢:太牢是古代人把準備宴席用的牛、羊、豬事先放在牢裡養着。此句為參加豐盛的宴席。
8、如春登台:好似在春天裡登台眺望。
9、我:可以將此「我」理解為老子自稱,也可理解為所謂「體道之士」。
10、泊:淡泊、恬靜。
11、未兆:沒有徵兆、沒有預感和跡象,形容無動于衷、不炫耀自己。
12、沌沌兮:混沌,不清楚。
13、孩:同「咳」,形容嬰兒的笑聲。
14、傫傫兮:疲倦閒散的樣子。
15、有餘:有豐盛的財貨。
16、遺:不足的意思。
17、愚人:純樸、直率的狀態。
18、昭昭:智巧光耀的樣子。
19、昏昏:愚鈍暗昧的樣子。
20、察察:嚴厲苛刻的樣子。
21、悶悶:純樸誠實的樣子。
22、澹兮:遼遠廣闊的樣子。
23、颶兮:急風。
24、有以:有用、有為,有本領。
25、頑且鄙:形容愚陋、笨拙。
26、貴食母:母用以比喻「道」,道是生育天地萬物之母。此名意為以守道為貴。
[引語]